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docx
4页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一平台形考 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11月19日;适用于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等 本科学员一平台形考考试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经典之作,请认真研读《牡丹亭》原著、教材中有关《牡丹亭》 的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论坛进行网上讨论讨论中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 一、发布主题帖:选取下列讨论题目中自己感兴趣的任一题目,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800字左右的文稿 在论坛发布60分)讨论题目:1.如何理解杜丽娘的因梦而死? 2.《牡丹亭》剧本有何时代意义?3.杜丽娘形象是怎样体现汤显祖的“至情观”的?4.《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有何异同? 5.如何看待《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6.《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何在?7.如何看待《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8.关于《牡丹亭》的其他题目二、发布跟帖:回应至少二位同学的主题帖,交流观点或者补充信息,每贴字数不少于100字跟帖 每贴20分)一、发布主题帖:选取下列讨论题目中自己感兴趣的任一题目,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800字左右的文稿 在论坛发布。
60分)这里选题1. 如何理解杜丽娘的因梦而死?答:杜丽娘的因梦而死,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经典情节要理解这一情节,我们 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爱情的力量: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遇并相爱,醒来后因无法忘记这段梦中的爱情而逐渐消 瘦,最终郁郁而终这反映了杜丽娘对爱情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她的死,是对封 建礼教和传统婚姻制度的无声抗议,展现了爱情超越生死的力量封建礼教的压迫:杜丽娘生长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成为贤妻良母然 而,这种严格的封建礼教和家庭约束,使得杜丽娘的个性和情感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她的因梦而死,实 际上是封建礼教对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残酷压制所致个性解放的追求:杜丽娘的死,不仅是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当时 的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自主权杜丽娘通过梦境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 渴望,她的死象征着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因梦而死,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的至 高无上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也提升了作品的思 想深度。
综上所述,杜丽娘的因梦而死,是个人情感与封建礼教冲突的结果,是对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深刻追 求,也是汤显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杜丽娘的人物性格, 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4.《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有何异同?答:(一)相同点首先,二者生长环境相似崔莺莺是相国之女,杜丽娘是太守的独生女儿,家庭教育和贵族身份都 使她们闭锁在闺中,其母是她们的约束者,她们所受的束缚正是整个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其次,二者性格有相似之处作为大家小姐,她们都是幽静、深沉、知书达礼、容貌美丽的少女, 都有青春的苦闷,都有对爱情的向往,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都有反抗的精神第三,经历的结果相同崔莺莺终于等得张生取得了功名,二人团聚;杜丽娘也化为鬼魂陪伴柳梦 梅金榜题名,还魂成亲二)不同点作为产生于不同时代的作品,主人公的言行必然会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创造倾向首先,杜丽娘所受束缚比崔莺莺更为严厉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明,时间虽过了三百年, 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加厉害,妇女们的斗争更加艰苦其次,杜丽娘的抗争较崔莺莺更为艰苦、更为坚决。
崔莺莺的胜利离不开红娘的大力帮助,可以说, 没有热心助人的红娘,就没有这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爱情但,杜丽娘的爱情是靠她个人“梦而死”、“死 而生”的斗争获得的,她身边的丫环春香在剧中多半是推动情节发展,但作用绝比不上《西厢记》里的 红娘第三,杜丽娘的性格较崔莺莺大胆、执著在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中,崔莺莺的谨慎、矜持、软弱 是很明显的,没有红娘的牵线,她可能不会有胆量与张生私定终身而杜丽娘在无法实现美好愿望的时 候,即使相思而亡,也要执著追求心上人6.《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何在?答:《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其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 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 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 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 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
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 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情,伤 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 和谐,爱得十分热烈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从此, 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死掉了她被埋在后花园中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 在小姐坟丘附近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后来, 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 堂正正的夫妻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 最后,柳梦梅考取了状元,并让皇帝钦点与杜丽娘成亲,与杜丽娘的父亲母相认有情人终成眷属这 种“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 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第二,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作品《牡 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 死。
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作品, 批判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当官,他基本是个清官好官, 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 学究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用反奸计,破围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这个 不近人情的人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至到,皇帝亲自 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一家骨肉团圆杜丽娘的母亲,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母亲只知道女子要守 封建妇道,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作品,还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社会的动荡, 民不聊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时代的活生生的现实基础因而 使故事有了合理性第三,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牡丹亭》 的文字非常优美,特别是第十出《惊梦》小姐游后花园一段唱词,情景交融,委婉地表达了杜丽娘此时 的伤感情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又如,杜丽娘内心向往 个性解放,要求追求幸福,她的独白表达了心境:[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
这般花花草草由 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这些 词句,都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感动着中外读者,也丰富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 沈德符《顾曲杂 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 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 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 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 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