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过程确认和灭菌确认【专业课堂】.ppt
155页特殊过程确认和特殊过程确认和灭菌确认灭菌确认1详细课资提提 纲纲第一部分:特殊过程概述第一部分:特殊过程概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GHTF特殊过程确认指南特殊过程确认指南第三部分:第三部分:EO灭菌确认灭菌确认第四部分:辐射灭菌确认第四部分:辐射灭菌确认第五部分:湿热灭菌确认第五部分:湿热灭菌确认2详细课资§ISO13485标准对特殊过程的要求标准对特殊过程的要求§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FDA的的21CFR part 820对特殊过对特殊过程的要求程的要求§过程确认的作用过程确认的作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特殊过程概述特殊过程概述3详细课资 ISO13485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1总要求总要求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确认应能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确认应能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对这些过程进行安排,适用时包括:组织应对这些过程进行安排,适用时包括: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记录的要求(见记录的要求(见4.2.4);); e)再确认 4详细课资ISO13485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1总要求(续)总要求(续) 组织应建立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认对产品满足规定要组织应建立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认对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有影响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见求的能力有影响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见8.2)的计算机软件的)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和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和/或其应用),此类软件的应用或其应用),此类软件的应用在开始使用前应予以确认在开始使用前应予以确认 确认记录应予以保持(见确认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
7.5.2.2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 组织应建立灭菌过程确认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灭菌过程组织应建立灭菌过程确认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灭菌过程应在初始使用前进行确认应在初始使用前进行确认 每一灭菌过程的确认记录应予以保持(见每一灭菌过程的确认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5详细课资ISO13485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确认的要求7.5.2.1总要求总要求 …… 组织应对这些过程进行安排,适用时包括下列要素:组织应对这些过程进行安排,适用时包括下列要素: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记录的要求(见记录的要求(见4.2.4);); e)再确认 6详细课资ISO13485中的过程确认中的过程确认 上述上述a)~d)这些活动可以认为是由四个阶段这些活动可以认为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构成的:—设备规范的评审与批准;设备规范的评审与批准;—所使用设备和必要服务的提供的初始鉴定所使用设备和必要服务的提供的初始鉴定—也称作安装鉴定(也称作安装鉴定(IQ););—证明过程将生产出可接受的结果及所建立的证明过程将生产出可接受的结果及所建立的过程参数的限度(最不利的情况)过程参数的限度(最不利的情况)—也称作也称作操作鉴定(操作鉴定(OQ),和),和 —过程长期稳定性的建立过程长期稳定性的建立—也称作性能鉴定也称作性能鉴定((PQ)。
7详细课资ISO13485中的过程确认中的过程确认7.5.2.1总要求总要求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适用时包括:适用时包括:—设备准则设备准则—人员准则人员准则—产品准则产品准则 8详细课资ISO13485中的过程确认中的过程确认7.5.2.1总要求总要求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适用时包括:适用时包括:—设备是否满足设备准则—人员是否满足人员准则9详细课资ISO13485中的过程确认中的过程确认7.5.2.1总要求总要求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l确认控制程序确认控制程序l确认方法可以包括在确认方案中,内容包括:确认方法可以包括在确认方案中,内容包括:—确认所需的资源(包括设施、设备、工装等)确认所需的资源(包括设施、设备、工装等)—工序流程工序流程—检验要求检验要求—统计技术统计技术—判定准则判定准则……10详细课资ISO13485中的过程确认中的过程确认7.5.2.1总要求总要求d)记录的要求(见记录的要求(见4.2.4))适用时包括:适用时包括:—设备验证记录设备验证记录—工装和检验设备的校检记录工装和检验设备的校检记录—人员培训和鉴定记录人员培训和鉴定记录—工艺参数记录工艺参数记录—检验或试验记录检验或试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最终结论(即日常控制规范)最终结论(即日常控制规范)……11详细课资ISO13485中的过程确认中的过程确认7.5.2.1总要求总要求e)再确认再确认 关于再确认,应规定何时再确认,再确认的程序和方法等关于再确认,应规定何时再确认,再确认的程序和方法等要求。
要求 通常,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再确认:通常,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再确认:—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变化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变化时;时;—检验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检验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数据分析产品质量趋势不好时;数据分析产品质量趋势不好时; 即使上述因素没有明显变化时,也应定期进行再确认即使上述因素没有明显变化时,也应定期进行再确认 12详细课资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2009-12-16发布发布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试验加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当保持确认验和试验加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当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生产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活动和结果的记录生产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则应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有影响,则应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
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灭菌过程确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灭菌过程确认程序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认程序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 13详细课资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 2009-12-16发布发布第五十四条 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第五十四条 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试验加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当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试验加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当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生产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生产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则应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则应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
何更改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 第五十五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无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程 第五十五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无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程序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序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 第五十六条 生产企业应当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保持每一 第五十六条 生产企业应当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医疗器械的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医疗器械的每一生产批 14详细课资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中国法规对特殊过程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植入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植入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 2009-12-16发布第六十三条 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试验加第六十三条 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试验加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当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生产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应当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
生产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则应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则应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应用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改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 第六十八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程序第六十八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程序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 第六十四条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制定灭菌过程的控制第六十四条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制定灭菌过程的控制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医疗器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医疗器械的每一生产批械的每一生产批 15详细课资FDA的的21 CFR Part 820对特殊过程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的要求21 CFR820.75 过程确认过程确认(a )) 当过程结果不能为其后的检验或试验充分验证当过程结果不能为其后的检验或试验充分验证时,过程应以高度的把握予以确认,并按已确定的时,过程应以高度的把握予以确认,并按已确定的程序批准。
