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4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7页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易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①,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②,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
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材料二: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注】①诏令格式:唐代法律的表现形式②日不暇给:指事务繁多,时间不够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3分)医 药 备 尽 今 尊 体 不 瘳 清 奏 赦 囚 徒 冀 蒙 福 佑2.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恐愚人常冀侥幸”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冀”字含义相同B.“惟欲犯法,不能改过”与“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C.“数易法者,实不益道理”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D.“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认为,不能对同一罪行制定轻重不同的处罚条款,条款繁多易生奸诈,想为人开脱罪行就用轻判的条文,反之就用重判的条文B.唐太宗告诫群臣,要从汉朝法令经常变更导致种种弊端中吸取教训,不可轻率地发布法令,而法令一旦制定颁布,就不能够朝令夕改C.长孙皇后认为,生死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而大赦是国家大事,不能因为她一个妇人就扰乱天下之法,因此没有接受皇太子的请求D.从两则材料来看,唐太宗虽然反对对罪犯颁布赦令,认为这样做会使愚笨之人怀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他也曾赦免死囚近四百人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4分)(2)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4分)5.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语及《尚书》中的话,分别想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①国,何得迕天威②注】①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
②迕:冒犯天威:指唐朝的威严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地僻”“山髙”号出秦州的环境特点,暗寓诗人思家未归的感伤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暗淡的边德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声威不足C.颈联中的“常”“屡”既凸显军情紧急,又渲染出唐朝将士勇赴国难的豪迈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7.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好游山水,他备有特制的鞋子专门用于登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这典故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楼阁依地势而建、精致工巧的特点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六国国君的先辈们开疆辟土的艰辛,短短六字,言简意赅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人亡匿者,上皆赦之贞观十四年,冬,十月,甲戌,荆王元景等复表请封禅,上不许初,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慢马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帝A亲录B系囚C见D应E死者F闵之G纵使H归家I期J以来K秋来L就死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国家B.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发仓廪, 赐贫穷”即为此意藏谷为仓,藏米为廪C.辛未,辛为天干,未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D.稔,指庄稼成熟,岁丰、岁登均为此意岁凶、岁荒、岁饥、岁馑则指庄稼歉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本来并不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他认为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不去封禅也不会有什么伤害B.魏征认为太宗的封禅之举会使府库粮仓空虚,使戎狄趁虛入侵大唐腹地,并增加百姓负担,没必要去追求虚名。
C.刘仁轨愤怒至极,杖杀了当众侮辱自己的罪臣鲁宁太宗就此事当面质问刘仁轨时,魏征却表示支持他这样做D.唐太宗想去同州狩猎,刘仁轨认为此时此举将妨碍农事,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希望太宗稍微停留十余天再去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赏赉不费,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4分)(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慢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4分)5.魏徵曾建议唐太宗:“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文中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6-7题题落星寺①四首(其三)黄庭坚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③老翁来赋诗④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围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注]①落星寺:在鄱阳湖北部,庐山在其北,因建在江西庐山市星子县的落星石而得名②开士:菩萨的异名,以能自开觉,又可开他人生信心,故称后用作对僧人的敬称③龙阁,即龙图阁,建于宋真宗成平四年(1001年),景德四年(1007年),置龙图阁学士,这里泛指文人骚客④诗人自注:“寺僧择隆,作宴坐小轩,为落星之胜处6.下列对这一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两句点出寺院的清幽和文人墨客的雅兴,“深结屋”中“深”字是全诗的关键。
B.“小雨藏山”中的“藏”字把雨和山都写活了,濛濛细雨笼罩着远处雄伟秀丽的庐山C.“宴寝清香”句写室内主人焚香,香雾袅袅,氤氲弥漫,使人自然生出与世隔绝之感D.本诗语言平淡,韵味隽永,多用典故,讲究藻饰,体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7.尾联中“蜂房”和“藤”两个意象的使用,给人以美的无限遐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强秦最终自取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答案】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佑每处1分断句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佑2.【答案】A【解析】A项,含义相同,都解释为“希望”“期望”。
B项,含义不同,第一个“过”解释为“过错”,第二个“过”解释为“驶过”“经过”C项,含义不同,第一个“易”解释为“改变”“变更”,第二个“易”解释为“容易”D项,含义相同,都解释为“如果”3.【答案】B【解析】“要从汉朝法令经常变更导致种种弊端中吸取教训”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是说“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唐太宗是称赞汉朝法律的稳定统一4.【答案】(1)梁武帝每年多次赦免犯人,最终导致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义的做法,是对大仁义的伤害数”“卒”“谋”“贼”各1分)(2)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在期限之后回来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原谅了全部囚犯诣”“后”“嘉”“悉”各1分)5.【答案】①引用古语,想说明的道理是:治理国家不能对罪犯进行赦免,对罪犯的赦免就是对好人的伤害②引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