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剃头匠漫画全集.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剃头匠漫画全集免费 我父亲是个剃头匠,说得新社会些,就是理发员,说得改革开放些,还可叫做形象设计师之类的实际上剃头跟理发是两码事:理发是打理自从中国人知道打理形象始就有了这行当梳头、束发,普遍百姓当然是自己动手;稼作充饥果腹,砌房遮风避雨,织布蔽体御寒,有了闲钱和闲情才会想到请人打理头发剃头是去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至也”,唯满清一统后,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要挟下,剃头这一行才“奉旨”而生及至民国成立,国人形象也接轨世界,剃头也得以留存,乃延于今 剃头是纯手艺活曾有人想过用机器替代,盖因人的头型不一,脸型各异,终究作罢因此,剃头也宛如大量称“匠”的行当一样,往往是家族传承我祖父五个儿子中,三个继承祖业,四叔、五叔因年少时我祖父即已故去,加之成长于新社会,政府安置工作,早已摒弃“封建传统”大伯投身革命队伍,殁于战火二伯年迈之际,仍耕耘诸头不辍,前年病逝再之后,后裔或从商,或打工,或考学,这祖业到我这一辈,算是告结了 父亲只读到初小就回家学徒,16岁正式上工,迄今已剃头五十余载在我印象中,除了大年初一、初二和生病歇息外,余皆繁忙于店堂。
到1996年因病提早退休,在家中开一小店,仍乐此不疲无意外出,也急着回家,一帮老主顾还等着呢父亲别无所好,歇下来便玩弄他的什器剃头匠的吃饭家什好多,梳子、篦子、剪发剪、削发剪、推子、剃刀……以前常有专修剃头用具的师傅走乡摆摊,如今这一行的人年岁已高,父亲便自己修修整整,倒也无需求人 剃头讲究个神定气闲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老至耄耋,幼至满月,围布围上,便是主顾不管是沟背头,还是刀铲头,亦或是松皮头、凹凸头,都得不卑不亢,剪、推、剃、修、洗各道程序有条不紊,决不因尊而慌了手脚,因贫而大意糊弄有道是“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容不得虚与委蛇、砸了自己的饭碗的 剃头之为匠,自然有其独到功夫父亲这一辈剃头匠,传承的是老一代的薪火除一般理发师应备的剪修之技外,剃、掏、捏之功是万不成少的老一辈讲,要学剃头,须学徒三年,其实好多工夫都化在剃、掏、捏的练习揣摩上 剃须之前,先得热毛巾敷面待须孔开启,胡刷蘸上皂沫在脸上细细抹过,右手悬腕执刀,拇指按住刀面,食指、中指勾住刀柄,无名指、小指顶住刀把,在刷刀布上顺逆两下,左手抚脸撑拨皮肤,剃刀便在客人脸上细细扫荡,就连眼皮上的细细绒毛也不放过。
10分钟过后,定叫客人脸上再摸不到半根须茬 掏耳是细致活掏耳筒里挖勺、绞刀、镊子、耳绒这四样物件各有其用找一亮堂之所,左手轻捻耳廓,先用挖勺将耳耵挖出,再用绞刀在耳眼里转上一圈,用镊子将剩余耳耵夹出,结果用耳绒轻轻转动,掸去细屑我虽一向由父亲剃发,却从未得父亲掏耳,难觅感受但瞧见顾客彼时眯眼享受,过后神清气爽之态,足见掏耳令其舒适之至 捏肩捶背目下貌似是按摩场所专有,但却是老一辈剃头匠必备之技艺掏耳、剃头、修须,客人已是红光满面,耳目一新,再经摩顶、放髓、捏肩、展臂、捶背,整个上半身骨结放松个遍结果一着是敲顶,左手掌覆在客人天灵盖上,右手握空拳在掌背上轻轻一敲,只听“嗒”的一声脆响,收布、理领再瞧那顾客,真是荣光焕发,再无刚进门之颓唐面目,这才有“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之谓 父亲在理发店工作时也曾教过几个徒弟,但徒弟们对这掏、捏之功却是无人肯学,剃须也不曾练精,父亲也只能作罢他人已渐老,掏耳、捏肩久不再用,看来这“剃头匠”称呼真的要作古了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