确认活动和结果,包括批准日期和批准程序批准确认活动和结果,包括批准日期和批准人签字,以及(适当时)被确认的主要装置,应形人签字,以及(适当时)被确认的主要装置,应形成文件16详细课资FDA的的21 CFR Part 820对特殊过程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的要求21 CFR820.75 过程确认过程确认((b)每个制造商应为已经确认的过程的参数进行监视和控)每个制造商应为已经确认的过程的参数进行监视和控制建立和保持程序,以确保规定的要求持续得到满足制建立和保持程序,以确保规定的要求持续得到满足 ((1)每个制造商应确保,经确认的过程由有资格的人员)每个制造商应确保,经确认的过程由有资格的人员操作 ((2)对经确认的过程,监视和控制的方法和信息、监控)对经确认的过程,监视和控制的方法和信息、监控日期,以及(适当时)过程的操作人员或使用的主要装置应日期,以及(适当时)过程的操作人员或使用的主要装置应形成文件形成文件 ((c)当发生更改或过程偏离是,制造商应对过程进行评审)当发生更改或过程偏离是,制造商应对过程进行评审和评价,适当时,进行再确认搜有这些活动应形成文件和评价,适当时,进行再确认。
搜有这些活动应形成文件17详细课资FDA的的21 CFR Part 820对特殊过程的要求对特殊过程的要求21 CFR 820.70生产和过程控制生产和过程控制 ……((i)当计算机或自动信息处理系统用作生)当计算机或自动信息处理系统用作生产或质量体系的一部分时,制造商应按已产或质量体系的一部分时,制造商应按已建立的规程,确认计算机软件符合其预期建立的规程,确认计算机软件符合其预期的使用要求所有软件更改在批准和发行的使用要求所有软件更改在批准和发行前予以确认确认活动和结果应形成文件前予以确认确认活动和结果应形成文件18详细课资§改善整体质量改善整体质量§消除废料与返工消除废料与返工§降低检验成本降低检验成本§提高产品过程能力提高产品过程能力§减少顾客抱怨,增进顾客满意度减少顾客抱怨,增进顾客满意度§减少产品召回或伤害事件减少产品召回或伤害事件 过程确认作用过程确认作用19详细课资第二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第二部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确认指南过程确认指南 ( ( GHTF/SG3/N99-10:2004 (Edition 2)GHTF/SG3/N99-10:2004 (Edition 2) ) )§名称定义名称定义§特殊过程的识别(哪些过程需要确认)特殊过程的识别(哪些过程需要确认)§过程确认的实施过程确认的实施§使用历史资料进行确认使用历史资料进行确认20详细课资名词定义l 过程确认(过程确认(Process validationProcess validation):): 建立如下客观证据:过程能持续产生满足既定建立如下客观证据:过程能持续产生满足既定要求的结果或产品(要求的结果或产品(establishing by objective establishing by objective evidence that a process consistently evidence that a process consistently produces a result or product meeting its produces a result or product meeting its predetermined requirements.predetermined requirements.))21详细课资名词定义l 过程确认方案(过程确认方案( Process validationProcess validation Protocol Protocol)) :: 描述如何执行确认的文件,包括测试参数、产品特描述如何执行确认的文件,包括测试参数、产品特性、生产设备和接受测试结果的决策点(性、生产设备和接受测试结果的决策点(a document stating how validation will be conducted, including test parameters,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decision points on what constitutes acceptable test results.))22详细课资名词定义l 验证(验证(VerificationVerification)) 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的方式确定规定的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的方式确定规定的要求已经满足(要求已经满足(confirmation by examination confirmation by examination and provision of objective evidence that and provision of objective evidence that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have been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have been fulfilled.fulfilled.))23详细课资名词定义l 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IQ (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 提供如下客观证据:所有支持制造商批准的规范要求的提供如下客观证据:所有支持制造商批准的规范要求的与过程设备及其附属系统的安装有关的关键因素和设备供应与过程设备及其附属系统的安装有关的关键因素和设备供应商的建议均已经予以考虑(商的建议均已经予以考虑(establishing by objective establishing by objective evidence that all key aspects of the process evidence that all key aspects of the process equipment and ancillary system installation adhere equipment and ancillary system installation adhere to the manufacturerto the manufacturer’’s approved specification and s approved specification and tha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upplier of the tha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upplier of the equipment are suitably considered.equipment are suitably considered.))24详细课资名词定义l 操作验证OQ (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 ): 提供如下客观证据:过程控制范围和动作准确性对产品的结果是满足规定的要求(establishing by objective evidence process control limits and action levels which result in product that meets all predetermined requirements.) 25详细课资名词定义l 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提供如下客观证据:在预期的状况下,过程持续提供如下客观证据:在预期的状况下,过程持续地生产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地生产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establishing by objective evidence that the process, under anticipated conditions, consistently produces a product which meets all predetermined requirements.))26详细课资过程确认决策(图过程确认决策(图1))否否否否是是是是过程结果是否过程结果是否能验证能验证过程结果是否过程结果是否能全部验证或能全部验证或经济验证经济验证验证并控制验证并控制该过程该过程确认过程确认过程重新产品和重新产品和/或或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哪些过程应进行确认——特殊过程的识别27详细课资过程确认决策(图过程确认决策(图2))确认过程确认过程重新产品和重新产品和/或工或工艺设计艺设计否否否否是是是是过程结果是否过程结果是否能验证能验证过程结果是否过程结果是否能全部验证或能全部验证或经济验证经济验证验证并控制该验证并控制该过程过程低低高高过程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验证并控制该验证并控制该过程过程哪些过程应进行确认——特殊过程的识别28详细课资如下过程应进行确认:§灭菌过程灭菌过程§洁净室环境控制洁净室环境控制§无菌加工过程无菌加工过程§无菌包装封口过程无菌包装封口过程§冷冻干燥过程冷冻干燥过程§热处理过程热处理过程§电镀过程电镀过程§产品清洁产品清洁§线路板焊接线路板焊接 ……§塑料注塑成型塑料注塑成型§电脑软件控制的过程电脑软件控制的过程(如数控加工)(如数控加工)§……29详细课资 若不执行过程确认,应执行风险管理并记录风险若不执行过程确认,应执行风险管理并记录风险管理的结果,风险应可接受,以证明过程的验证和管理的结果,风险应可接受,以证明过程的验证和控制就足以确保过程和产品能持续符合规定要求。
控制就足以确保过程和产品能持续符合规定要求 30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实施确认方案或计划书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OQ)性能验证(PQ)过程监控再确认组成确认执行小组文件化31详细课资组成确认小组组成确认小组l组成确认执行小组组成确认执行小组 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过程确认小组,成员可包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过程确认小组,成员可包括:括:Ø品质保证品质保证 Ø工程工程师师Ø生产人员生产人员 Ø其他如其他如实验室、技术服务、设计开发、法规、临床、实验室、技术服务、设计开发、法规、临床、采购等人员也可视情况参加采购等人员也可视情况参加32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实施过程确认的实施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过程监控过程监控再再确认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33详细课资确认方案或计划书确认方案或计划书l 确认方案或计划书确认方案或计划书 描述确认工作如何执行的文件,内容可描述确认工作如何执行的文件,内容可包括测试参数、产品特性、过程设备、以及包括测试参数、产品特性、过程设备、以及判定测试结果合格与否的准则等。
判定测试结果合格与否的准则等34详细课资确认方案或计划书的内容,一般可包括:确认方案或计划书的内容,一般可包括:§识别所要确认的过程识别所要确认的过程§识别过程所生产的产品识别过程所生产的产品§判定确认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所判定确认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所需要的客观可测量的准则(包括需要的客观可测量的准则(包括定义)§确认时期确认时期§过程所使用的设备、操作人员,过程所使用的设备、操作人员,甚至工作班次甚至工作班次§识别过程设备及其品质识别过程设备及其品质§识别操作人员及其资格识别操作人员及其资格§对需要确认的过程进行详细描对需要确认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产品、零配件、原材料的相关产品、零配件、原材料的相关规范规范§确认过程中应执行的特殊控制确认过程中应执行的特殊控制或条件§应加以监控的过程参数,以及应加以监控的过程参数,以及监控所使用的方法和加以监控监控所使用的方法和加以监控的产品特性的产品特性§评价产品所需的任何主观准则评价产品所需的任何主观准则§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过程设备的维修过程设备的维修§判定再确认的基准判定再确认的基准确认方案或计划书确认方案或计划书35详细课资IQ, OQ, PQ应基于产品应基于产品/过程的要求:过程的要求:§确定验证确定验证/监测什么参数(监测什么参数(Determine what to verify/measure )?)? §确定如何验证确定如何验证/监测这些参数监测这些参数Determine how to verify/measure??§确定做多少次验证确定做多少次验证/监测即多少次的数据以用于统计分析监测即多少次的数据以用于统计分析((Determine how many to verify/measure, i.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确定验证确定验证/监测时机(监测时机(Determine when to verify /measure)?)?§规定(定义)接收规定(定义)接收/拒收标准(拒收标准(Define acceptance/rejection criteria))§规定所要求的文件(规定所要求的文件(Define required documentation))§..\过程确认方案举例过程确认方案举例.doc 确认方案或计划书确认方案或计划书36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执行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再再确认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37详细课资安装验证 (IQ)目的:确认设备是否正确地安装,确保过程所使用目的:确认设备是否正确地安装,确保过程所使用的所有设备都符合其既定的规格,且其设计、的所有设备都符合其既定的规格,且其设计、制造、放置和安装均是适当的,便于维护、调制造、放置和安装均是适当的,便于维护、调整、清洁和使用,不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环整、清洁和使用,不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环境)38详细课资安装验证 (IQ)IQ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设备设计特性(如设备设计特性(如使用的材料或可供清潔等使用的材料或可供清潔等§安装条件(如架线、周边设施和功能性等)安装条件(如架线、周边设施和功能性等)§校正、预防性保养、清洁日程校正、预防性保养、清洁日程表表§安全性安全性§供应商随附文件(包括图纸、手册等)供应商随附文件(包括图纸、手册等)§软件文件软件文件§备料清单备料清单§环境条件(如洁净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如洁净室、温度、湿度等) 光靠设备供应商的合格证是不够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为设光靠设备供应商的合格证是不够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为设备的适用性负最终责任。
