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605638
  • 上传时间:2017-10-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6.0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地处北纬 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 1931.26km2,东西长 64.9km,南北宽36.4km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 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地理坐标:北纬 35.10°~35.11°,东经112.12°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其中平原面积为 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11.8%,土层较厚丘陵面积为 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20.4%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 550~950m,相对高差约 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 2-1 2 -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Ⅰ采区Ⅱ采区图 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 3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属太行山复背斜的东南翼,封门口断层北侧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南西一、地层1、下元古界银鱼沟群(1)双房组(Pt 1s)岩性主要为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变质砂岩、大理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混合片麻岩等,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局部地段可见到角度不整合接触,该组是矿区内主要出露和分布的地层。

      受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2)北山崖组(Pt 1b)该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的东北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灰白、淡红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绿泥石英片岩及大理岩3)赤山沟组(Pt 1c)该组主要分布于Ⅰ采区东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黑云片岩、绿泥绢云片岩、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碳质绢云片岩及灰白色厚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在该组中偶见铁矿质层出露2、第四系(Q)在山坡及沟谷底部,还有少量第四系分布,主要由风化残坡积黄土和灰岩碎块组成,厚 0~5.8m二、构造矿区内无褶皱构造,地层呈单斜产出,岩层走向 100~140°,倾向 238°,倾角 10~30°左右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三组,经过矿区南部的主要为北西西向正断层,呈舒缓波状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南,倾角 70~80°,受其影响,地层产状较为零乱,矿体底板亦呈波状倾向南西,靠近断裂处岩石较为破碎2.1.4 区域气象特征- 4 -济源市位于暖温带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地形和季节的影响,气候差异性大,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夏日炎热,光照充足,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其常年气象特征见表2-1表2-1 区域气象特征统计表项 目 单位 数值 项目 单位 数值年平均温度 ℃ 14.3 最大冻土深度 cm 18极端最高气温 ℃ 42 最大积雪深度 cm 27极端最低气温 ℃ - 18.5 年平均风速 m/s 1.7年平均气压 hPa 1000.3 无霜期历年平均 天 213.2年平均相对湿度 % 69 年平均降雨量 mm 600.3全年主导风向 E(风频11%) 全年次主导风向 NE(风频9%)2.1.5 水文1、地表水济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00 余条,皆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蟒河、沁河,主要支流有逢石河、涧底河、大峪河、砚瓦河、仙口河、大沟河、道四河、济河、双阳河、铁山河、石河等这些小支流最终都汇入各自干流本项目矿区内无地表水体,仅有矿区雨水地表径流形成的小河沟,水量较小,汇入矿区南约 600m 处的排涝河--白龙沟,矿区东约 2.2km 为铁山河,矿区西约 3.5km 为东阳河,此三条河大体走向均为自北向南流,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山地型河流特征,即枯水季节流量小或干涸,汛期洪水泛滥,年内河流水量变化很大。

      本项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北高南低,矿区地形决定排水条件良好,区内不具备地表积水的条件项目运行期间无废水产排,区域内雨水汇流由矿区北向矿区南径流出矿区,在矿区外地势低处汇集,排入白龙沟,汇入铁山河铁山河与东阳河在南关庄汇合,汇合后称逢石河,逢石河最终汇入黄河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铁山河水系,区域水系图见图 2-2 5 -北图 例Ⅰ采区Ⅱ采区雨水流向- 6 -2、地下水济源市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层孔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中一部分以地下水径流形式排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一部分变为深层水,或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松散岩层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灌溉入渗和山前侧渗等项补给,其消耗项主要为开采、蒸发,一部分由河谷排泄济源市浅层地下水在北部山前边缘地带埋深为 10~45m,市区附近浅层地下水埋深约 5m,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河流侧渗、灌溉回用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较好本项目矿体圈定范围内最低标高 590m,远高于矿区最低侵蚀面标高 350m,因而不会造成矿区地下水充水3、济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情况济源市目前在用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柴庄水源地、小庄水源地。

