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811649572546.doc
31页目录1 总则 12 城市绿道的涵义和功能 22.1 城市绿道的涵义 22.2 城市绿道的功能 23 城市绿道的分类和组成 33.1 城市绿道的分类 33.2 城市绿道的控制范围 33.3 城市绿道的组成 44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5 城市绿道设计 75.1 城市绿道系统配置与管制要求 75.2 绿廊系统 85.3 节点系统 125.4 慢行道系统 135.5 服务系统 155.6 交通衔接系统 165.7 基础设施 185.8 标识系统 191 总则1.1 为指导全省绿道工作,便于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绿道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重点处理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环节的关键问题,特制订本导则1.2 本导则是实施安徽省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技术规定,适用于本省各级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1.3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1.4 城市绿道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履行职责1.5 本导则中的各有关控制技术指标为最低指标,在实施中各地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降低;同时城市绿道的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安徽省以及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6 本导则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城市绿道的涵义和功能2.1 城市绿道的涵义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城市近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及其它绿地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规划建成区内的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以及各类城市绿地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2.2城市绿道的功能绿道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功能: 2.2.1【生态功能】绿道可以发挥防风固沙、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以及动物迁徙的通道;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2.2.2【游憩功能】绿道可以衔接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和慢行系统,为居民创造方便快捷的使用条件;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内主要自然景观资源和公共空间;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出行的绿色通道2.2.3【社会功能】绿道可串联城市社区、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2.2.4【经济功能】实施绿道建设能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并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3 城市绿道的分类和组成3.1 城市绿道的分类城市绿道依据所连接的自然和人工景观资源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城市道路型、公园型、滨水型、山林型、防护绿地型 (1)道路型绿道:适用于城市新、老城区中,借道部分城市道路,以休闲为主导兼具通勤功能的混合型绿道 (2)公园型绿道:适用于城市公园中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新建或借道部分现有园路,兼具部分通勤功能的绿道 (3)滨水型绿道:适用于城市河道、湖泊旁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的临水型绿道 (4)山林型绿道: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的绿道 (5)防护绿地型绿道:适用于部分具有良好通行条件的城市组团隔离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卫生隔离防护绿地等3.2 城市绿道的控制范围3.2.1城市绿道的宽度控制【城市绿道宽度指引】应满足人的休闲游憩要求和营造景观的需要,其控制宽度一般不宜小于7.5m,其中慢行道宽度不少于2.5m,单侧绿廊宽度不少于5m 【绿化连接线】慢行道宽度不少于1.2m,绿化连接线应设置绿化隔离带,新城区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不宜小于3m,老城不宜小于1.5m,旧城中心或改造难度较大的地区不宜小于1m3.2.2绿道控制区范围内禁止下列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类型 (1)开发经营类城市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大型商业设施、宾馆、工厂、仓储等。
2)污染绿道环境项目,如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农家乐、餐饮服务设施、油库及堆场等3)破坏绿道环境的活动,如砍伐树木、伤害动物、捕猎、拦河截溪、采石、采矿、取土等4)对环境、人的休闲游憩活动造成安全隐患的各类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与绿道控制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危险品储藏运输、垃圾填埋处理等5)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造成安全隐患或破坏的各类活动6)与绿道开发利用无关的临时建(构)筑物3.3 城市绿道的组成城市绿道包括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组成3.3.1 城市绿道的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3.3.2 城市绿道的人工系统包括(1)节点系统: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2)慢行道系统: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等非机动车道3)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4)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5)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配套设施。
