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晚清军工体系建设探析:大清也许比你想象的先进得多.docx

4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199861200
  • 上传时间:2021-10-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04M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晚清军工体系建设探析:大清也许比 你想象的先进得多原创 战争艺术 001 2019-07-03 09:31:40承让,承让!1861年秋末,经过一年多的惨烈围城战后,湘军攻占了太平军重兵防守的安 庆当时,安庆不仅是安徽省会和八百里皖江的首要军事屏障,也是天京、扬 州、上海等长江下游各大都市和重镇的门户,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安庆战役(油画)对曾国藩而言,攻占安庆固然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这个胜利来得太过艰难 面对太平军悍不畏死的冲锋,湘军防线多次濒临崩溃,关键时候是湘军水师装 备的数十门开花大炮昼夜猛轰,才击退了太平军湘军的武器装备处于冷热兵器混装时期,以一“哨”湘军为例,85人中有36人配 大刀长矛,40人使用抬枪,此外还配备1门劈山炮抬枪是大清自主发明的、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前装滑膛枪,剿灭白莲教的时候就有了,除了威力巨 大之外一无所长;劈山炮是一种老式旧炮,明清战争时就有了,发射铅制散 弹,主要对付密集士兵 清军装备的抬枪,需两人操作清军劈山炮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湘军火器占比已经超过了 60%,但是这些破铜烂铁对付太 平军时毫无优势,因为太平军不仅也能制作同样的火器,他们还购买了大量西 方先进武器。

      电影《投名状》剧照,太平军装备了大量洋枪在与太平军的征战厮杀中,曾国藩逐渐认识到了西洋火器的巨大威力,决心仿 制西方武器,装备湘军以增强其战斗力进驻安庆之后,曾国藩立即着手筹建机器局,并以两江总督的名义下令各地访 求机巧能人很快,江苏巡抚薛焕访得了两名奇人——徐寿和华蓿芳,二人以 幕僚的身份进入曾国藩幕府,从事机器局的筹备工作1862年1月,曾国藩正 式将筹办的机器局命名为“安庆内军械所”,主要任务是生产火药、炸药、劈山 炮、子弹和小火轮 清朝军工技师(油画)严格来说,安庆内军械所不能算是现代意义上的兵工厂,因为曾国藩不信任洋 人,所以军械所清一色都是中国人,也没有采用机器生产,整体上就像一个大 型的手工作坊但即使如此,安庆内军械所还是设计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 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曾国藩在日记中兴奋地写到: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 我以其所不知矣他明白,大清军工新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就见识到了西方人的舰船利炮,但迟钝、保守的古老帝 国并没有作出反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是如此的微弱,以至于清廷没有 任何进步举措真正让大清产生触动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骁勇善战的蒙古 铁骑在英法联军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紧接着皇帝出逃,北京沦陷,圆明园被 毁,一次次暴击,终于打醒了这只昏睡狮子,迫使其做出改变 西方军队(剧照)1861年,就在英法联军撤出北京两个月后,恭亲王奕言斤向咸丰皇帝建议:购买 和制造洋枪洋炮,雇佣法国人传授制造技术3天后,咸丰皇帝发布上谕:佛1!夷(法国)枪炮既肯售卖,并肯派匠役教习制造,著曾国藩、薛焕酌量办理一 —这便是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的政策背景从此,大清以“自强”为目的, 开始了洋务运动,同时开启了晚清军工体系的近代化历程自安庆内军械所创建到大清灭亡,清廷总共创办了 44所大大小小的兵工厂, 只用了 5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两百年的武器现代化进程,部分武器紧追世 界先进水平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慈禧太后的高瞻远瞩和坚强领导, 离不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重视、指导和关怀,也离不开广 大科研人员、军工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牺牲和奋斗晚清启蒙思想家郑观应说过:“中国自设立制造局,风气一开,凡一切枪炮、轮 船、军火均能自造然而,开风气者,往往不是集大成者曾国藩首开军工近 代化风气,但其集大成者却是后起之秀李鸿章。