备的适用性负最终责任 IQ举例举例.doc39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执行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再再确认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40详细课资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应检验最差状况下过程参数的符合性,以确保这些设备在应检验最差状况下过程参数的符合性,以确保这些设备在可预见的制造情况下均符合规定要求可预见的制造情况下均符合规定要求§可以对过程进行控制应可以监测过程参数和可以对过程进行控制应可以监测过程参数和/或产品特性,或产品特性,以允许过程在不同情况下均能调整,使其始终处于控制状以允许过程在不同情况下均能调整,使其始终处于控制状态§应在过程确认期间,对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评估,应在过程确认期间,对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评估,并建立文件,以确保过程正常运行而避免不希望的事情发并建立文件,以确保过程正常运行而避免不希望的事情发生41详细课资重要的重要的OQ考量因素考量因素§过程控制的极限:如时间、温度、压力、速度、启动条件等过程控制的极限:如时间、温度、压力、速度、启动条件等。
§软件参数软件参数§过程操作程序过程操作程序§原料原料规范规范§原料的处理要求原料的处理要求§过程变化控制过程变化控制§培训培训§过程短期的稳定性和能力过程短期的稳定性和能力§潜在的失效因素,何时出现最差状况、何时采取纠正措施等潜在的失效因素,何时出现最差状况、何时采取纠正措施等 (以以FMEA, FTA)§应用统计技术建立关键的过程参数应用统计技术建立关键的过程参数 OQ举例举例.doc42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执行过程确认的执行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再再确认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43详细课资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l目的:证明该过程在预期条件下,可以持续产品目的:证明该过程在预期条件下,可以持续产品合格的产品合格的产品lPQ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Ø在在OQ建立的建立的产品与过程参数以及程序下进行;产品与过程参数以及程序下进行;Ø产品是否可接受;产品是否可接受;Ø在在OQ建立的建立的过程能力保证情况(如过程能力保证情况(如Cpk值)值)Ø过程可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
过程可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44详细课资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l 对过程的挑战(最坏情况):对过程的挑战(最坏情况):Ø应模拟在实际制造过程会遇到的状况应模拟在实际制造过程会遇到的状况Ø应包含在应包含在OQ阶段建立的阶段建立的SOP中中规定的采取措规定的采取措施的状况施的状况Ø应重复实施直到得出有意义的结果与一致性为应重复实施直到得出有意义的结果与一致性为止45详细课资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l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Ø应对过程和产品特性加以分析以判定过程结果应对过程和产品特性加以分析以判定过程结果的正常变化范围的正常变化范围 Ø应对过程和产品特性加以分析应对过程和产品特性加以分析以以鉴别任何可控鉴别任何可控因素所产生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变化 Ø消除过程所产生的可控因素所变化的原因,减消除过程所产生的可控因素所变化的原因,减少过程产生变化,确保过程结果(产品)符合少过程产生变化,确保过程结果(产品)符合要求46详细课资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 l 可控的变化因素:可控的变化因素:Ø温度温度Ø湿度湿度Ø电源供应变化电源供应变化Ø振动振动Ø光源光源Ø过程用水的纯度过程用水的纯度Ø环境环境Ø人员因素,如培训、人机工程、体力等人员因素,如培训、人机工程、体力等Ø原料的变化原料的变化Ø设备磨损设备磨损即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
即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 PQ举例举例.doc47详细课资-3σ-2σ-σ2σσ3σμμ1 2 3 4 5 6 7 8 910ABCABCUCLCLLCL 样本号样本号(时间)(时间)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 48详细课资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l 稳定与不稳定的过程比较稳定与不稳定的过程比较49详细课资性能验证性能验证(PQ)l 过程能力过程能力50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执行过程确认的执行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再再确认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51详细课资文件化文件化l确认方案确认方案l确认确认成成功与否的验收准则功与否的验收准则l确认计划书确认计划书l过程、结果和结论的文件化(确认报告):过程、结果和结论的文件化(确认报告):—确认过程和结果记录(确认过程和结果记录(Validation activities and results))—确认结论(确认结论(derived conclusion))确认报告应经评审和批准(包括日期和签名确认报告应经评审和批准(包括日期和签名l再确认要求的文件化(前面已讲)再确认要求的文件化(前面已讲)52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执行过程确认的执行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过程监控再再确认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53详细课资过程监控过程监控l建立文件化的日常过程控制和监测要求:建立文件化的日常过程控制和监测要求:—过程参数要求过程参数要求—过程监视要求过程监视要求—过程设备及其操作要求过程设备及其操作要求—过程控制和监测的人员要求。
过程控制和监测的人员要求l日常过程控制和监控记录,适用时包括:日常过程控制和监控记录,适用时包括:—人、机、料、法(工艺参数)、环人、机、料、法(工艺参数)、环—检验或试验记录检验或试验记录54详细课资过程监控过程监控 §监控过程趋势以确保该过程维持再既定参数范围监控过程趋势以确保该过程维持再既定参数范围内内——调查分析负面趋势的原因调查分析负面趋势的原因——采取纠正措采取纠正措施施——研究是否应执行再确认(见再确认)研究是否应执行再确认(见再确认)§评估任何变更,包括程序、设备、人员的变更评估任何变更,包括程序、设备、人员的变更——评审这些变更的影响评审这些变更的影响——确定再确认范围和程确定再确认范围和程度(见再确认)度(见再确认)55详细课资过程确认的执行过程确认的执行确认方案或确认方案或计划书计划书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性能性能验证验证((PQ)过程监控过程监控再确认组成确认执行组成确认执行小组小组文件化文件化56详细课资l下列情况下应评审是否需要再确认,并将评价结果形成文下列情况下应评审是否需要再确认,并将评价结果形成文件:件:—发生会影响到品质或确认状态的过程变更时;发生会影响到品质或确认状态的过程变更时;—品质指标发生负面趋势时;品质指标发生负面趋势时;—发生会影响到过程的产品设计变更时;发生会影响到过程的产品设计变更时;—过程转移到另一地址时;过程转移到另一地址时;—过程应用发生变更时。
过程应用发生变更时另外,即使没有发生上述明显变更,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另外,即使没有发生上述明显变更,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再确认,以防不能觉察的小变化累积影响过程的结果行再确认,以防不能觉察的小变化累积影响过程的结果再确认的工作范围可能比原确认的工作范围小,如采购新再确认的工作范围可能比原确认的工作范围小,如采购新设备时,只要重复设备时,只要重复IQ,大部分,大部分OQ已经建立,重复一部分已经建立,重复一部分PQ即可再确认再确认57详细课资使用历史资料执行确认使用历史资料执行确认l可以使用可以使用以往积累的制造、检验、监控等历史资以往积累的制造、检验、监控等历史资料来执行一部分再确认工作资料来源包括:料来执行一部分再确认工作资料来源包括:Ø批次记录批次记录Ø制造日志制造日志Ø监控表监控表Ø试验和检查结果试验和检查结果Ø顾客反馈顾客反馈Ø现场故障报告现场故障报告Ø服务报告服务报告Ø考核报告考核报告58详细课资l 以下情形不宜以下情形不宜完完全全依赖历史资料执行再确认:依赖历史资料执行再确认:Ø未能汇集全部的资料;未能汇集全部的资料;Ø所汇集的资料无法做出适当的分析;所汇集的资料无法做出适当的分析;Ø 仅记载仅记载“合格合格”“不合格不合格”((pass/fail))的的制制造资料通常无法用于确认。
造资料通常无法用于确认使用历史资料执行确认使用历史资料执行确认59详细课资IQ、OQ、PQ小结§识别和描述过程识别和描述过程§确定所需的验证和确定所需的验证和/或确认或确认§编制确认计划编制确认计划§实施确认:实施确认:Ø确认方案确认方案Ø安装鉴定安装鉴定Ø运行验证运行验证Ø性能验证性能验证Ø确定持续的过程控制(日常控制)确定持续的过程控制(日常控制)Ø书面报告书面报告§按照确认的结果对该过程日常监控按照确认的结果对该过程日常监控§再确认再确认60详细课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EO灭菌控制灭菌控制61详细课资灭菌确认§灭菌过程是特殊过程,应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灭菌过程是特殊过程,应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灭菌确认参考标准:灭菌确认参考标准:灭菌确认参考文献目录灭菌确认参考文献目录.doc§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无菌包装应能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和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无菌包装应能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和相应的功能性能要求相应的功能性能要求 (最终灭菌包装确认见(最终灭菌包装确认见ISO11607 / GB/T19633))§使产品经受确认过的精确控制的灭菌过程,并不是使其无使产品经受确认过的精确控制的灭菌过程,并不是使其无菌并适合于预期用途的可靠保证的唯一因素。
还应注意原菌并适合于预期用途的可靠保证的唯一因素还应注意原材料的生物状态(生物负载)及其贮存、产品生产、装配材料的生物状态(生物负载)及其贮存、产品生产、装配和包装的环境控制等因素和包装的环境控制等因素62详细课资 灭菌技术的选择灭菌技术的选择 —EO灭菌灭菌—辐照灭菌辐照灭菌 (包括伽包括伽玛射线和电子束玛射线和电子束)—湿热灭菌湿热灭菌 —低温等离子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确认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GB18279-2000GB18280-2000GB18278-2000灭菌新技术,灭菌新技术, 我国尚我国尚无标准无标准63详细课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GB18279 idt ISO11135GB18279 idt ISO11135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64详细课资EO灭菌机理灭菌机理§灭菌机理灭菌机理 —EO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反应,阻碍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反应,阻碍蛋白质新陈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但蛋白质新陈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但必须有水的参与必须有水的参与 —EO是一种广谱灭菌剂可以杀灭各是一种广谱灭菌剂。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孢子毒和真菌孢子 —EO气体灭菌时对湿度有要求,当相气体灭菌时对湿度有要求,当相对湿度低于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不可能达到灭%以下时,不可能达到灭菌,即使延长灭菌时间也无效菌,即使延长灭菌时间也无效 65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A. 产品设计(包括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包括产品包装设计)B. 预真空程度预真空程度C. 温度温度 D. 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 E. EO浓度浓度 F. 被灭菌物品有机物和微生物的量被灭菌物品有机物和微生物的量G. 产品装载模式产品装载模式H. 菌龄菌龄 66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A. 产品设计(包括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包括产品包装设计)应可排除空气及让蒸汽和应可排除空气及让蒸汽和EO透入,并应考虑:透入,并应考虑:--EO灭菌对产品材料和包装材料性能的影响灭菌对产品材料和包装材料性能的影响-灭菌后-灭菌后EO的残留(即材料对的残留(即材料对EO的吸附性)。