      小庄水源地位于城郊西北角的克井镇小庄村西北约 1.5km 处,中心井(三号井)地处北纬 35°07′56″,东经 112°33′4″,14 眼供水井分布在青南路两侧柴庄水源地位于天坛办事处柴庄村西约 0.7km 处,中心井(一号井)地处北纬35°06′45″,东经 112°32′48″,4 眼供水井分布在西环路两侧小庄和柴庄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水源济源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水源地有两个,分别为蟒河口水库和河口村水库,为备用地表水水源蟒河口水库坝位于蟒河出山口处,河口村水库坝址位于沁河在济源境内最后一段峡谷山口处,均为山区峡谷型水库本项目矿区不在济源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并位于济源市在用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范围之外本项目最低开采标高在区域地下水位之上,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项目距离规划的两个地表水水源地较远,本工程的建设与济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是相符的济源市在用和规划水源地位置图见附图七图 2-2 项目区域水系图- 7 -2.1.6 土壤、植被济源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个土类,红粘土、砂姜红土、白面土、砂姜砂土、山地褐土、两合土、砂土、棕黄土八个土属分布最广的是两合土,其次是砂姜红土。

      山洪与沁河和黄河的洪冲积作用以及局部水文地质的影响,是造成本区土体深厚,层次明显,母质成分复杂的主要原因济源市土壤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平原主要分布红粘土,占耕地面积的 57%南部丘陵区为砂壤土,占耕地面积的 11.3%;西南部山区为红土、白土和砂壤土,占耕地面积的 26%;北部深山区为棕壤土和山地褐土,占耕地面积的 5.3%,其中棕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 1000m 的中山区和现有天然次生林下;淋溶褐土类多分布在海拔 800~1000m 的中低山区;褐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上,海拔在 300~800m济源市地处暖温带,地貌类型较多,地形复杂,因而植被种类繁多在平原区由于人类长期开发活动,自然植被已遭到破坏,在丘陵地及山区还存在一定的森林与自然植被济源市植被主要为针叶阔叶林、竹林、灌丛及草灌丛、草甸、沼泽及水生植被北部的中山区,自然植被较好,大部分为栋类植被片,其余多为次生杂木林和灌丛西部、西南部低山区森林较少,荒山较多,多以小麦、杂粮为主的栽培植被,其余山坡大多生长着马甲刺、荆条、小枣等灌木林南部和东南部丘陵区山坡多为农田,是以小麦、杂粮为主的栽培植被片市境中东部平原耕作条件好,水资源较丰富,是市内粮棉油的主要产区。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山上无特殊保护的植被,项目所在地为人工植被,夹杂生长着杂草、灌丛及少量自然林木2.1.7 生物多样性济源市地处暖温带,植物适生面广,全市有各种植物 197 科 1760 种,属国- 8 -家和省级保护的植物 34 种全市共有动物 697 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4 种据调查,该项目矿区周围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动物栖息地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本没有陆生大型动物活动,仅在植被较好的荒坡、沟壑中尚有一些草灌丛动物出现如:野兔、松鼠、蛇、蜥蜴、刺猬、獾等,周围地表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松、柏、椿树、花椒树等,以及酸枣、荆棘、刺槐、栎树等野生树木,区域内未发现珍稀动植物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º54´~35º16´,东经 112º02´~112º52´之间,保护区范围西起济源市黄背角斗山,东至沁阳县白松岭,南临黄河,北至山西省界,与山西省阳城、晋城市接壤,保护区总面积 15572hm2保护区中有兽类 34 个种和亚种,分别隶属 7 目、17 科、31 属,无特有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青羊)、林庸、猕猴和水獭。

      鸟类保护区有各种鸟类 140 种,分别隶属于 17 目、39 科、100 属,其中属于 I 级保护的有 4 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 种,Ⅱ级保护的有 21 种此外,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两栖爬行类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资源保护区植物群落分为 6 个植被型、83 个群系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保护区还是河南特有植物种的原产地,如太行花、太行榆、太行菊、太行梨、太行铁线莲、茂业朴等本项目矿区北距保护区实验区边界 0.7km,距缓冲区边界 2.2km,距核心区边界 3.8km,且其间有山岭阻隔,本工程不在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出具的证明见附件八2.2 社会环境状况2.2.1 行政区划和人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 9 -现为省直管市全市面积 1931.5km2,山区丘陵区的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88%济源市辖 11 个镇,5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68.25 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50km2,建成区面积 35km2,其中城市人口 24 万人济源市为豫西北边陲工业、旅游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本项目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 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邵原镇东西宽 25 公里,南北长 50 余公里,总面积 337 平方公里,辖 50 个行政村,385 个居民组,农业人口 3.7 万人全镇农用地面积 16774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2273 公顷,林地面积 14667 公顷2.2.2 交通运输济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公路运输四通八达,207 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 310 国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