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4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25833942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7.51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沈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八月`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3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3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7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0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 15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5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17第三节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20第六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2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 22第二节 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23第三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24第四节 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25第七章 科学利用建设用地 27第一节 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27第二节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7第三节 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28第四节 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30第五节 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1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3第一节 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33第二节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3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5第一节 规模控制和规划布局 35第二节 中心城区边界划定及空间管制 37第十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9第一节 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39第二节 土地整治工程 39第三节 土地修复工程 40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第一节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规划实施措施 42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制度建设 42第三节 完善和创新规划实施的经济政策 44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44第五节 建立土地规划监督保障、公众参与机制 45第十二章 附 则 46 2`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和保障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四)《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五)《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八)《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九)《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十)《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十一)《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第三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沈阳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区域面积1288088公顷第四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第五条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农用地面积9899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86%,其中耕地面积682864公顷,园地面积13241公顷,林地面积164440公顷,牧草地面积33810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9560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958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20%,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5831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3366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87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22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其中水域面积61001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41270公顷。

      第六条 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程度高全市已利用土地面积11858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06%,土地利用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大全市地貌以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在东北、东南部,西部主要为冲积平原全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比重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53.01%三)中心城区集中发展,集聚效应明显沈阳作为平原城市,全市人口增长和产业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内现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占全市城镇工矿用地总量的65%四)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市其他土地面积1022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且多数未利用土地受生态环境因素制约,不宜再进行开发,现有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第七条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一直被严格遵守和执行,实施成效显著一)切实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土地保障,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二)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轮规划确定的各级重点项目均得到有效实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用地得到保障。

      三)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2000年以前非农建设用地每增加1公顷,新增GDP为570万元;2000年以后提高到743万元,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四)指导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期间,实施了东部和北部山区超坡耕地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科尔沁草原风沙和柳绕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第八条 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全市农用地内部结构不协调,土地利用结构单一,耕地面积比重大,特色林果面积小耕地中旱地面积大,农田水利设施不齐全,抗旱能力差建设用地中产业布局分工不明显,沈阳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使原有建设用地布局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用地布局有待调整二)局部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康平北部及柳绕地区受土地沙化影响较大,土地退化严重局部低山丘陵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时常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农田污染严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三)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2005年全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392平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九条 面临的机遇(一)从国际背景看,国际产业的加速转移,为沈阳市更好的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提供了难得机遇。

      沈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东北地区多级城市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为沈阳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提供了难得机遇,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二)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引导下,沈阳力争建设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中心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重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坚实的基础三)从省内环境看,沈阳经济区建设对沈阳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力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发展策略将有力地推动区域融合、产业互补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通过交通廊道、工业走廊和城镇发展带的链接,培育连接带上若干经济增长节点,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城乡土地统筹利用,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第十条 面临的挑战(一)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需保有一定数量具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土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占用部分耕地,而全市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沈阳将迎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建设高潮,沈阳经济区发展也必将带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客观上需要增加较大规模的建设用地至规划期末沈阳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将达到45144公顷,受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的限制,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三)城乡土地利用亟需统筹沈阳市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没有减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仍然较大各区域土地利用主体功能不够突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同时,城乡土地互动的结构和机制没有形成,制约了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战略规划期内,围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和谐沈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施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战略、土地科学调控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设用地理性增长和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战略和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战略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目标充分利用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建立与沈阳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模式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其他土地得到合理开发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分别为989611公顷和989390公顷;建设用地分别为211447公顷和235644公顷;其他土地分别为87030公顷和63054公顷因地制宜调整用地布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二)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全面落实辽宁省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保护2010年和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678972公顷和673581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597200公顷以上三)科学发展用地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低效和闲置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空间合理拓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2006年到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18747公顷和45144公顷以内;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167247公顷和189044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113平方米以内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全面推进。

      大力开展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整理工作,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稳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2006年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分别不低于9436公顷和22642公顷五)土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加大生态环境用地的投入,对污染土地采取生物修复措施或进行综合利用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0.84%和1.54%六)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和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47500公顷和62800公顷以内,人均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93平方米和99平方米以内七)加强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社会手段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违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