的吸附性)-产品材料(包括包装材料及其印刷)不得与-产品材料(包括包装材料及其印刷)不得与EO发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再灭菌性(适当时)-再灭菌性(适当时)67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有关包装的确认(见有关包装的确认(见GB/T19633),应包括如),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① 包装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包装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②② 包装对灭菌过程的适宜性,如封口强度:包装对灭菌过程的适宜性,如封口强度: ③③ 包装的阻菌性:包装的阻菌性: ④④ 包装储存寿命的验证包装储存寿命的验证 ⑤⑤ 包装的机械振动试验包装的机械振动试验 ⑥⑥ 包装的渗漏、不透性、拉伸强度包装的渗漏、不透性、拉伸强度 ⑦⑦ 如有必要,评价生物相容性如有必要,评价生物相容性68详细课资 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B. 预真空程度预真空程度 —预真空度的大小决定残留空气的多少预真空度的大小决定残留空气的多少 —残留空气阻止残留空气阻止EO气体、热和湿气达到气体、热和湿气达到被被 灭菌物品的深层、长管内部。
灭菌物品的深层、长管内部 —真空度对真空度对EO灭菌效果影响巨大灭菌效果影响巨大69详细课资第三节 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第三节 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 预真空要考虑:预真空要考虑:Ø对被灭菌物品和包装的影响对被灭菌物品和包装的影响Ø摆放方式摆放方式Ø灭菌压力灭菌压力Ø对湿度的影响对湿度的影响Ø真空度与达到该真空度所需时间真空度与达到该真空度所需时间Ø真空持续时间(保压)真空持续时间(保压)70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C. C. 温度温度 —— EO EO杀灭微生物的作用、灭菌时间、对物品的杀灭微生物的作用、灭菌时间、对物品的穿透能力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穿透能力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 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环氧乙烷的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环氧乙烷的杀灭作用加强同时也能增强其穿透力和缩短灭杀灭作用加强同时也能增强其穿透力和缩短灭菌作用的时间菌作用的时间 —— 通过适当的提高温度,可节省环氧乙烷用量通过适当的提高温度,可节省环氧乙烷用量和缩短消毒时间和缩短消毒时间 —— 但当温度高得足以使药物发挥最大作用时,但当温度高得足以使药物发挥最大作用时,再升高温度,则杀菌作用不再加强,如较高温度再升高温度,则杀菌作用不再加强,如较高温度40℃40℃--57℃57℃。
71详细课资 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D. 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 —消毒物品的含水量消毒物品的含水量 —微生物本身的干燥程度微生物本身的干燥程度 —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 上述对环氧乙烷灭菌作用均有显著的影响上述对环氧乙烷灭菌作用均有显著的影响72详细课资 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D. 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 — 当水分低于临界水平时(一般认为杀灭培养细当水分低于临界水平时(一般认为杀灭培养细菌的相对湿度为菌的相对湿度为30%)%)EO难以发挥杀菌作用难以发挥杀菌作用 — 当微生物含水量太高,也影响灭菌效果,需要当微生物含水量太高,也影响灭菌效果,需要提高提高EO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才能达到灭菌,因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才能达到灭菌,因为当微生物含水量太高外环境湿度也大,为当微生物含水量太高外环境湿度也大,EO被被稀释或水解;当当微生物含水量太高而环境湿稀释或水解;当当微生物含水量太高而环境湿度低,水分的渗透是向外的,度低,水分的渗透是向外的,EO不易进入微生不易进入微生物体内。
物体内73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D. 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微生物的含水量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 — 当微生物含水量低于外环境湿度时,水分向微生当微生物含水量低于外环境湿度时,水分向微生物体内渗透,物体内渗透,EO易于进入,如果微生物不太干燥,易于进入,如果微生物不太干燥,则灭菌效果较好则灭菌效果较好— 若微生物太干燥,外界环境湿度也低,两者处于若微生物太干燥,外界环境湿度也低,两者处于低湿度动态平衡,则低湿度动态平衡,则EO不易穿透微生物内部,缺不易穿透微生物内部,缺乏烷基化反应所必须的水分子故灭菌效果很差,乏烷基化反应所必须的水分子故灭菌效果很差,即使延长作用时间或增加浓度也不能达到灭菌,即使延长作用时间或增加浓度也不能达到灭菌,必须采取加湿措施必须采取加湿措施74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加湿:加湿: —加湿一般在抽真空后,加药前进行加湿一般在抽真空后,加药前进行 —最好采用饱合蒸汽办法加湿最好采用饱合蒸汽办法加湿 —验证加入蒸汽时湿度与压力升高的关验证加入蒸汽时湿度与压力升高的关系。
系75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E. EO浓度浓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浓度对环氧乙烷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浓度对环氧乙烷的杀灭作用具有影响杀灭作用具有影响— 间接法计算浓度:称重法或用体积计算间接法计算浓度:称重法或用体积计算EO浓浓度度— 直接法测浓度:气相色谱或红外分析直接法测浓度:气相色谱或红外分析76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F. 有机物、初始污染菌量对灭菌作用的影响有机物、初始污染菌量对灭菌作用的影响-有机物对环氧乙烷的杀菌作用有一定影响-有机物对环氧乙烷的杀菌作用有一定影响 -初始污染菌量越大越难灭菌,因此,应控-初始污染菌量越大越难灭菌,因此,应控制产品初始污染菌,并定期检验一次性制产品初始污染菌,并定期检验一次性医疗用品至少应符合医疗用品至少应符合GB15980-1995标准标准要求77详细课资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影响环氧乙烷灭菌作用的因素G. 装载模式装载模式-灭菌物品不能接触柜壁,上下左右应相互间隔一定的-灭菌物品不能接触柜壁,上下左右应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灭菌物品间应留有空隙,有利于-灭菌物品间应留有空隙,有利于EO穿透和热循环。
穿透和热循环-灭菌柜室内物品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内总体积的-灭菌柜室内物品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内总体积的80%H. 菌龄菌龄 一般认为:菌龄较大的微生物对环氧乙烷的抵抗力比一般认为:菌龄较大的微生物对环氧乙烷的抵抗力比幼龄微生物强幼龄微生物强78详细课资EO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1.应建立灭菌确认程序文件,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应建立灭菌确认程序文件,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保存确认记录保存确认记录应按照确认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应按照确认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日常控制和并对其进行监测日常控制和并对其进行监测2.变更控制:在采用一种新的或更改过的产品、包变更控制:在采用一种新的或更改过的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或灭菌过程之前,应对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或灭菌过程之前,应对之进行确认之进行确认3.等效性论证:可以采用等效性论证,即证明与以等效性论证:可以采用等效性论证,即证明与以往确认过的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等往确认过的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等效,则认为符合要求效,则认为符合要求4.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如此处理的影响(包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如此处理的影响(包括产品和包装)。
括产品和包装) 79详细课资EO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5. 灭菌过程设定与产品的适用性灭菌过程设定与产品的适用性 — 对EO灭菌过程,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调查EO灭菌与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和包装的设计,应可排除空气及让蒸汽和EO透入;应确定出产品上最难灭菌的部位 — 应论证,规定的灭菌过程不会影响产品及其包装的正常功用80详细课资EO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6.6.灭菌过程:预处理灭菌过程:预处理————灭菌周期灭菌周期————通风 灭菌周期灭菌周期:排除空气:排除空气—处理(若采用)处理(若采用)—加入灭菌剂加入灭菌剂——保持保持—去除灭菌剂去除灭菌剂— 换气换气(若采用)(若采用)—加入空气至大气压力加入空气至大气压力 “保持保持”包括:包括:EO浓度、温度、湿度、压浓度、温度、湿度、压力、作用时间五个主因素力、作用时间五个主因素81详细课资EO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7. 控制生物负载控制生物负载8. 8. 灭菌设备:建立使用、校准和维护规范,并按规灭菌设备:建立使用、校准和维护规范,并按规定进行维护和校准记录定进行维护和校准记录。
9. 9. 灭菌剂:建立灭菌贮存要求,确保灭菌剂的质量灭菌剂:建立灭菌贮存要求,确保灭菌剂的质量和成分持续满足要求和成分持续满足要求10. 人员资格: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负责设备维护、人员资格: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负责设备维护、EO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及产品放行工作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及产品放行工作82详细课资EO灭菌确认灭菌确认试运行试运行性能鉴定性能鉴定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确认确认物理鉴定物理鉴定l试运行是用于证明设备符合规范(设备空载);试运行是用于证明设备符合规范(设备空载);l性能鉴定是用于证明按照规定程序使用经试运行的设备时性能鉴定是用于证明按照规定程序使用经试运行的设备时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设备负载),包括物理鉴定和微生物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设备负载),包括物理鉴定和微生物学鉴定83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试运行试运行”的定义: 的定义: 试运行(试运行(commissioning),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在设备在设备按技术规范提供和安装后,根据使用说明操按技术规范提供和安装后,根据使用说明操作证明其功能在规定范围之内,并进行了书作证明其功能在规定范围之内,并进行了书面记录(见面记录(见“确认确认”)。
84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目的:目的:试运行必须证明设备符合设备规范要求试运行必须证明设备符合设备规范要求§条件:条件:试运行必须从校准所有用于控制、指示和记试运行必须从校准所有用于控制、指示和记录灭菌记录的仪器开始录灭菌记录的仪器开始§装载状态:空载装载状态:空载 85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 1、、“预处理预处理”试运行试运行(见(见B2.1))§ 空载运行,以确定预处理区设计是否符合空载运行,以确定预处理区设计是否符合要求(通常,温度变化要求(通常,温度变化±5℃℃以内,湿度变以内,湿度变化化±15%以内;且应考虑到达温湿度的最短%以内;且应考虑到达温湿度的最短时间时间))§ 应监测预处理区的应监测预处理区的温度温度和和湿度湿度温湿度监温湿度监测的布点数、监测位置(一般每测的布点数、监测位置(一般每2.5m3预处预处理区使用一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传感器,理区使用一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传感器,可获得理想的空载区温度、湿度分布图可获得理想的空载区温度、湿度分布图 应包括极限位置应包括极限位置.86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 1、、“预处理预处理”试运行试运行(见(见B2.1))§试运行记录:试运行记录: — 预处理区温度、湿度监测点分布图。
预处理区温度、湿度监测点分布图 — 一定充分时间内监测的预处理区的温湿一定充分时间内监测的预处理区的温湿度记录(表或图)度记录(表或图)§结论分析:结论分析: — 达到规定温湿度的时间长短(然后保持达到规定温湿度的时间长短(然后保持 一段时间以确认其稳定性)一段时间以确认其稳定性) — 温湿度变化是否符合要求(温度变化温湿度变化是否符合要求(温度变化±5℃℃以内,湿度变化以内,湿度变化±15%以内)%以内)87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见试运行(见B2.3 ))l安装验证(安装验证(IQ),应保留记录(略)),应保留记录(略)—文件点检和验收文件点检和验收—硬件(包括辅助设备)和备件点检硬件(包括辅助设备)和备件点检—设备安装(电、水、气等)设备安装(电、水、气等)—计量器具校检计量器具校检l空载试运行验证(目的是建立影响灭菌效果的空载试运行验证(目的是建立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因素的操的操作界限,其获取的数据将用于随后进行的性能鉴定)作界限,其获取的数据将用于随后进行的性能鉴定) 注:空载试运行时,如果使用惰性气体代替EO,在评价结果时应考虑到两者在相对热容量方面的差别。
