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简析.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743642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3.92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简析    龚曼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餐匙是饮食文化中最早的挹食器,可追溯到史前七千年到了青铜时代,勺形匕的出现才逐渐接近当代社会的勺子形态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的发展与变化,反映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和时代的审美变化一、先秦之前的勺子自古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先民还是现代人都讲究美食配美器盛放食物和进食的工具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支撑着整个饮食文化的脉络其中一些饮食工具已经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里,或被新的创造所取代,也有一些沿用至今,例如我们现在饮食必备的勺子,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饮食工具我们能从勺子最初的形态里看到现代勺子的造型从勺子的历史进程来看,它的发展轨迹十分清晰勺子的出现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食物制作的升级而来的历史上一开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是用手来抓取饭食的后来,人们逐渐学会了将食物加热,发现用手取饭食不再方便,勺子便由此诞生关于勺子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从考古资料来看,勺子的使用要比筷子等其他饮食工具早很多最早的勺子出土于内蒙古的敖汉旗,是用兽骨制成的史前出土的勺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勺子把上带有小孔,就像许多可佩戴的器物一样,勺子可以随身携带,挂在腰间,这一点在王仁湘老师关于一把凌家滩出土的玉勺研究中也提及过,这把玉勺的埋葬位置就在墓主的腰部,勺子穿孔,以便挂于腰间,这说明勺子当时作为主要的饮食工具,利用率应该很高,才会随身携带。

      到了青铜器占主导地位的商周时期,骨勺仍然存在,但随着青铜器的普及,骨质勺子逐渐被青铜质地的勺子取代至西周之后,青铜材质的勺子逐渐丰富起来东周之后漆器的出现,迫使青铜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勺子并没有成为主流的话题被深入和系统研究过,但它却传承和记载着饮食文化的进程二、青铜匕与青铜勺的区别与定义历史上标准意义的青铜勺功用、意义及造型其实和我们现在认识的勺子不尽相同,也并不完全是我们当下勺子的前身准确来说,我们现在所用的勺子,在古代叫作“匕”青铜匕才是古时候传统饪食器中的挹取器,即挹取食物的匙子,功用等同于现在的勺子本文探讨的主题是青铜勺形匕,顾名思义即是匕体为接近勺形的青铜匕这一类青铜匕商末周初逐渐出现,形制更接近我们现在社会用的勺子关于为什么圆钝凹陷的勺子和尖锐笔直的短刀都叫作“匕”,大概这算是这两种工具的中间形态人类很早就用短刀吃肉,和一开始的骨匕呈条状有一定关系,随着制陶和冶金工艺的成熟,开始在锅里炖煮食物,短刀形态的匕不再能满足人们从锅中捞取或舀取肉食,所以逐渐有了勺形匕凹陷的部分可以捞取食物,尖锐的部分可以切割肉,更能满足人们进食的需要其实,青铜匕作为餐匙,一些考古学者认为它是用来喝羹汤的,在研究饮食文化的重要学者王仁湘老师的研究中,指出在古代它并不是用来喝汤的器物,而是用来吃饭的。

      这与礼制的规定有关古文献中对匕多有记载,《说文解字·匕部》云:“匕亦所以用匕取饭《方言》云:“匕谓之匙《仪礼·士昏礼》云“匕俎从设”,注“所以别出牲体”《仪礼·少牢馈食礼》云:“廪人概甑甗匕与敦于廪爨”,郑注“匕所以匕黍稷”可见匕的作用为挹取牲肉和饭食的器具介绍青铜勺形匕前,先区分开青铜勺与青铜匕,二者在历史上属于不同范畴,青铜勺实为取酒浆之器,即属于酒器范畴,其功用也为挹取器《仪礼·特牲馈食礼》《仪礼·少牢馈食礼》及《乡饮酒礼》中所记载的挹酒器均称为勺《说文》曰:“勺,枓也,所以挹取也《周礼·考工记》曰“梓人为因饮器,勺一升”,注“勺,尊斗也”《诗·大雅·行草》曰“酌以大斗”,释文“字又作枓”可见勺和斗同为一类器物这里顺带提及一下青铜斗,因为勺子和斗作用相似,形态也十分类似,但还是有差别枓、勺前端皆有小杯,枓为曲柄,勺子常为直柄王振铎说:“持斗、勺二字书法结体观之,斗之柄出自斗首腰际,勺之柄与勺首通连有人将斗归为挹酒器,也有人将它归为挹水器,其功用除了挹取,也有量杯的作用并且部分青铜斗体积较青铜勺大一些青铜匕、勺、斗在考古发现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只是它们常常与食器、酒器和水器等成套而出。