      与曾国藩相比,李鸿章的思维 更为开放,手段更为灵活,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步子迈得更大,走得也更 远就在曾国藩为安庆内军械所正名三个月后,李鸿章率领刚成军的淮军开赴上 海,担纲江苏战场抵御太平军的主力,迈出了其政治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步装备新式火枪的清军上海华洋杂处,这使得李鸿章有很多机会接触外国人,在这一过程中,李鸿章 不仅学会了办外交,也对西方的武器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极其的浓厚兴趣李鸿章对西方武器推崇,始于华尔的洋枪队洋枪队是美国人华尔招募洋人冒 险家,用西方新式武器和先进制度组建的雇佣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 洋枪队表现优秀,被誉为常胜军李鸿章到上海后不久,目睹了洋枪队攻打嘉 定全新的战法,恐怖的火力,让“土包子”李鸿章叹为观止:洋兵数千,枪炮 并发,所当辄糜,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 洋枪队,后期大量招募中国人从此,李鸿章开始按照洋枪队的标准改造淮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淮军中的 旧式武器全部淘汰,换装了洋枪和炸炮,在清军中率先完成了从冷兵器到热兵 器的过度此后,淮军从前膛枪到后膛枪,从单发枪到连发枪,从开花短炸炮 到长炸炮再到后膛炮,一直引领着清军武器装备迭代潮流幕僚吴汝纶这样评价李鸿章:闻外国有一器新出,未尝不探求而仿之,以教练 淮军。

      从这个意义上讲,淮军武器装备紧跟世界先进水平,与西方列强没有代 差 淮军“西洋炸炮重者数万数千斤,轻者数百数十斤,守战工具天下无敌优良的武 器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一枝单发后膛枪,需要花费24两6钱,一枚英国12 磅炮弹,需要花费约30两白银,这相当于大清普通四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大炮 一响,黄金万两,并非虚言从1862年到1864年,淮军军费开支达1130万 两白银,大部分都花在了武器装备上李鸿章也认识到购买只是权宜之计,设局制造才是长远大计于是上奏朝廷: 臣军先后购觅西洋炸炮,每月操练攻剿,需用炸弹甚多,不能不添设制造局, 分济应用从1863年起,李鸿章招募外国技师,挑选中国工匠,购买国外机 器,先后创建了上海炸弹局、苏州洋枪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实现 了枪炮、军火、轮船的自造 金陵制造局一景“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直接原 因是镇压内乱,根本原因是对付洋人,实现大清振兴自曾、李之后,有见 识、有魄力的地方督抚纷纷设局建厂,图谋自强清廷所创办的44座兵工厂中,大型兵工厂有5座,分别是:江南制造局、福 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北洋机器局;中型兵工厂也有5座,分 别是:金陵机器局、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广州机器局。

      以上10个大中型兵工厂设备齐全、材料充足、技术力量较强,能仿制各类型枪 炮弹药,部分还能建造舰船除此之外,剩下的小型兵工厂大多只能修理枪 炮,生产弹药,而且生产不稳定,聊胜于无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处,徐建寅、华衡芳和徐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清廷兴建并维持44个兵工厂运转的累计总花费在1.1-1.4 亿两白银之间,相当于《马关条约》赔款总数的一半,平均下来每年花费约为 220〜280万两白银,相当于两艘定远舰的价格,而以清廷平均年财政收入 7000万两来算,这一花费只占财政收入的3.1%〜4%,负担比较轻,相比日本 人动辄节衣缩食筹经费,大清搞军工现代化的起点高得多钱花了,效果如何呢?晚清军工生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枪械仿制、火炮仿制、火药生产、 舰船建造从1867年江南制造局批量生产美式雷明顿边针后膛枪开始,金陵制造局、ill 东机器局、湖北枪炮厂和广州机器局相继寻找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械进行仿制, 比如,1884年英国发明马克沁机枪之后,仅过了 4年,金陵机器局就成功仿 制,1889年奥地利发明曼利夏连发枪之后,江南制造总局于1890年成功仿 制,1888年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研制成功,5年后,湖北枪炮局仿制成 功,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阳造”。

