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3篇.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54942181
  • 上传时间:2022-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3篇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3篇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 本文片面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实时联系,本司将立刻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便当编辑和修改! == 曾几《三衢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三衢道中① 【宋】 曾几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解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止境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止境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译文】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止境又走上山路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添加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这是一首记游小诗,写初夏节令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第一句写天时,其次句写_____,第三句和第四句介绍沿途景象。

      (行程)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梅子黄时每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诗意 (梅子成熟的季节,每日都是晴天,我乘着小船到了溪水的止境,然后再步行山路 (3)概括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明白如话) (4)在诗里描述了初夏时恬静的风景和山行时______的心情 (轻松高兴) (5)这首绝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心情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先说写景,首先是睛宇,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其次是一路的绿阴日日晴那么必然骄阳当空,有了绿阴就清凉得多,走起路来也轻松得多,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欣喜诗人的泛尽却山行这一活动不但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还表现出诗人欢快的心情意对即可) (6)有人评价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试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2) 三衢道中①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添得黄鹂⑦四五声词句解释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止境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止境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⑦黄鹂(lí):黄莺[1]  白话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每日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止境,再改走山路持续前行山路上葱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添加了些幽趣[3]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崭新感受 作品鉴赏 诗写初夏时恬静的风景和诗人山行时轻松高兴的心情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节令(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顺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那么示意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留神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将一次平平往往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会意到平的意趣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比较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比较;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比较,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风景;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高兴欢悦的心情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新颖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2]  诗人资料 曾几(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3) 曾巩《咏柳》原文及赏析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一: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风景写得特别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貌似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切实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赏析二: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对比为得宠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讥讽邪恶势力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打定,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那么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盖日月的光芒,却不知秋季到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酷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结识良友  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    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举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8),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1]在这之前,他不但熟悉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探讨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  任职历程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有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好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切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处境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爱戴  晚年生活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俭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美,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元丰四年(1081),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合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书舍人曾巩述说年岁已老,望另选贤能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同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撤职  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更多—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