      它们之間一定有着不可分割的依附关系,但也因此常被忽略《小雅·大东》云:“有艨簋飧,有捄棘匕 《小雅·大东》毛传:“匕所以载鼎实孔疏云:“载谓出之于鼎,升之于俎也也可以看出匕常同鼎或簋相组合因这三类都是挹取器,其实在各类青铜器著录中,对这三种器物的称谓也会发生混淆青铜匕更像现在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青铜勺更像现在和汤锅配套的长柄圆形大舀勺如河南博物院所藏1975年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镶嵌蟠螭纹方罍所附的青铜勺(图1),勺呈圆枓形,细长柄,环形柄首这个青铜勺和现代同汤锅配套的长柄圆形舀勺十分相似三、青铜勺形匕的发展与演变史前的骨勺大多是呈长条形的,这类就不能称之为勺形匕到了商代,青铜匕最初是继承了骨匕的形制,大多呈条状随后青铜勺形匕数量开始逐渐增多,渐渐取代长条形的匕,匕身呈桃叶形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匕(图2),货贝形头,细长柄,下端较宽,稍内凹出土时与两件骨匕同放在一件白玉簋内通长10厘米,贝形头长2.9厘米宝鸡出土的兽纹匕(图3),为殷商晚期的器物长23.6厘米柄饰有兽纹,且为梯形把手,同行者二,勺子呈桃叶形,匕首尖而薄,也有学者称之为尖叶形,柄曲折山西石楼外庄村和陕西清涧解家沟也发现了商代末期的勺形铜匕。

      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乡解家沟村,现藏于陕西省绥德县博物馆的一件青铜匕(图4)直柄残断,椭圆形匕身,呈弧形,柄部饰有兽面纹山西石楼出土的青铜匕长9厘米,柄部饰有鱼鳞纹,并附有三个环钮,其中两个钮上有套环(图5)青铜匕柄为末端曲,匕首呈桃叶形商代的青铜匕类型还没有统一,形式多样,早期青铜匕是仿照条形骨匕的形式制作的,且柄部装饰较多,尤其是北方文化中的动物装饰是常见风格有蛇首、龙首、羊首、鹿首等,有类似装饰的铜匕在游牧地区出土的较多,形制以条状形为主另外还有柄首饰有球形铃状物,以及柄部两侧饰有数个环形或坠形状物的,上文已有举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簸箕形匕,如1987年出土于陕西省延安县马家河鄉用斗村的一件羊首匕,为簸箕形匕身(图6)勺形匕在商代末期逐渐出现,多为曲柄柄部也多有装饰,匕身呈桃叶形,匕首较尖且薄是为了易于切割肉食,勺形匕身是为了易于舀取食物西周时期是勺形匕发展的繁荣时期,初期青铜匕延续商代末期的形式,多为桃叶形《殷周青铜器通论》上记载的变形兽纹匕(图7),长47厘米,器身细长而扁平,曲柄,饰有变形兽纹为商末周初的产物故宫收藏的青铜器中有一件为西周早期的夔纹匕(图8),通高23.4厘米,体呈桃叶形,后有扁条柄,上饰有夔纹。