6)服务系统:包括租售、露营、咨询、解说、救护、保安等服务设施4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4.1 城市绿道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生态性、特色化、人性化、共享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4.1.1【生态性原则】指尊重安徽省水网交织、阡陌纵横、山水绵延的自然本底,充分利用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资源,结合市域生态廊道、生态隔离绿地、环城绿带和农田林网等构建绿道,使分散的生态斑块得以有机连接,从而发挥绿道作为安徽地区生物廊道的作用,尽量为安徽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修复提供生境4.1.2【特色化原则】充分发挥绿道对各类发展节点的组织串联作用,以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人文节点为依托,尽可能多地发掘并展示本地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4.1.3【人性化原则】指城市绿道在适应于人类的感官和意愿的尺度之上,鼓励绿色出行并建设具有活力的可持续的城市绿道,全面运用人性化的朴素适中的尺度4.1.4【共享性原则】指城市绿道系统不能游离于城市结构之外,应该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绿地、滨水空间、主要场所、城市结构性景观廊道相结合,建设共享绿色出行空间。
4.1.5【安全性原则】指应通过完善绿道中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4.1.6【便捷性原则】指为方便游客进出,应提供与绿道相适应的机动交通支撑体系,可结合城市公交系统设置出入口,方便城市人流进出绿道网络,并考虑配套设施的方便适用4.1.7【可操作性原则】指城市绿道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具备乡土和地方特色,要易于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4.1.8【经济性原则】指城市绿道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体现绿色、节能、低碳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4.2 应重视城市绿道示范段项目的标杆作用,科学选择率先启动的项目4.3 对城市绿道的选线应以科学论证和分析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和辖区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在现有交通体系与自然环境基础上,有效整合安徽地区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绿道景观性、多样性与通达性的有机统一4.3.1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线性景观廊道,其选线应结合安徽地区现有线性水系和城市道路系统进行4.3.2 城市绿道作为安徽绿道网络的骨架,选线连接安徽省各地市中主要的大块绿地,并考虑与主要历史人文资源的连接。
4.3.3城市绿道作为一种城市内部的生态廊道应充分考虑其城市特征,绿道控制范围的宽度在城市内部可根据用地情况合理把握,在穿越城郊或外围地区时,由于周边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可以按城市绿道的要求适当扩大控制范围的宽度4.4 城市绿道的建设条件包括其穿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地形水文条件、植被条件、景观风貌等应重点分析其中的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含用地权属)等4.5 依据城市绿道所经地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设施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确定发展对策和功能选择;特别是绿道的功能定位,从而明确绿道设计的基调4.6 明确城市绿道设计的范围与期限,并根据前期建设用地的具体分析提出分期建设目标,包括筹备期、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等4.7 研究制定绿道规划方案和技术方案,要调查研究绿道建设的环境条件,识别和分析构成环境影响的因素(包括污染环境因素和破坏环境因素),研究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比选和优化方案5 城市绿道设计5.1城市绿道系统配置与管制要求5.1.1 【配置要求】 城市绿道的建设分为六大系统,涵盖十七个基本要素,按三个规划建设阶段进行配置:基本建设、建成运营、成熟完善。
5.1.1.1 基本建成:按照表 5.1-1中规定建设要素的配置要求,完成慢行道路面铺装,建设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基础保障设施和标识系统设施,使城市绿道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5.1.1.2 建成运营:按照表 5.1-1中规定建设要素的配置要求,完成城市绿道全线建设,基本建成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完善沿线绿化,使城市绿道满足群众正常使用要求 5.1.1.3 成熟完善:按照表 5.1-1中规定建设要素的配置要求,使城市各类型绿道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完善城市绿道生态化建设,健全提升配套设施,使其具备安全、舒适、便捷的游览环境,使绿道网综合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表 5.1-1 城市绿道建设要素配置要求一览表 系统代码系统名称要素代码要素名称城市绿道备注基本建成建成运营成熟完善1绿廊系统1-1绿廊●1-2绿化隔离带●2慢行道系统2-1步行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2-2自行车道●2-3综合道○●3服务系统3-1管理服务设施○○●3-2商业服务设施○●3-3游憩设施●○3-4科学教育设施○○●4交通衔接系统4-1衔接设施○●自行车停放站应基本建成 4-2停车设施○●5基础设施5-1照明设施○●5-2环境卫生设施●5-3安全保障设施●6标识系统6-1信息墙●城市绿道应具备地面标识6-2信息条●6-3信息块●“●”表示必须设置,“○”表示有条件可设置5.1.2 【管制要求】 城市绿道配套服务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和基础保障系统的设施建设应符合表 5.1-2的规定。
表 5.1-2 设施建设与管制要求 系统类型设施类型允许建设项目禁止建设项目和活动服务系统管理设施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 (1) 开发类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大型商业设施、宾馆、工厂、仓储等 (2) 污染环境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