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tner技术解读助力企业级客户正确把握决策.docx
5页Gartner技术解读助力企业级客户正确把握决策 Gartner以其专业的技能、领先的方法,研究并发布了各种白皮书及分析报告,成为政府、公司CIO和高级IT领导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判断依据和标准蒋菁一直以来,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都在对各行业进行深挖掘、研究、分析和理解I T业务,他们优异的分析师每天都在为其客户提供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技术见解他们以其专业的技能[来自wwW.lW5u.coM]、领先的方法,研究并发布了各种白皮书及分析报告,成为政府、公司C I O和高级I T领导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判断依据和标准近日,记者有幸走访Gartner北京办公处,采访了Gartner技术与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张瑾和Ga r t n er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田宇,一探每每发布就成为IT行业热门话题的Ga r t n er魔力象限的究竟,并进一步了解了G a r t n 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方法论是如何帮助投资决策者把握住新型技术的投资决策时机,并揭示新兴技术产生商业效益背后的真正动因多年以来,Gartner魔力象限一直是IT行业中的热门话题,它作为一种监测和评估专业科技市场中公司发展及定位的一种研究方法论和形象化工具被广泛认可。
对于有意向找一家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公司的投资者,或者力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企业来说,魔力象限研究报告有着极大的用处张瑾表示,外界对于魔力象限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事实上,魔力象限是依照相对固定的14个考量标准去评估厂商,严格进行评分之后根据权重算出横纵轴得分才能得到魔力象限的点,它并不是凭感觉判断出来的另外,每个魔力象限都是针对某一个市场,并且它评价的是整个厂商,而不是该厂商在这个特定市场里的某一产品每一个入围魔力象[来自wwW.lw5u.CoM]限的企业都要符合一定的入围标准,就拿备份和集成一体机魔力象限来说,其关键入围标准就包括备份索引、跨O S平台、支持数据中心使用、提供软件授权、至少35M U SD的授权收入、产品已经GA至少一年,提供至少15个参考用户、至少在两个大洲以自有品牌销售、自有知识产品、在限定时间内与Gartner有过交流并提供完整信息等几个方面张瑾特别指出,“至少要在两个大洲自有品牌销售”这一条对国内厂商很不利G a r t n er把全球分成了北美、拉美、欧洲及中东、亚洲等几个区域,在这几个大洲里面至少要在两个大洲以自有品牌,而不能以OEM来销售这个条件中国备份领域厂商至今未能满足,产品如果不能卖到亚太以外,是不能包括在魔力象限里面的。
当然,Gartner的企业级最终用户从来没有问及过的产品,一般也不会包括在魔力象限里,这可能涉及到一些小的创新型企业张瑾直言,这并不意味着排除所有此类厂商,Gartner保持着足够的敏感度,如果这些另类、独特的创新能够通过市场验证,也将有机会进入魔力象限从备份和集成一体机魔力象限来看,选取了14个考量标准中的10个执行力是魔力象限的纵轴,愿景完整度是魔力象限的横轴纵轴里面包含了最核心的产品及服务、可见度、销售执行力、市场的责任和记录、用户体验等几项评分标准,横轴则包含市场理解、市场策略、销售策略、产品策略、创新等五项评分十项标准评分之后进行加权,得出两个指标的总分,再将所有厂商的得分取一个平均分,放在魔力象限的终点上面魔力象限分落后者、有远见者、挑战者和领导者四个象限张瑾解释道,左下角是执行力和愿景都低于平均分的厂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厂商是属于落后的厂商,一定是由于它有一个特定的关注点,这个点可能并不适用于广大的市场,但在这一个特定的领域是领先的,其实这个象限是指关注特定领域的厂商右下角叫做有远见的厂商,这些厂商在横轴超过平均分,纵轴低于平均分,这些厂商多半都是相对比较小的厂商左上角,叫做挑战者,这部分厂商在执行力上面足够强,这一类厂商多半都是一些比较大的厂商。
而右上角在这两项评分都超过平均分的厂商,叫做市场上的领导者张瑾强调,Gartner不提倡读者比较今年的点和去年点的位置,因为每年评价厂商的数量和评价厂商的列表本身就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比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Gartner即将发布“中国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作为Gartner 著名且广泛被市场认可的研究方法论之一,自1995年起,G a r t n er就开始跟踪技术周期发展趋势,研究其间的发展模式,它在企业用户要进行投资,要预判在哪些领域和技术进行准备时,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田宇表示,方法论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公众对于某一项技术的期望值她表示,任何一项技术,从在实验室被研发出来的那一刻起,大众对它的期望值都会经历一条曲线,从最开始的最低点不为人所知到第一代产品出来,会获得一些媒体包括风险投资的关注,它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当到达顶点以后,因为之前有很长的炒作或者是预热,产品本身不是很成熟,用户采用之后会觉得没有完全实现想法,比较负面的评价也开始陆续见诸报端,此时曲线会进入下滑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厂商、相关技术供应商会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产品,产品实质上是处在一个走向成熟的阶段,但是从外界来看,可能会感觉到某一项技术最近这一两年并不那么热。
当它到达最低点、相当于波谷的时候,产品会开始慢慢的有一个逐渐进入主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成熟的产品开始出现,相关服务逐渐完善,当这个技术从波谷开始往上走的时候,相关产品、服务成熟了,更多比较好的方法论、使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出现,该技术再往后就会相对进入一个价格竞争的阶段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