88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见试运行(见B2.3 B2.3 ))下面是影响灭菌效果的下面是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参数),试运行时下列参数均应验证:因素(参数),试运行时下列参数均应验证:Ø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Ø预真空时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度;预真空时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度;Ø柜室的泄漏率(包括负压和正压下的泄漏率);柜室的泄漏率(包括负压和正压下的泄漏率);Ø处理过程中蒸汽注入时产生的压力升高的程度;处理过程中蒸汽注入时产生的压力升高的程度;Ø加入灭菌剂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的速度,以及与加入灭菌剂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的速度,以及与用于监测用于监测EOEO浓度的参数的相互关系;浓度的参数的相互关系;Ø排除灭菌剂所要达到的真空程度和速度;排除灭菌剂所要达到的真空程度和速度;Ø加入空气(或灭菌周期这一阶段中加入的其他任何气体)时压加入空气(或灭菌周期这一阶段中加入的其他任何气体)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速度;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速度;Ø后两个阶段的重复次数以及连续重复中的任何变化。
后两个阶段的重复次数以及连续重复中的任何变化 Ø有关辅助系统的性能,如所提供的蒸汽的质量;灭菌剂汽化器有关辅助系统的性能,如所提供的蒸汽的质量;灭菌剂汽化器达到最低气体输入温度的能力,供给灭菌柜经过滤的气和水的达到最低气体输入温度的能力,供给灭菌柜经过滤的气和水的可靠性,在有最大量被灭菌物品的情况下蒸汽发生器持续保质可靠性,在有最大量被灭菌物品的情况下蒸汽发生器持续保质供汽的能力等供汽的能力等 注:应至少进行两次,以证明其重现性注:应至少进行两次,以证明其重现性89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一)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试运行验证(一)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试运行验证二)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率验证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率验证三)空载柜室的泄漏速率(在负压与正压下进行)空载柜室的泄漏速率(在负压与正压下进行) (四)灭菌柜空载时加湿验证灭菌柜空载时加湿验证五)(五)EO的加入和排出、通入空气验证:的加入和排出、通入空气验证:1) EO的加入与压力的升高程度、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的加入与压力的升高程度、速度之间的关系的验证验证 ;2) 排除排除EO所需的真空程度、速度的验证所需的真空程度、速度的验证 。
3) 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值的速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值的速度的验证度的验证90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一)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试运行验证(同时进行)(一)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试运行验证(同时进行) 1)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要求:控制温度――___℃℃, 最大温差最大温差≤±3℃℃(?)(?) 条件:条件: 压力压力―常压;温度探头:贴触式常压;温度探头:贴触式 传感器数量要足够,并覆盖代表性点(见标准传感器数量要足够,并覆盖代表性点(见标准B2.3.2) 记录:传感器分布图;温度记录表或控制图记录:传感器分布图;温度记录表或控制图 分析:各测点最大温差是否分析:各测点最大温差是否≤±3℃℃((?)?) 91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一)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试运行验证(一)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试运行验证。
2)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要求:控制温度――____℃℃,最大温差最大温差≤±3℃℃,并,并确定冷点位置确定冷点位置 条件:压力条件:压力―常压;传感器数量要足够,并覆盖常压;传感器数量要足够,并覆盖代表性点代表性点(见标准(见标准B2.3.2)) 记录:传感器分布图;温度记录表或控制图记录:传感器分布图;温度记录表或控制图 分析:各测点最大温差是否分析:各测点最大温差是否≤±3℃℃?? 92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二)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率验证(空载)(二)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率验证(空载) 验证目的:验证空载条件下,灭菌器从常压抽真空验证目的:验证空载条件下,灭菌器从常压抽真空达到达到-50KPa的速度是否的速度是否≤30min验证条件:温度恒定(温度均匀性验证时的稳定温验证条件:温度恒定(温度均匀性验证时的稳定温度)验证记录:验证记录: 举例举例验证结论:是否能从常压抽真空值验证结论:是否能从常压抽真空值-50KPa?? 达到达到-50KPa的速率是否的速率是否≤30min 93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三)空载柜室的泄漏速率(在负压与正压下进行)(三)空载柜室的泄漏速率(在负压与正压下进行)验证目的:验证空载条件下,灭菌柜在正压(验证目的:验证空载条件下,灭菌柜在正压(50KPa )和负)和负压(压(-50KPa)条件下的密封性(泄漏速度应)条件下的密封性(泄漏速度应≤0.1kPa/min ))验证记录:举例验证记录:举例 验证结论:验证结论:((1))负压负压-50KPa时柜的密封性是否达到泄漏速时柜的密封性是否达到泄漏速 度应度应 ≤0.1kPa/min ?? ((2))正压正压50KPa时柜的密封性是否达到泄漏速时柜的密封性是否达到泄漏速 度应度应 ≤0.1kPa/min ??94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四)灭菌柜加湿验证(四)灭菌柜加湿验证目的:目的:1) 验证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压低于某规定值时验证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压低于某规定值时开始加湿,达到某规定蒸汽压时停止加湿;开始加湿,达到某规定蒸汽压时停止加湿; 2) 验证加入蒸汽压力升高和湿度关系验证加入蒸汽压力升高和湿度关系 。
操作:先抽真空到一定的负压下(操作:先抽真空到一定的负压下(-50KPa以下)以下)记录:举例记录:举例结论: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压低于结论: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压低于 MPa时开始加湿,时开始加湿,达到达到 MPa时停止加湿时停止加湿;分析湿度变化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湿度变化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95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五)(五)EO的加入和排出、通入空气验证的加入和排出、通入空气验证目的:目的:1) EO能否有效加入;能否有效加入;EO的加入与压力的升高程度、速度的加入与压力的升高程度、速度之间的关系的验证之间的关系的验证 ;2) 排除排除EO所需的真空程度和速度验证所需的真空程度和速度验证 3) 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值的速度的验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值的速度的验证4) 2)和和3)重复的次数重复的次数操作:操作:1、抽真空至设定真空压力值、抽真空至设定真空压力值-25~~-50KKpa(-(- KPa) 2、按规定的程序加入、按规定的程序加入EO。
3、待、待EO气体充分扩散(即压力稳定)后,重复抽真空和气体充分扩散(即压力稳定)后,重复抽真空和加入空气加入空气 4、重复换气、重复换气n次 96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五)(五)EO的加入和排出、通入空气验证的加入和排出、通入空气验证记录:举例记录:举例结论:结论:1) EO能否有效加入(方法能否有效加入(方法1:汽化器出口温度检测是:汽化器出口温度检测是否保持超过气化温度,并温度低于否保持超过气化温度,并温度低于25度时切断气体进度时切断气体进入;入;EO加入量确认方法加入量确认方法2:化学取样分析);:化学取样分析);2) 分析分析EO加入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达到规定压加入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达到规定压力的速度(即时间长短);力的速度(即时间长短);3) 分析分析EO排出至规定压力的速度(即时间长短)和排出至规定压力的速度(即时间长短)和重复排气速率有无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的重复换气重复排气速率有无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的重复换气次数。
次数97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试运行试运行2 2、、 “灭菌设备灭菌设备”试运行(柜室空载试运行(柜室空载 ):):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试运行: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试运行:-设施改造可能影响灭菌设备时;-设施改造可能影响灭菌设备时;-灭菌设备有一段时间不用,可能影响关键部件的性能时-灭菌设备有一段时间不用,可能影响关键部件的性能时 应进行例行评审,并以文字记录是否需要考虑重新进行性应进行例行评审,并以文字记录是否需要考虑重新进行性能鉴定 在重新试运行时,如果发现灭菌柜的性能超出了目前灭在重新试运行时,如果发现灭菌柜的性能超出了目前灭菌过程规范所要求的公差范围,应调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菌过程规范所要求的公差范围,应调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适当的验证并重新进行适当的验证 98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确认:包括试运行和性能鉴定的全过程其关确认:包括试运行和性能鉴定的全过程其关系图示如下:系图示如下: 确认确认 试运行试运行 性能鉴定性能鉴定 物理鉴定物理鉴定 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99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l物物理理性性能能鉴鉴定定是是在在试试运运行行验验证证之之后后,,柜柜室室带带有有负负载载条条件件下进行的。
下进行的l做做物物理理性性能能鉴鉴定定的的产产品品,,应应采采用用与与其其常常规规灭灭菌菌相相同同的的包包装l物物理理性性能能鉴鉴定定时时,,企企业业如如已已经经有有类类似似产产品品的的灭灭菌菌参参数数,,可可以以此此为为基基础础结结合合GB18279标标准准进进行行确确认认,,对对原原灭灭菌菌参参数作适当的调整数作适当的调整 l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或密度、灭菌过程显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或密度、灭菌过程显著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物理性能鉴定,并测定这些改变对著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物理性能鉴定,并测定这些改变对灭菌过程所有阶段(包括预处理及通风)的影响灭菌过程所有阶段(包括预处理及通风)的影响l在进行物理性能鉴定前,应首先确认灭菌剂、生物指示在进行物理性能鉴定前,应首先确认灭菌剂、生物指示物、加湿用蒸汽符合要求物、加湿用蒸汽符合要求 100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应包括:物理性能鉴定应包括:(一)预处理(一)预处理/处理(如采用)鉴定:在规定预处理(处理)时间结束处理(如采用)鉴定:在规定预处理(处理)时间结束时,被灭菌物品处于规定的时,被灭菌物品处于规定的温度温度和相对和相对湿度湿度范围内。
范围内二)湿气加入验证和灭菌剂加入前物理参数验证:加入蒸汽时湿度与(二)湿气加入验证和灭菌剂加入前物理参数验证:加入蒸汽时湿度与压力升高的关系;灭菌剂加入时,被灭菌物品温度和湿度处于灭菌过程压力升高的关系;灭菌剂加入时,被灭菌物品温度和湿度处于灭菌过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三)灭菌剂加入验证和灭菌剂作用时间内的物理性能验证:气体灭菌(三)灭菌剂加入验证和灭菌剂作用时间内的物理性能验证:气体灭菌剂已经加入灭菌器室内;在整个作用时间内,被灭菌物品保持在规定的剂已经加入灭菌器室内;在整个作用时间内,被灭菌物品保持在规定的物理条件下物理条件下四)(四)EO残留验证:通风后残留验证:通风后EO和其反应产物的残留水平应低于规定的和其反应产物的残留水平应低于规定的限度101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一)预处理(如采用)鉴定:(一)预处理(如采用)鉴定:目的:达到规定温湿度时的时间(目的:达到规定温湿度时的时间( <60min或更少);验证或更少);验证在规定预处理时间结束时,被灭菌物品是否处于规定在规定预处理时间结束时,被灭菌物品是否处于规定的的温度温度和相对和相对湿度湿度范围内。
