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神经系统-脑.ppt
97页脑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 脑桥 一 脑干 一 位置 位于颅后窝的斜坡上 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续 上接间脑 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 它们之间的腔室为第四脑室 该室上通中脑水管 向下与延髓及脊髓的中央管相续 二 脑干外形 延髓的外形 锥体 锥体交叉 1 腹侧面 锥体 下行锥体束 锥体交叉 第XII对脑神经根 舌下神经 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有舌咽神经 IX 迷走神经 X 和副神经 XI 出脑的根丝 IX X XI XII 2 背侧面 在延髓背侧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 其深面分别埋有薄束核和楔束核 楔束结节外上方有稍隆起的小脑下脚 它主要由进入小脑的纤维束构成 上部 构成第四脑室底的下部 下部 形似脊髓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脑桥的外形1 腹侧面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基底部 膨大部 基底沟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根 V 从中线向外侧 附着有展神经 VI 面神经 VII 和前庭蜗神经 VIII 根 基底部 2 背侧面 小脑上脚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中脚 菱形窝 为第四脑室底呈菱形凹陷 它由延髓上部背面和脑桥背面共同构成 其上外侧界为小脑上脚 下外侧界为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第四脑室底的上部 小脑下脚 中脑的外形 其中间的管腔称为中脑水管 1 中脑腹面 大脑脚底 锥体束等通过 脚间窝 动眼神经 III 根 脚间窝出脑 大脑脚 中脑水管 脚间窝 2 中脑背面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下丘的下方 有很细的滑车神经 IV 出脑 绕大脑脚由背侧走向腹侧 两对圆形隆起称四叠体 上方的一对为上丘 下方的一对为下丘 听觉皮质下反射中枢 视觉皮质下反射中枢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12对脑神经中有10对脑神经和脑干相连 其中最后4对脑神经和延髓相连 中间4对脑神经和脑桥相连 第3 4对脑神经和中脑相连 除第4对脑神经在中脑背侧和脑干相连外其它脑神经都是在前面或侧面和脑相连 视神经 脑神经的顺序 名称和连脑部位 脑神经的顺序及名称 嗅神经 三叉神经 舌咽神经olfactorytrigeminalglossopharyngeal 视神经 展神经 迷走神经 外展神经 Opticabducentvagus 动眼神经 面神经 副神经oculomotorfacialaccessory 滑车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位听神经 trochlearvestibulocochlearhypoglossal口诀 嗅 视 动眼 面 听 舌咽 滑 叉 外展 迷 副 舌下顺序全 脑神经连脑部位 端 间 中 中四连桥 后四延 2 脑干的内部结构 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但脑干的灰质不是连续的纵柱 而是分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短柱 称为神经核 灰质 薄束核 楔束核 运动核 感觉核 躯体运动核 躯体感觉核 内脏运动核 延髓 迷走神经背核 颈部 胸腔和大部分腹腔器官的平滑肌或心肌和腺体 中脑 动眼神经核 大部分眼球外肌 脑桥 三叉神经运动核 咀嚼肌 面神经核 支配面肌 延髓 疑核 支配咽喉肌 舌下神经核 支配舌肌 中脑 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内脏感觉核 非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它是三叉神经脑桥核的延续 向下贯延髓全长 主要接受面部皮肤和口腔粘膜的痛 温度觉 脑桥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主要接受面部皮肤和口 鼻腔粘膜的触觉冲动 延髓 孤束核 来自咽 喉及胸腹腔脏器的感觉纤维皆终止于孤束核 其中味觉纤维终止于孤束核的上端 支配头颈部骨骼肌 躯体运动核 1 动眼神经核 位于中脑其轴突组成动眼神经 支配眼球外肌 除外直肌 上斜肌 损伤表现 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动眼神经核 2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于脑桥中部其轴突参与三叉神经 支配咀嚼肌 损伤表现为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3 面神经核 面神经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 主要支配面肌 损伤表现为面瘫 额纹消失 眼裂不能闭和 鼻唇沟变浅 口角偏向健侧 展神经核 5 舌下神经核 位于延髓 支配舌肌 损伤表现为伸舌偏向患侧 舌肌萎缩 舌下神经核 4 疑核位于延髓上部 其轴突主要参与迷走神经 支配咽 喉肌 损伤表现为吞咽 发声困难 疑核 内脏运动核 1 动眼神经副核参与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 位于中脑 支配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损伤表现为瞳孔散大 2 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延髓参与迷走神经 支配胸腹腔大部分器官 躯体感觉核 1 三叉神经脑桥核位于脑桥中部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 牙齿的触觉传入 三叉神经脑桥核 2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和牙齿的痛 温觉传入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位于延髓上部头段接受味觉传入其余部分接受咽喉 胸腹腔内脏感觉传入 孤束核 三叉神经节 眼神经 泪腺神经 额神经 鼻睫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上颌神经 颧面神经 眶下神经 滑车下神经 鼻外侧神经 非脑神经核 1 薄束核与楔束核 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 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的纤维 发出纤维形成内侧丘系 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损伤 本体感觉障碍 薄束 楔束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白质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1 起始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2 功能 骨骼肌随意运动 3 走行 大脑脚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4 终止 一部分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皮质核 延髓 束 锥体交叉 脊髓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核 延髓 束 皮质脊髓束 随脊神经支配躯干 四肢的骨骼肌 锥体交叉 锥体束 上行纤维束 1 内侧丘系与内侧丘系交叉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 终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躯干本体感觉与精细感觉 内侧丘系交叉 薄束核与楔束核 薄束核与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 薄束和楔束 薄束和楔束 脊神经节中枢突 脊神经节中枢突 后根 后根 脊神经节 周围突 中枢突 薄束或楔束 脊神经节周围突 2 脊髓丘脑束与脊髓丘系 来自脊髓后角细胞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丘系 终止于背侧丘脑 主要传导躯干四肢的痛 温和粗触觉 脊髓丘脑束 后角细胞 后角细胞 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 后根 后根 脊神经节中枢突 脊神经节中枢突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周围突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 