      可以这样说,大清的枪械水平紧追世界先进水平,与发明国仅相差3〜5年 金陵制造局在1881年就仿制出了美式的加特林机枪技术方面基本没有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产能上甲午战争以前,清廷所办的 新式兵工厂累计生产各种枪械8万枝左右,连规模最大的江南制造局,年产量 也才1500枝左右,远不能满足需求,须知当时清军包括八旗、绿营、勇营、 新军总共约有99.2万人甲午后,为了编练新式陆军,各兵工厂提高了产量, 直到大清灭亡,又累计生产各种枪械18万枝左右,而当时清军已突破百万如此巨大的枪械缺口,还是主要依靠购买,而购买花费巨大,加之清廷后期财 政愈发困难,所以直到大清灭亡,清军都没有完成换装火炮方面,大清最先仿制的是各种短炸炮,这是一种发射榴弹的前装滑膛炮 通俗点说,就是炮弹从炮口塞进去,炮弹飞出后能爆炸,爆破的弹片能杀伤一 大片敌人在此之前,清军的大炮发射的炮弹不具有爆炸功能,就是一枚铁球 或铅球,依靠高速度砸死敌人 炮管内部的膛线=1(注:滑膛炮是没有膛线的炮,通俗地说就是一根铁管或铜管,炮弹飞出去后 没个准头;线膛炮是炮管内刻有膛线的火炮,膛线可以赋予弹头旋转能力,使 弹头保持既定方向,能提高命中率;前膛枪,又叫前装枪,从枪管前面装子弹 的枪;后膛枪,从枪械后面装子弹的枪) 装备后膛钢炮的淮军炮兵到19世纪70年代,前装滑膛炮逐渐被前装线膛炮取代,江南制造局则在 1874年购买了英国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为样炮进行仿制,经过4年的技术攻 关,终于仿制出了 40磅阿姆斯特朗钢膛炮,此炮120毫米口径,射程7公 里,是中国制造的第一门线膛加农炮,具有划时代意义。

      江南制造局炮厂这一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期,各种新技术令人应接不暇在火炮方面, 不仅有线膛炮代替滑膛炮,还有后膛炮代替前膛炮,管退炮代替架退炮大清 技术人员一直关注火炮技术更新迭代趋势,1884年,金陵机器局制成了格鲁森 式37毫米后膛架退炮,1892年,江南制造局制成了阿姆斯塔朗式120毫米管退炮在口径方面,17年江南制造局还制成了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全钢后 膛要塞炮,这些炮与从德国进口的克虏伯要塞炮,构成了大清海岸要塞炮的主 力数量方面,从开始仿制生产到大清灭亡,估计清廷总共生产了近4000门火 炮,依然远不能满足百万清军的需求说完了枪炮,再来说火药和舰船武器威力的提升,根本在于火药的改良引入洋枪洋炮后,大清传统的手工制 作黑火药已完全不能适应需要为此,天津机器局率先兴建了新式火药厂依 靠科学的工序和机器生产的黑火药,其威力远超之前手工配制黑火药,而且能 实现批量生产相比枪炮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火药的技术突破比较慢1884年法国人维埃利 研制出了无烟火药,相比黑火药,无烟火药威力更大且燃烧后残留物和烟雾较 少,它的出现,使得步枪子弹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成了较小口径无烟火药 枪弹,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的子弹才具有实用的价值。

      大清杰出的军工专家徐建寅法国人成功研制无烟火药后10年,江南制造局建成了无烟火药厂,年产无烟火 药6万磅,而这是几乎是大清技术人员独立研究的成果,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 平火药和弹药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因此大清各兵工厂都可以自造,产量大致能 满足清军的作战训练之用最后是舰船前面说过,大清第一艘蒸汽船是1864年徐寿、华衡芳等人设计 制作的“黄鹄”号虽然这艘船“行驶迟缓,不甚得法”,但它开创了一个时代3 年后,江南制造局下面的轮船厂制成了第一艘木制明轮蒸汽舰船“恬吉”号,舰 长61米,排水量600吨,装备9门火炮爱写日记的曾国藩在试航当天兴奋 写道:中国初造第一号轮船而速且稳如此,殊可喜也!“黄鹄”号复原图此后,江南制造局轮船厂再接再厉,在明轮汽轮的基础上制成了螺轮汽船(螺 旋桨推进),又由小到大,建成了排水量达2800吨、装备大炮20门的“海安” 号和“驭远”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