范围内准则: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的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被准则: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的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被灭菌物品温度变化灭菌物品温度变化±10℃℃以内;湿度变化以内;湿度变化±15%%以内验证文档:验证文档:Ø预处理装载图预处理装载图Ø预处理区温度和湿度监测点发布图(按附录预处理区温度和湿度监测点发布图(按附录B3.1))Ø验证记录举例验证记录举例分析结论:应分析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的时间,被灭菌物分析结论:应分析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的时间,被灭菌物品温湿度的变化是否符合要求品温湿度的变化是否符合要求 102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二)灭菌器湿气加入验证和灭菌剂加入前温湿度验证:(二)灭菌器湿气加入验证和灭菌剂加入前温湿度验证:目的:加入蒸汽时湿度与压力升高的关系;目的:加入蒸汽时湿度与压力升高的关系;灭菌剂加入时,被灭菌物品温度和湿度处于灭菌过程灭菌剂加入时,被灭菌物品温度和湿度处于灭菌过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温度变化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温度变化±10℃℃以内,湿度变化以内,湿度变化±15%%以内) 文档:文档:Ø灭菌柜装载图灭菌柜装载图Ø灭菌器内温湿度监测点发布图(按附录灭菌器内温湿度监测点发布图(按附录B3.2)。
Ø验证记录举例验证记录举例结论:分析湿度变化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结论:分析湿度变化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被灭菌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被灭菌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103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三)(三)EO加入鉴定和加入鉴定和EO作用期间物理性能鉴定作用期间物理性能鉴定 ::目的:验证加入灭菌剂时,是否能有效加入灭菌柜,灭菌剂目的:验证加入灭菌剂时,是否能有效加入灭菌柜,灭菌剂作用期间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和湿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作用期间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和湿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记录:举例记录:举例分析:分析:EO能否有效加入(方法同试运行);能否有效加入(方法同试运行);EO加入与压力加入与压力升高程度、速度之间的关系;灭菌剂作用期间被灭菌升高程度、速度之间的关系;灭菌剂作用期间被灭菌物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温度,温度和湿度是否处于物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温度,温度和湿度是否处于灭菌过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温度变化灭菌过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温度变化±10℃℃以内,湿以内,湿度变化度变化±15%%以内)以内) 104详细课资(四)(四)EO残留验证残留验证目的:测定通风后目的:测定通风后EO和其反应产物的残留水平应低和其反应产物的残留水平应低于规定的限度。
于规定的限度—EO残留量要求符合残留量要求符合GB16886.7医疗器械生物学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评价EO灭菌残留量灭菌残留量—废气处理装置对残留废气处理装置对残留EO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环氧乙烷残留量达到标准要求所需的时间,不环氧乙烷残留量达到标准要求所需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同的季节,EO残留达到标准要求的时间不同残留达到标准要求的时间不同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物理性能鉴定物理性能鉴定105详细课资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 确认确认 试运行试运行 性能鉴定性能鉴定 物理鉴定物理鉴定 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106详细课资l当产品、包装、装载模式、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任何当产品、包装、装载模式、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任何一个变化时均需重新进行微生物学鉴定一个变化时均需重新进行微生物学鉴定l可以采用等效证明:要求与以前经确认的产品、包装或被可以采用等效证明:要求与以前经确认的产品、包装或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等效对等效性的证明应形成文件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等效对等效性的证明应形成文件。
l对适用生物指示物应做出规定,并形成文件对适用生物指示物应做出规定,并形成文件l做微生物学性能鉴定的产品应采用与其常规灭菌相同的包做微生物学性能鉴定的产品应采用与其常规灭菌相同的包装l微生物学性能鉴定必须通过对符合微生物学性能鉴定必须通过对符合GB18281.1((ISO11138-1)的生物指示物的灭活证明该)的生物指示物的灭活证明该灭菌过程适合产品灭菌灭菌过程适合产品灭菌l如果采用模拟产品和指示物一起用于如果采用模拟产品和指示物一起用于EO灭菌的常规监测,灭菌的常规监测,对模拟产品的适合性应予证实对模拟产品的适合性应予证实lEO灭菌指示物应在预处理(若采用)前放置于灭菌物品灭菌指示物应在预处理(若采用)前放置于灭菌物品中,并且在整个灭菌周期中保持在该位置中,并且在整个灭菌周期中保持在该位置l应规定产品的生物负载,并形成文件应规定产品的生物负载,并形成文件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107详细课资l 生物指示物放置的位置:生物指示物放置的位置: —生物指示物应放在产品中最难灭菌位置生物指示物应放在产品中最难灭菌位置 —生物指示物应放在灭菌条件下最难灭菌的位置。
生物指示物应放在灭菌条件下最难灭菌的位置 —如果产品设计不能将生物指示物放于其最难灭如果产品设计不能将生物指示物放于其最难灭菌的地方,则应采用能提供已知数量活芽胞悬液菌的地方,则应采用能提供已知数量活芽胞悬液给产品染菌芽孢悬液应符合给产品染菌芽孢悬液应符合GB18281.1 / ISO 11138-1)) —采用对产品进行预处理时,采用对产品进行预处理时,EO灭菌指示物则灭菌指示物则应在预处理前放入被灭菌物品中并确保在整个应在预处理前放入被灭菌物品中并确保在整个灭菌周期中都保持在该位置灭菌周期中都保持在该位置 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108详细课资l生物指示物放置的数量:生物指示物放置的数量: 通常进行这类微生物学试验宜采用以下生物通常进行这类微生物学试验宜采用以下生物指示物数量:指示物数量: —体积小于等于体积小于等于5m3时至少时至少20个个 —体积体积5m3至至10m3时,每增加时,每增加1m3应增加应增加2个生物指示物个生物指示物 —体积大于体积大于10m3,每增加,每增加2m3应增加应增加2个生个生物指示物物指示物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109详细课资l微生物学性能鉴定的方法:微生物学性能鉴定的方法:应使用下列通用方法之一:应使用下列通用方法之一: —方法方法A:存活曲线法:存活曲线法 —方法方法B:部分阴性法:部分阴性法 —方法方法C:半周期法(:半周期法(B4.3))注:根据注:根据GB18279,半周期法微生物性能确认,半周期法微生物性能确认的,不能参数放行。
的,不能参数放行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110详细课资§半周期法半周期法 除时间外所有其他过程参数不变,确定无除时间外所有其他过程参数不变,确定无存活的存活的EOEO最短作用时间应再重复两次实验来最短作用时间应再重复两次实验来证实该最短灭菌时间,两次重复试验均应表证实该最短灭菌时间,两次重复试验均应表明生物指示物上无菌生长规定的作用时间明生物指示物上无菌生长规定的作用时间应至少为最短灭菌时间的应至少为最短灭菌时间的2 2倍还要进行能让倍还要进行能让存活菌复苏的短周期运转,一次周期试验存活菌复苏的短周期运转,一次周期试验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微生物学鉴定微生物学鉴定111详细课资1、确认报告应包括或涉及以下内容:、确认报告应包括或涉及以下内容:a)灭菌产品的详细说明(包括包装、灭菌器内被灭菌灭菌产品的详细说明(包括包装、灭菌器内被灭菌物物 品的放置形式);品的放置形式);b)灭菌器的技术规范;灭菌器的技术规范;c)试运行数据;试运行数据;d)物理性能鉴定和生物学性能鉴定的全部记录;物理性能鉴定和生物学性能鉴定的全部记录;e)仪器仪表校准证明;仪器仪表校准证明;f)复审和重新确认的规定;复审和重新确认的规定;g)确认方案;确认方案;h)所用程序文件;所用程序文件;i)所有人员的培训手册与记录;所有人员的培训手册与记录;j)文件化操作规程,包括过程控制范围;文件化操作规程,包括过程控制范围;k)维护与校准程序。
维护与校准程序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确认报告确认报告112详细课资2、确认报告应确定日常灭菌时的工艺参数:、确认报告应确定日常灭菌时的工艺参数:l预处理(若采用):预处理(若采用):—预处理时间、被灭菌物品温湿度要求(包括界限);预处理时间、被灭菌物品温湿度要求(包括界限);—预处理区内产品的摆放方式和分隔形式;预处理区内产品的摆放方式和分隔形式;—从预处理区中移出产品导灭菌周期开始经过的最长时从预处理区中移出产品导灭菌周期开始经过的最长时间l加入灭菌剂前的预真空和加湿:加入灭菌剂前的预真空和加湿:—真空度要求和达到该真空度所需的时间;;真空度要求和达到该真空度所需的时间;;—柜室温湿度柜室温湿度—保持时间(恒定一段时间)保持时间(恒定一段时间)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确认报告确认报告113详细课资2、确认报告应确定日常灭菌时的工艺参数:、确认报告应确定日常灭菌时的工艺参数:l灭菌:灭菌:—灭菌剂加入量、加入时间、压力升高情况;灭菌剂加入量、加入时间、压力升高情况; —柜室内温湿度;柜室内温湿度;—灭菌剂作用时间;灭菌剂作用时间;—换气时真空度和换气次数换气时真空度和换气次数。
l通风:通风:—时间和温度;时间和温度; —柜室内和(或)房间内(见柜室内和(或)房间内(见4.3.3)压力的改变(如有)压力的改变(如有改变)改变) ;;—空气或其它气体的换气速度;空气或其它气体的换气速度;—物品的温度;物品的温度;—柜室内和(或)空间内产品的摆放方式和分隔形式柜室内和(或)空间内产品的摆放方式和分隔形式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确认报告确认报告114详细课资l应建立文件规定重新确认的评审程序至应建立文件规定重新确认的评审程序至少每年评审一次,确定重新确认的程度少每年评审一次,确定重新确认的程度(范围),并形成文件范围),并形成文件l应保留重新确认记录和重新确认的报告,应保留重新确认记录和重新确认的报告,该报告应由负责制定、审核和批准该原先该报告应由负责制定、审核和批准该原先确认报告的工作人员签名确认报告的工作人员签名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重新确认重新确认115详细课资l重新确认是用于证实灭菌过程没有发生不经意的过程变化,重新确认是用于证实灭菌过程没有发生不经意的过程变化,并证明原先的确认报告仍然继续有效并证明原先的确认报告仍然继续有效l重新确认包括重新试运行和重新鉴定的要点。
重新确认包括重新试运行和重新鉴定的要点l通常重新鉴定选用基准被灭菌物品或抽取产品样品进行通常重新鉴定选用基准被灭菌物品或抽取产品样品进行l如果重新试运行或重新鉴定检查出灭菌过程发生了变化,如果重新试运行或重新鉴定检查出灭菌过程发生了变化,则可能需要再次进行试运行和性能鉴定则可能需要再次进行试运行和性能鉴定l应将重新确认的数据与原先确认(以及其后进行过的重新应将重新确认的数据与原先确认(以及其后进行过的重新确认)的记录相比较,看是否还保持着原有性能确认)的记录相比较,看是否还保持着原有性能对确认报告和重新确认报告以通用格式列表进行比较,这样更为简明 EO灭菌的确认灭菌的确认—重新确认重新确认116详细课资l应按照灭菌过程工艺文件(根据确认结果编制)进行应按照灭菌过程工艺文件(根据确认结果编制)进行灭菌,并保留灭菌周期数据灭菌,并保留灭菌周期数据l灭菌记录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灭菌记录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对预处理区(若采用)内最难达到规定条件的位置进行监测对预处理区(若采用)内最难达到规定条件的位置进行监测并记录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温度和湿度;—预处理开始时间和从预处理区(若采用)内移出每一被灭菌预处理开始时间和从预处理区(若采用)内移出每一被灭菌物品的时间;物品的时间;—每一被灭菌物品开始灭菌周期的时间;每一被灭菌物品开始灭菌周期的时间;—在灭菌周期中从柜室内具代表性的位置测得的温度和压力;在灭菌周期中从柜室内具代表性的位置测得的温度和压力;—证明气体灭菌剂已加入到灭菌器室内;证明气体灭菌剂已加入到灭菌器室内;—测定所用测定所用EO的量或柜室内的量或柜室内EO的浓度;的浓度;—作用时间;作用时间;—换气操作记录;换气操作记录;—通风(若采用)过程中时间、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如有变化);通风(若采用)过程中时间、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如有变化);—EO灭菌指示物的试验结果。
