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细胞生物学07细胞核.pptx

33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475827976
  • 上传时间:2024-05-03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8.61M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医学细胞生物学07细胞核细胞核概述与结构DNA复制、转录与表达调控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形成细胞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作用细胞核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目录01细胞核概述与结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定义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基因的完整性,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及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功能细胞核定义及功能细胞核形态多样,常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常见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肾形等细胞核的大小也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细胞核直径在5-10微米之间细胞核形态与大小大小形态核膜是包裹在细胞核外层的双层膜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核膜核孔核纤层核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核纤层是位于核膜内侧的一层纤维状蛋白质网络,对维持细胞核的形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030201核膜、核孔及核纤层结构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丝状,分布在细胞核中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数目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其结构和数目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染色质与染色体组成02DNA复制、转录与表达调控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前的S期进行复制,以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复制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DNA复制过程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即新合成的子链与模板链形成新的DNA分子,其中一条链来自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此外,DNA复制还具有高保真性、高速度和高效率等特点DNA复制特点DNA复制过程及特点转录过程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转录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RNA合成RNA合成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链的过程合成的RNA链经过加工和修饰后,成为成熟的mRNA、tRNA或rRNA转录过程及RNA合成转录水平调控01通过控制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等过程,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元件在转录水平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水平调控02通过控制mRNA的翻译过程,调节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和数量。

      翻译水平调控涉及翻译起始、延伸和终止等过程的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03通过控制蛋白质的修饰、降解和转运等过程,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蛋白质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以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蛋白质水平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分子中,胞嘧啶残基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基团取代的过程DNA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体的稳定性,参与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发生等过程组蛋白修饰组蛋白是染色体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组蛋白的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microRNA、longnon-codingRNA等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细胞功能的调节表观遗传学在细胞核中作用03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周期概念及阶段划分细胞周期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阶段划分间期(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开始凝集,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染色体凝集中心体开始复制,形成两个中心粒。

      中心体复制核仁逐渐解体,核膜开始破裂核仁解体有丝分裂前期准备和启动 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纺锤体形成中心体向两极移动,纺锤丝逐渐形成染色体排列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整齐排列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随着染色体的分离,核膜开始重建核膜重建核膜重建后,核仁重新出现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逐渐解聚,变成细丝状,重新形成染色质染色体解聚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变化04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形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其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定义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它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同时增加了基因重组的可能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减数分裂意义减数分裂概念及意义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主要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联会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通常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再次一分为二,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第一次减数分裂后的子细胞相同生殖细胞形成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其中两个为极体(在雌性生殖细胞中),另外两个为精细胞或卵细胞(在雄性或雌性生殖细胞中)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卵细胞则保留较大的体积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称为受精作用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实现了生物的有性生殖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生殖细胞形成和受精作用05细胞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作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场所,通过DNA的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DNA的复制细胞核中的DNA通过转录生成mRNA,mRNA再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生成蛋白质,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和翻译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可能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遗传重组遗传信息储存和传递途径切除修复对于较复杂的DNA损伤,如嘧啶二聚体或大的缺口,细胞可以通过切除修复机制进行修复,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直接修复对于某些简单的DNA损伤,如碱基错配或小的缺口,细胞可以通过直接修复机制进行修复。

      重组修复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可以通过重组修复机制进行DNA损伤的修复,该机制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重新连接DNA损伤修复机制VS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能够保护染色体免受降解和融合,维护遗传稳定性端粒酶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够合成端粒DNA并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从而延长端粒长度,维护遗传稳定性端粒的作用端粒、端粒酶在遗传稳定性中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核孔复合物进行,该结构允许大分子物质如mRNA、蛋白质等在核质间进行交换核孔复合物细胞核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可以感知细胞外环境变化并将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内,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信号转导细胞核内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可以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信息交流表观遗传学修饰细胞核与细胞质间信息交流06细胞核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03性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XXY),患者男性性征发育不良,睾丸小而硬,导致不育01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由于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导致患者智力低下、发育迟缓02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由于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婴儿哭声像猫叫,且伴有智力障碍。

      染色体异常导致遗传病原癌基因突变如Rb基因和p53基因,它们的突变或失活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凋亡受阻,从而引发肿瘤抑癌基因突变如APC基因和NF1基因,它们的突变也可导致细胞增殖异常和肿瘤发生DNA修复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它们的突变可导致DNA修复障碍,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风险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发生病毒蛋白影响细胞核功能如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它们编码的蛋白可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表达和DNA复制等过程病毒引起细胞核结构异常如巨细胞病毒和腺病毒,它们可引起细胞核内包涵体形成和结构异常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如EB病毒和HPV病毒,它们的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增殖异常和肿瘤发生病毒感染对细胞核影响通过研发能够纠正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药物,有望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针对染色体异常的药物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设计,可以精准地治疗某些肿瘤和其他疾病针对基因突变的药物通过干扰病毒在细胞核内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可以研发出新型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尽管细胞核相关药物研发具有广阔前景,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细胞核相关药物研发的挑战细胞核相关药物研发前景感谢观看THANK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