      柄曲折,梯形把手故宫收藏的另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匕为窃曲纹匕(图9),通高17.8厘米,桃叶形体,扁条柄,末端饰有透雕窃曲纹柄稍曲,中有脊棱一道宝鸡茹家庄M2:18出土的两件勺形匕(图10),为西周中期产物两器形制和大小都相同匕首呈桃叶状,柄稍曲,中有脊棱一道这同故宫收藏的两件西周中期青铜匕形制极为相似同属西周中期的,还有1967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的两件青铜匕,为微伯(疒兴)匕甲和乙两件(图11),形制相同微伯(疒兴)匕(甲)通长为32.4厘米,为綯索状柄,梯形把手,把手上饰有镂空夔纹,匕身为桃叶形,匕内饰铭文一行5字乙通长为322厘米,形制纹样以及匕内铭文同甲一样北京房山琉璃河也出土了类似形制的桃叶形青铜匕从史料及发掘报告来看,西周时期流行匕体呈桃叶状,匕首较尖的青铜勺形匕,也称为尖叶形匕,同商代末期一样,为了易于挹取食物,故匕首尖而薄部分勺内铸有铭文,后有扁条宽柄,柄尾磬折,常有梯形把手,把手饰有纹样宽柄也是此时勺形匕显著的流行特征可见西周时期,青铜匕的形制已经趋于统一,包括青铜匕的长度,多为25厘米左右,部分为30厘米,这也说明器物的铸造有了一定的规格东周时期的青铜勺形匕又有了新的变化,河南博物院藏一件1978年淅川县下寺出土的春秋时期江叔铭窃曲纹折沿铜鬲,与之一同出土的一件青铜匕(图12),匕长16厘米,体呈桃叶形,直柄,素面,柄与勺相连接部分有自然的弧度。

      陕西宝鸡福临堡春秋早期秦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勺形匕(图13),柄部较细,柄尾仍较为宽大,勺叶不再为尖形,改为舌形除此之外,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刘家崖出土两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勺形匕(图14),发掘报告上命名为勺,其实也是匕,两件形制相同,大小不同匕为长条柳叶形,卷边大者长165厘米,小者长125厘米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青铜匕(图15),匕身为椭圆形,但是匕首前端为平刃,直宽柄,把手部呈“凹”形,长9.6厘米,与鬲放在一起除此之外,墓葬中一共出土了15件青铜匕,大的与鼎组合河北怀安出土的一件战国时期双兽纹匕(图16),长26.3厘米,匕体呈椭圆形,饰有双兽纹,直柄,柄与勺连接处曲折,柄饰兽首及蟠螭纹,并填以黑漆,这说明新的材质出现并逐渐开始应用洛阳出土的象鼻纹匕(图17),长14厘米,匕体椭圆,短柄,柄尾有梯形把手,柄饰有象鼻纹故宫所藏一件战国后期的兽纹匕(图18),通长21.6厘米匕前端呈圆形,细长柄通体刻有花纹,匕端饰一兽纹,长柄上饰鱼纹,刻画细致故宫的另一件战国后期的青铜匕为双鱼纹匕(图19),长255厘米,椭圆形平勺,细长直柄,勺内饰有双鱼纹,柄面饰四鱼这两件青铜勺形匕造型已经极富有现代感,同当下我们用的勺子非常相似了。

      同型的还有,山西浑源出土的鱼鼎匕(图20),匕部呈椭圆形,直柄,在匕部两面还铸有错金铭文,极为罕见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葬也发现铜匕(图21)同式2件,25: 43长柄,匕部扁平椭圆,饰二夔龙间以云纹,柄饰菱形纹通长12厘米东周时期的青铜勺形匕,没有西周时期发现的多,初期是延续西周时期的桃叶形样式,直到战国早中期依然常见,说明桃叶形青铜匕流行的时间较长春秋末期,勺形匕开始向匕身椭圆或圆形发展,即桃叶形匕身向舌形发展,一些勺内有纹样,柄与勺连接处多有曲折战国前期,柄部较细,柄尾还有较宽的把手,战国后期青铜匕多为细长直柄,匕身为舌形,这就更接近我们现在用的勺子,桃叶形的勺子在战国末年逐渐消失后来随着战国时期漆器工艺的出现和发展,青铜勺形匕逐渐被漆木器所取代四、结语总的来说,青铜勺形匕在商末周初出现,初始为宽柄桃叶形即尖叶形匕,发展到春秋时期出现椭圆或圆形舌形匕,直至战国末期宽柄桃叶形匕完全演变成细长直柄舌形匕青铜勺形匕从西周流行至战国时期,并且在之后的两千年里,形制并没有太大变化,作为中国餐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只是后来每个时期新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在材质上有新的突破青铜匕的变化及发展,从条状到勺形,这样一件小器物的更新换代,凝结了能工巧匠和先民的智慧,不断创造出更加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器物,显示了社会手工业的进步、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人类文明飞跃的进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