灭菌指示物的试验结果EO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117详细课资l常规监测用的生物指示物分布于被灭菌物品中的数量常规监测用的生物指示物分布于被灭菌物品中的数量应足够多根据通常做常规微生物学监测的实践经验,应足够多根据通常做常规微生物学监测的实践经验,采用以下数量生物指示物较为适宜:采用以下数量生物指示物较为适宜: —灭菌柜室可用体积小于灭菌柜室可用体积小于5m3时,至少时,至少10个;个; —灭菌柜室可用体积灭菌柜室可用体积5m3至至10m3时,每增加时,每增加1m3,增增加加1个生物指示物;个生物指示物; —灭菌柜室可用体积大于灭菌柜室可用体积大于10m3时,每增加时,每增加2m3,增加增加1个生物指示物个生物指示物EO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118详细课资l生物指示物应放于那些在性能鉴定时发生物指示物应放于那些在性能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地方现是最难灭菌的地方l生物指示物应在预处理之前放入被灭菌生物指示物应在预处理之前放入被灭菌物品内或被灭菌物品的试件内物品内或被灭菌物品的试件内l应尽量在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应尽量在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并进行培养。
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并进行培养l应确定任何延迟复苏,特别是暴露在残应确定任何延迟复苏,特别是暴露在残留留EO气体中的影响气体中的影响 EO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119详细课资l若观察到生物指示物上有菌生长,但又若观察到生物指示物上有菌生长,但又不可归因于无菌培养操作问题,则应对不可归因于无菌培养操作问题,则应对此进行分析,其结果可能导致需重新进此进行分析,其结果可能导致需重新进行确认l产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应有明确标识产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应有明确标识l用于监测灭菌过程的用于监测灭菌过程的EO灭菌指示物、复灭菌指示物、复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应符合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应符合GB18281.1-ISO11138-1标准l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价生物负载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价生物负载EO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灭菌过程控制和监测120详细课资灭菌后产品放行灭菌后产品放行1、传统的产品放行、传统的产品放行A.应以文件写明某一具体被灭菌物品所用灭应以文件写明某一具体被灭菌物品所用灭菌周期要达到的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菌周期要达到的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a) 符合物理循环规范;符合物理循环规范;b) 任何经处理的任何经处理的EO灭菌指示物培养后均不灭菌指示物培养后均不应发现有试验菌生长。
应发现有试验菌生长B.如果下列情况发生,则认为产品不合格:如果下列情况发生,则认为产品不合格:a) 物理循环变量超出文件规定的公差;或物理循环变量超出文件规定的公差;或b) 经灭菌处理后的生物指示物,其任何试经灭菌处理后的生物指示物,其任何试样中显示有试验菌生长样中显示有试验菌生长121详细课资灭菌后产品放行灭菌后产品放行1、传统的产品放行、传统的产品放行 如果发生如果发生B情况,应将该被灭菌物品进行隔离并调查失情况,应将该被灭菌物品进行隔离并调查失败原因调查结果应形成文件,按程序文件处置产品:败原因调查结果应形成文件,按程序文件处置产品:—如果灭菌过程物理参数低于规范的最低限或发现试验如果灭菌过程物理参数低于规范的最低限或发现试验菌有生长,则产品不得让步放行;产品应重新进行灭菌有生长,则产品不得让步放行;产品应重新进行灭菌或报废菌或报废—如果被灭菌物品要重新进行灭菌,所用灭菌程序应已如果被灭菌物品要重新进行灭菌,所用灭菌程序应已经确认(另见经确认(另见4.2)产品及其包装重新灭菌的适宜性)产品及其包装重新灭菌的适宜性,重新灭菌对产品功能及,重新灭菌对产品功能及EO和和/或其反应产物残留量或其反应产物残留量的影响,均需加以考虑。
重新灭菌的记录应可追溯到的影响,均需加以考虑重新灭菌的记录应可追溯到原先的灭菌记录原先的灭菌记录 2、参数放行、参数放行 对过程确认的要求较高,国内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产品对过程确认的要求较高,国内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产品放行122详细课资GB18280 idt ISO11137GB18280 idt ISO11137医疗保健产品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第四部分第四部分123详细课资辐射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辐射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1.应建立灭菌确认程序文件,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保存应建立灭菌确认程序文件,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保存确认记录确认记录应按照确认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日常控制和应按照确认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日常控制和并对其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监测2.灭菌工艺设定与产品(包括包装)的适用性灭菌工艺设定与产品(包括包装)的适用性3.应控制产品初始污染菌应控制产品初始污染菌4.变更控制:在采用一种新的或更改过的产品、包装、灭变更控制:在采用一种新的或更改过的产品、包装、灭菌装载方式或改变灭菌剂量、灭菌设备发生改变之前,菌装载方式或改变灭菌剂量、灭菌设备发生改变之前,都应对之进行确认。
都应对之进行确认5.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如此处理的影响(包括产品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如此处理的影响(包括产品和包装)和包装) 6.辐射中心应对灭菌设备和人员提出要求并对之进行日常控制辐射中心应对灭菌设备和人员提出要求并对之进行日常控制124详细课资产品和包装材料的选择产品和包装材料的选择l选择辐射稳定性材料的总则:见附录表选择辐射稳定性材料的总则:见附录表A1l对辐照稳定的材料举例:见附录表对辐照稳定的材料举例:见附录表A3l材料对辐照稳定性的总则:见附录表材料对辐照稳定性的总则:见附录表A4 125详细课资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性能确认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性能确认l物理和机械性能鉴定:物理和机械性能鉴定: 附录表附录表A2: 对塑料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对塑料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方法l生物相容性检验:生物相容性检验: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第1部分:部分:评价与试验评价与试验 l通过物理和机械性能鉴定、生物相容性检验确通过物理和机械性能鉴定、生物相容性检验确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126详细课资安装验证和操作验证安装验证和操作验证l设备安装验证(设备安装验证(IQ),应保留记录(略)),应保留记录(略)—文件点检和验收文件点检和验收—设备及附属装置、软件等的验证测试设备及附属装置、软件等的验证测试l操作验证(操作验证(OQ):通过照射适当的测试材料来证明设备进):通过照射适当的测试材料来证明设备进行规定灭菌工作的能力,证明已安装的辐照装置能够按规定行规定灭菌工作的能力,证明已安装的辐照装置能够按规定运行并释放适当的剂量。
运行并释放适当的剂量 操作:相似密度材料充满整个灭菌容器操作:相似密度材料充满整个灭菌容器 确认结果:绘制剂量分布图确认结果:绘制剂量分布图 (dose mapping),以检测辐照以检测辐照设备的剂量分布和剂量变化设备的剂量分布和剂量变化l 注:辐照中心在提供辐照服务前一般已经完成注:辐照中心在提供辐照服务前一般已经完成IQ和和OQ,,且应定期重新且应定期重新IQ和和OQ的部分内容(如校准和确定剂量分布的部分内容(如校准和确定剂量分布图)127详细课资灭菌剂量的选择和确认灭菌剂量的选择和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息方法 l原则:使产品达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原则:使产品达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SAL))l选择方法(两个):选择方法(两个):方法方法1: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或增量剂量试验确定灭菌剂量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或增量剂量试验确定灭菌剂量方法方法2:证明适合性后选择:证明适合性后选择15KGy或或25KGy作为灭菌剂量(即作为灭菌剂量(即VDmax) 注注1:增量剂量试验较为复杂(详见标准),不再赘述,:增量剂量试验较为复杂(详见标准),不再赘述,注注2:下面仅对生物负载法简单介绍,:下面仅对生物负载法简单介绍, 15KGy或或25KGy 的验证方法和步的验证方法和步骤基本同生物负载法。
骤基本同生物负载法注注3:上述几种方法样品量不同,以:上述几种方法样品量不同,以VDmax方法样本量最少,所以很受企方法样本量最少,所以很受企业欢迎128详细课资灭菌剂量的选择和确认灭菌剂量的选择和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法l步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步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1.生物负载检验样品的选择:生物负载检验样品的选择:— 随机抽取代表性样品随机抽取代表性样品— 选择单元样本或样品份额(选择单元样本或样品份额(SIP)(见)(见B3.1.1))2.确定用于剂量验证的生物负载值:确定用于剂量验证的生物负载值:— 三批产品中每批产品的平均生物负载(批三批产品中每批产品的平均生物负载(批1、批、批2和批和批3各自各自平均值,或称单批平均生物负载)平均值,或称单批平均生物负载)— 所有检验样本的平均生物负载(总平均生物负载)所有检验样本的平均生物负载(总平均生物负载)— 确定用于剂量验证的生物负载值确定用于剂量验证的生物负载值 a)若有单批平均生物)若有单批平均生物≥≥2 2倍总平均生物负载,则用最高批次倍总平均生物负载,则用最高批次值;值; b b))若单批平均生物若单批平均生物<2 2倍总平均生物负载,则用总平均值。
倍总平均生物负载,则用总平均值3.确定验证剂量(达到确定验证剂量(达到10-2SAL时的剂量):时的剂量): 根据上步确定的生物负载值在表根据上步确定的生物负载值在表B1中查验证剂量,中查验证剂量,129详细课资灭菌剂量的选择和确认灭菌剂量的选择和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 l步骤:步骤:4. 剂量验证试验:剂量验证试验:―从某单批中选出从某单批中选出100个单元样品用前面得出的验证剂量个单元样品用前面得出的验证剂量(要求实际剂量浮动(要求实际剂量浮动<10%)进行辐照,然后进行无菌)进行辐照,然后进行无菌检验(按检验(按ISO11737););―100个样本中,阳性样本个样本中,阳性样本≤≤2 2个,则统计学验证接受,个,则统计学验证接受,按此建立实际灭菌剂量;按此建立实际灭菌剂量; 5. 5. 确认实际灭菌剂量:确认实际灭菌剂量: 根据生物负载值查表根据生物负载值查表B1B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SALSAL水平(如水平(如1010-6-6)时的实)时的实际灭菌剂量值际灭菌剂量值注:若剂量验证试验注:若剂量验证试验100个样本中,阳性样本个样本中,阳性样本 > 2> 2个,则统计学个,则统计学验证不接受,则剂量验证失效,考虑用剂量增量试验法确定验证不接受,则剂量验证失效,考虑用剂量增量试验法确定实际灭菌剂量。
实际灭菌剂量130详细课资剂量分布确认剂量分布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l确定产品装载模式确定产品装载模式适用时包括:适用时包括:— 关于产品的说明:尺寸、密度、在包装内的方位关于产品的说明:尺寸、密度、在包装内的方位等— 在容器内的装载模式(包括辐照容器及其尺寸的在容器内的装载模式(包括辐照容器及其尺寸的说明)说明)l确定产品剂量分布和可重复性确定产品剂量分布和可重复性—通过剂量分布测试,确定最小剂量区和最大剂量通过剂量分布测试,确定最小剂量区和最大剂量区,确定日常监测位置剂量与最大和最小剂量的关区,确定日常监测位置剂量与最大和最小剂量的关系;系;— 剂量分布测试时应有足够数量剂量计,在代表性剂量分布测试时应有足够数量剂量计,在代表性位置进行位置进行131详细课资日常控制日常控制§灭菌技术文件,包括:灭菌技术文件,包括:— 最大灭菌剂量和灭菌剂量最大灭菌剂量和灭菌剂量— 产品装载模式产品装载模式—日常剂量监测位置(确定该位置的剂量值日常剂量监测位置(确定该位置的剂量值与最大和最小剂量位置的剂量关系)与最大和最小剂量位置的剂量关系) §灭菌设备维护和保养灭菌设备维护和保养§产品管理产品管理§剂量监测(仅灭菌指示物不够)剂量监测(仅灭菌指示物不够)132详细课资日常控制日常控制§相关记录:相关记录:— 产品标识(追溯标识和数量标识)产品标识(追溯标识和数量标识)— 产品装载模式产品装载模式— 灭菌批号标识和灭菌日期灭菌批号标识和灭菌日期— 剂量计读数剂量计读数§产品放行产品放行— 从记录看,符合技术文件要求;从记录看,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无菌检验无菌检验133详细课资灭菌有效性保持证明和再确认灭菌有效性保持证明和再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 §灭菌有效性保持证明灭菌有效性保持证明 a)定期检测微生物负荷(发生影响生物负定期检测微生物负荷(发生影响生物负载的变化时,随时应监测生物负载),并载的变化时,随时应监测生物负载),并满足规定的要求满足规定的要求; b)灭菌剂量审核灭菌剂量审核,以监测产品上生物负载的以监测产品上生物负载的辐射抗性辐射抗性。