3 三叉丘系 三叉丘脑束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纤维组成三叉丘系 终止于背侧丘脑 传导头面部皮肤 粘膜及牙齿的痛 温 触觉 三叉丘脑束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脑桥核 三叉丘系交叉 三叉丘脑束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脑桥核 中枢突 三叉神经节 眼神经 泪腺神经 额神经 鼻睫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上颌神经 颧面神经 眶下神经 滑车下神经 鼻外侧神经 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躯干四肢的痛温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浅感觉 内侧丘系 脊丘系 三叉丘系 丘脑 交叉一次 内侧丘系交叉白质前连合三叉丘系交叉 3 网状结构 定义 脑干内除了境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 还有分布广泛的灰 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 即为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 小脑 一 位置 颅后窝内 小脑幕下方 脑干的背面 二 外形 蚓 半球 小脑蚓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结 近似平行的沟 上面平坦 下面隆起 小脑扁桃体 绒球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绒球脚 原裂 小脑半球下面凸隆 两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的椭圆形隆起 称为小脑扁桃体 它紧靠枕骨大孔 其腹侧邻近延髓 当颅内压增高时 小脑扁桃体可被挤入枕骨大孔内 压迫延髓而危及生命 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 三 内部结构 1 小脑皮质 小脑表层的灰质 有3层 小脑皮质 小脑髓体 白质 2 小脑核 中央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中间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四 小脑的功能小脑主要是一个与运动调节有关的中枢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损伤时 平衡失调 站立不稳 走路时抬腿过高 迈步过大 取物时 过度伸开手指 令患者作指鼻试验等 动作不准确 临床上称为 共济失调 五 小脑损伤 原小脑损伤引起平衡失调 走路不稳 小脑体损伤 包括新 旧小脑 主要表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 眼球震颤等 间脑 一 位置 脑干与端脑之间 间脑的外侧与大脑半球愈合 两侧间脑之间有一矢状裂隙 称第三脑室 它向下通中脑水管 向上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后丘脑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二 间脑主要包括 背侧丘脑后丘脑下丘脑 三 背侧丘脑1 位置和毗邻 又称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 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 内侧面为第三脑室侧壁的一部分 外侧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 前下方邻接下丘脑 两者间以丘脑下部沟为界 下丘脑 下丘脑沟 背侧丘脑 第三脑室 3 功能 感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即来自全身的深 浅感觉 最后都在此中继 再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皮质下中枢 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躯干四肢的痛温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浅感觉 内侧丘系 脊丘系 三叉丘系 丘脑 交叉一次 内侧丘系交叉白质前连合三叉丘系交叉 1 内侧膝状体 听觉皮质下中枢 接受来自下丘的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至颞叶听觉中枢 2 外侧膝状体 视觉皮质下中枢 接受视束的传入 发出视辐射至枕叶视觉中枢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四 后丘脑背侧丘脑后侧外下方的两对小隆起 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觉中枢 视野 节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鼻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野 右侧眼球 左侧眼球 颞侧半视网膜 颞侧半视网膜 鼻侧半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觉中枢 鼻侧半纤维交叉 一侧外侧膝状体受损 表现为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 五 下丘脑 1 形态 上界为下丘脑沟 下界为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前界为终板 视交叉 向后至中脑被盖 下丘脑沟 漏斗 垂体 灰结节 乳头体 终板 视交叉 中脑被盖 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2 内部结构 很多核团 其中界线清楚的有视上核和室旁核 两核团细胞产生的加压素 抗利尿激素 和催产素 室旁核 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 3 功能纤维联系十分广泛 对内脏活动以及内分泌活动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所以 下丘脑是重要的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 垂体前叶 腺垂体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产生的促垂体激素经轴突到达漏斗部的毛细血管处 继经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 作用于垂体的内分泌细胞 垂体后叶 神经垂体 下丘脑产生的激素经轴突下行进入后叶 止于毛细血管网处 可直接入血 四 端脑 大脑纵裂 通常又称大脑 由左 右大脑半球构成 左右半球之间的裂隙为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接两半球的横行纤维 称为胼胝体 一 大脑半球的外形 表面有沟和回 三个面 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 1 大脑半球的分叶以三条沟分为五个叶 三条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个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颞横回 顶枕沟 岛叶 1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和额下回 2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3 颞叶 颞横回 上外侧面的主要沟回 内侧面的主要沟回 1 旁中央小叶 中央前 后回向内侧的延续 2 扣带回 海马旁回和钩 围绕胼胝体 3 枕叶 距状沟 底面 嗅束 嗅球 嗅三角 海马旁回 钩 海马沟 大脑半球下面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1 大脑皮质 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 表面 皮质内部 髓质 纤维束基底核侧脑室 大脑皮质的沟与回 扩大了皮质的表面积 人类大脑皮质的面积约为2200cm2 有1 3露在表面 2 3在沟裂的底和壁上 6层52区 分子层 内颗粒层 外颗粒层 节细胞层 外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端脑皮质的组织结构 大脑皮质的分区 根据皮质各部细胞的纤维构筑 将全部皮质分为若干个区 目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Brodmann 1914年 分区 将皮质分为52个区 躯体运动区 4区和6区躯体感觉区 3 1 2区视觉区 17区听觉区 41 42区说话中枢 44 45区书写中枢 8区听话中枢 22区阅读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