134详细课资灭菌有效性保持证明和再确认灭菌有效性保持证明和再确认 —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 §生物负荷检测的频率(具体见生物负荷检测的频率(具体见GB 18280-2007的的12.1.2条):条): 根据生物负载大小和原剂量建立的方根据生物负载大小和原剂量建立的方法,分为三种情况:法,分为三种情况:≤≤3 3个月、个月、 ≤≤1 1个月、个月、每批检验每批检验135详细课资再确认再确认§产品和包装材料性能再确认产品和包装材料性能再确认产品和包装设计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再确认产品和包装设计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再确认§灭菌剂量再确认灭菌剂量再确认— 定期监测生物负载(发生影响生物负载的变化定期监测生物负载(发生影响生物负载的变化时,随时应监测生物负载),生物负载超标时,时,随时应监测生物负载),生物负载超标时,应进行再确认;应进行再确认;— 剂量审核发现生物负载的灭菌抗性发生变化时,剂量审核发现生物负载的灭菌抗性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再确认;应进行再确认;无明显变化时,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再确认无明显变化时,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再确认§再确认应保留记录再确认应保留记录。
136详细课资灭菌剂量再确认灭菌剂量再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l程序:程序:Ø随机生成批次中随机抽取随机生成批次中随机抽取110个单元产品;个单元产品;Ø按原剂量验证方法按原剂量验证方法10个单元产品的每一样本上的生物个单元产品的每一样本上的生物负载,Ø用其余用其余100个单元产品按照原验证剂量辐照,然后无菌个单元产品按照原验证剂量辐照,然后无菌检验l分析:分析:―分析时,应综合环境、加工控制和生物负载结果;分析时,应综合环境、加工控制和生物负载结果;―若若100个样本的无菌检验,阳性样本个样本的无菌检验,阳性样本≤≤2 2个,则保持原个,则保持原灭菌剂量;灭菌剂量;137详细课资灭菌剂量再确认灭菌剂量再确认—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利用生物负载信息方法l分析:分析:―若阳性数在若阳性数在3 3至至4 4个,则原灭菌剂量可能已不可接受,应通过重复个,则原灭菌剂量可能已不可接受,应通过重复试验并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剂量:试验并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剂量:a a)若环境、加工和生物负载符合要求,重复试验阳性样本)若环境、加工和生物负载符合要求,重复试验阳性样本≤≤2 2个,个,可保持原灭菌剂量;可保持原灭菌剂量;b b)若重复试验阳性数在)若重复试验阳性数在3 3至至4 4个,则原灭菌剂量不适当,须立即增个,则原灭菌剂量不适当,须立即增加灭菌剂量;加灭菌剂量;c c)若重复试验阳性数)若重复试验阳性数>5>5个,生物负载无明显增加(可能是生物负个,生物负载无明显增加(可能是生物负载抗性改变),应重新按照标准建立灭菌剂量。
载抗性改变),应重新按照标准建立灭菌剂量―若阳性数若阳性数5至至6个,则原灭菌剂量已不适当,应立即增加灭菌剂量;个,则原灭菌剂量已不适当,应立即增加灭菌剂量;―若阳性数若阳性数>7,>7,生物负载无明显增加(可能是生物负载抗性改变),生物负载无明显增加(可能是生物负载抗性改变),应重新按照标准建立灭菌剂量应重新按照标准建立灭菌剂量138详细课资灭菌剂量再确认灭菌剂量再确认l剂量增量:剂量增量: 选择再确认平均生物负载结果和选择再确认平均生物负载结果和10倍原倍原灭菌剂量二者中较大者,用表灭菌剂量二者中较大者,用表B1确定新的确定新的验证剂量和灭菌剂量;验证剂量和灭菌剂量;139详细课资GB18278GB18278--2000 idt ISO11134:19942000 idt ISO11134:1994医疗保健产品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工业湿热灭菌工业湿热灭菌第五部分第五部分140详细课资湿热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湿热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1.应建立灭菌确认程序文件,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应建立灭菌确认程序文件,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保存确认记录。
保存确认记录应按照确认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应按照确认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日常控制和并对其进行监测日常控制和并对其进行监测2.灭菌工艺设定与产品(包括包装)的适用性灭菌工艺设定与产品(包括包装)的适用性3.变更控制:当涉及人、机、料、法变化时均应进变更控制:当涉及人、机、料、法变化时均应进行确认4.等效性论证:可以采用等效性论证,即证明与以等效性论证:可以采用等效性论证,即证明与以往确认过的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等往确认过的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等效,则认为符合要求效,则认为符合要求141详细课资湿热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湿热灭菌控制的基本要求5. 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如此处理的影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如此处理的影响(包括产品和包装)响(包括产品和包装) 6. 灭菌设备:建立使用、校准和维护规范,灭菌设备:建立使用、校准和维护规范,并按规定进行维护和校准记录并按规定进行维护和校准记录7.7.人员资格: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负责设备维人员资格: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负责设备维护、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及产品放行工作护、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及产品放行工作142详细课资影响湿热灭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影响湿热灭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1.包装设计包装设计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3.装载密度装载密度上述因素,应考虑如下事项:上述因素,应考虑如下事项:—是否始于空气排除、湿气穿透和灭菌后的干燥是否始于空气排除、湿气穿透和灭菌后的干燥— 湿气穿透程度和速度;湿气穿透程度和速度;— 灭菌结束前产品和灭菌结束前产品和/或包装到充分干燥;或包装到充分干燥;— 截留的湿气或冷凝水;截留的湿气或冷凝水;— 无菌保持;无菌保持;— 标签的保持;标签的保持;— 湿热损坏或功能减退。
湿热损坏或功能减退4. 灭菌参数: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灭菌参数:温度、湿度、压力、时间143详细课资湿热灭菌工艺的设定湿热灭菌工艺的设定l根据产品及其包装、产品排列方式对温度、压力根据产品及其包装、产品排列方式对温度、压力和热输入总量的承受能力,设定灭菌周期和热输入总量的承受能力,设定灭菌周期l超量杀灭法确定灭菌周期超量杀灭法确定灭菌周期l生物负载法确定灭菌周期生物负载法确定灭菌周期 注注1:一般采用超量杀灭法:一般采用超量杀灭法 注注2:通常来说不耐热产品或物品的灭菌采用生:通常来说不耐热产品或物品的灭菌采用生物负载法,生物负载法需有实测产品活菌计数和物负载法,生物负载法需有实测产品活菌计数和耐热性筛选程序耐热性筛选程序144详细课资术语定义术语定义 D值:值:D值即值即微生物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将微生物杀灭90%%(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所需的时间,以分需的时间,以分(钟钟)表示D值越大,说明该微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各不相同的条件下具有各不相同的D值。
值Z值值Z值即灭菌温度系数,系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值即灭菌温度系数,系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通常取,通常取10℃℃ 145详细课资术语定义术语定义 F值:值:F值为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品在温度值为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品在温度T下的灭菌时间,下的灭菌时间,以分以分(钟钟)表示由于表示由于D值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值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在不同温度下达到相同的灭菌效果,在不同温度下达到相同的灭菌效果,F值将会随值将会随D值的变值的变化而变化灭菌温度高时,化而变化灭菌温度高时,F值就小,灭菌温度较低时,值就小,灭菌温度较低时,所需所需F值就大F0值:值:F0值即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值即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即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即T==121℃℃、、Z==10℃℃时的时的F值121℃℃为标准状态,为标准状态,F值即为标准灭菌时间,以分值即为标准灭菌时间,以分(钟钟)表示 146详细课资l 公式公式1 :: F==D×((LogN0--Log NF)) 则则F0==D121×((LogN0--Log NF)) N0是初始污染菌数,是初始污染菌数, D121 =1 NF是达到无菌保证水平是达到无菌保证水平SAL(如(如NF== 10-6))l公式公式2:: T是实际灭菌温度;是实际灭菌温度;T0是标准温度是标准温度121℃℃;;Z Z值通常取通常取10℃℃湿热灭菌动力学原理湿热灭菌动力学原理147详细课资l超量杀灭法确定灭菌周期(超量杀灭法确定灭菌周期(N0=106)) 举例举例 :: NF==10-6时,时, 根据公式根据公式1得得F0==D121×((LogN0--Log NF)) =12min;; 然后利用公式然后利用公式2可得,任何温度下的灭可得,任何温度下的灭菌时间,如菌时间,如T=120T=120时,,F=15.1F=15.1分分钟灭菌周期计算举例灭菌周期计算举例148详细课资l微生物负载法确定灭菌周期(微生物负载法确定灭菌周期(N0=监测值)监测值) 举例举例 :: NF==10-6,, N0= 102时时 根据公式根据公式1得得F0==D121×((LogN0--Log NF)) =8min;; 然后利用公式然后利用公式2可得,任何温度下的灭菌时间,如可得,任何温度下的灭菌时间,如T=120T=120时,,F=10.1F=10.1分分钟可见,如果产品不能耐受长时间,可以通过严格控制生物负可见,如果产品不能耐受长时间,可以通过严格控制生物负载,缩短灭菌时间;相反,如果产品不能耐受高温,可载,缩短灭菌时间;相反,如果产品不能耐受高温,可以通过控制生物负载,降低灭菌温度。
以通过控制生物负载,降低灭菌温度灭菌周期计算举例灭菌周期计算举例149详细课资安装验证安装验证l设备安装验证(设备安装验证(IQ),应保留记录(略)),应保留记录(略)—文件点检和验收文件点检和验收—硬件(包括辅助设备)和备件硬件(包括辅助设备)和备件 点检点检—设备安装(电、水、蒸汽和空气等)设备安装(电、水、蒸汽和空气等)150详细课资试运行试运行l设备校准设备校准l设备提供蒸汽、空气和水的质量和能力验设备提供蒸汽、空气和水的质量和能力验证证l温度均匀性和达到温度的时间温度均匀性和达到温度的时间注:测温计数量要足够,并在代表性位置注:测温计数量要足够,并在代表性位置l压力波动和达到规定压力的时间压力波动和达到规定压力的时间l重复性验证重复性验证151详细课资性能鉴定性能鉴定l设备提供蒸汽、空气和水的质量和能力验证设备提供蒸汽、空气和水的质量和能力验证l整个柜室和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均匀性和达到温度的时间整个柜室和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均匀性和达到温度的时间注:测温计数量要足够,并在代表性位置(如最冷点和物注:测温计数量要足够,并在代表性位置(如最冷点和物品中心点),包括最冷点也应达到灭菌温度。
品中心点),包括最冷点也应达到灭菌温度l最大装载和最小装载以及典型装载之间的兼容性最大装载和最小装载以及典型装载之间的兼容性l产品和包装性能的评价产品和包装性能的评价l重复性验证重复性验证152详细课资灭菌验证形成的相关文件灭菌验证形成的相关文件 §灭菌器制造商及其设备信息;灭菌器制造商及其设备信息;§灭菌器的安装报告;灭菌器的安装报告;§首次灭菌的情况、所有操作及控制文件,包括仪首次灭菌的情况、所有操作及控制文件,包括仪表、阀门、报警装置以及相关设施的校验等;表、阀门、报警装置以及相关设施的校验等;§产品的安全耐受性研究报告产品的安全耐受性研究报告§真空度以及压力保障措施的验证真空度以及压力保障措施的验证§泄漏率测试报告泄漏率测试报告§蒸汽、水、压缩空气等辅助系统的质量测试报告蒸汽、水、压缩空气等辅助系统的质量测试报告153详细课资灭菌验证形成的相关文件灭菌验证形成的相关文件l包含冷点、装载分布、热分布、热穿透等项目研究的包含冷点、装载分布、热分布、热穿透等项目研究的IQ、、OQ、、PQ方案及报告方案及报告l对验证结果的分析,提出装载指导报告对验证结果的分析,提出装载指导报告l完整的操作记录(也可以是表格)完整的操作记录(也可以是表格)l维护保养程序以及记录,包含预防性维护、条件维护等内维护保养程序以及记录,包含预防性维护、条件维护等内容容l任何偏差、变更、任何故障的处理报告任何偏差、变更、任何故障的处理报告l培训记录以及效果评价报告培训记录以及效果评价报告l再验证周期的规定再验证周期的规定l其他其他154详细课资 Thanks!155详细课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