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调查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8333152
  • 上传时间:2021-1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调查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了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并为英语教学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较低,且课堂内交际意愿高于课堂外交际意愿2)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更愿意用英语交流,英语交际意愿和英语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键词:交际意愿;英语水平;交际能力一、 引言高职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沉默,不大愿意用英语进行交流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交际意愿不高近年来,交际意愿作为一个复杂的情感变量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国内外关于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的研究却很少,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不同,基础薄弱,词汇量少,听说能力较弱是他们的普遍特征,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交际意愿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二、 理论构架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概念源自McCroskey等人的母语交际研究。

      Maclntyre and Charos(1996)将交际意愿概念从母语交际延伸到二语交际研究二语交际意愿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刻与某人或某些人使用二语交谈的愿望”(Maclntyre等1998)二语交际意愿被认为是受性格和情景特征影响的变量MacIntyre and Charos(1996)提出了第一个二语交际意愿模式,该模式研究认为除了性格特征,其他情感变量如动机、对学习环境的态度(attitude towards the learning situation)、融合性态度(integrativeness)、焦虑、自我评价能力也会影响交际意愿MacIntyre等人(1998)拟构了金字塔状的启发式二语交际意愿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二语学习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如情感因素(自信心、学习动机、交际意愿、二语能力、交际焦虑感等),个体性格差异(羞涩、矜持、外向等),群体间氛围和社会环境因素,形成动态的理论框架,为二语交际意愿研究提供更多理论支持研究认为,学习者动机直接影响二语交际意愿,有强烈动机的学生更愿主动交流学习者的二语交际能力越高焦虑感越低其自信心越强,二语交际意愿也越高基于MacIntyre(1998)等人的研究,其他二语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

      Wen & Clement(2003)提出中国背景下的英语交际意愿模型,研究认为社会背景(群体凝聚力、教师支持)、动机倾向、性格因素、情感意识(对监控的抑制、对积极评价的期望)影响学习者的英语交际意愿Yashima(2002)认为二语水平通过学习者的自信心间接影响交际意愿学习动机、焦虑、国际态度也影响交际意愿唐蕾和霍红(2006)提出交际意愿与二语使用频率和交际能力呈正相关彭剑娥(2007)研究发现融合性动机直接影响英语水平和英语交际信心,英语水平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三、 研究设计1. 研究问题:①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有何特点?②英语交际意愿与英语水平之间有何相关性?2. 研究对象:参加本研究的是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9名大专一年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学生103人,非英语专业学生106人平均年龄18岁选择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是:如果学生在大学第一年都不愿用英语交流的话,这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问卷发放209份,有效回收204份3. 研究工具:为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改编自MacIntyre et al.(2001)的交际意愿量表(α=.947),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际意愿量表包括28项(第1-4,10-21项是课堂内交际意愿;第5-9,22-28项是课外交际意愿),每项都为5分量表,1代表几乎总是不愿意;2代表有时不愿意;3代表愿意与不愿意各占一半;4代表通常愿意;5代表几乎总是愿意。

      第二部分为填空题和选择题,包括专业,年级,年龄,说英语的频率,态度和英语水平2) 访谈访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访谈,第二部分为教师访谈主要内容为: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如何、影响学生说英语的因素及学生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说英语4. 结果和讨论(1) 交际意愿情况从表4.1可以看出总的交际意愿的平均值为2.2328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的交际意愿比较低,处于“有时不愿意”和“愿意与不愿意各占一半”之间学生的交际意愿不乐观另一方面,交际意愿的分值为1.04-4.50,标准差为.74527,这表明学生交际意愿的个体差异较大表4.2可以看出课堂内交际意愿和课堂外交际意愿的平均值分别为2.2442和2.2165,这表明课堂内交际意愿高于课堂外交际意愿这个结果也论证了吴旭东(2008)的研究结果:课堂内交际意愿大于课堂外交际意愿这很可能是英语学习者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在中国,大多数学习者,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只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是为了交流而学习,从访谈中也可得到认证,學生觉得在课堂外说英语很奇怪,特别是说话对象还是非英语母语者MacIntyre et al.(2001:379)也表明在大众面前说英语直接反映了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

      当他们说不好英语时,会感到尴尬当他们面对相同的环境,听众和类似的任务时,学习者更愿意在课堂内用英语交流从量表的每个项目的结果和访谈中可以看出学生更愿意在互动程度较低的情况下用英语交流如打招呼,读课文,自我介绍而互动程度较高的活动如回答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情景对话等学生的交际意愿却相对较低endprint(2) 英语交际意愿和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由于研究对象是大一学生,笔者把高考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204名学生在问卷调查上填写了高考成绩,分数为54-125分,笔者按照学生成绩从低到高平均分为三组分数最低的68名学生为低分组(54-86分),分数最高的68名学生为高分组(100-125分)从表4.3可以看出,高分组英语交际意愿(M总=2.4753)高于低分组交际意愿(M总=1.8293)为了研究英语交际意愿和英语水平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格4.4可以看出总的交际意愿的T检验值为-5.912(T课堂内=-6.333,T课堂外=-4.338),差异值(sig.)为0.000这就意味着英语水平对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英语水平和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研究。

      从表格4.5可以看出英语水平和交际意愿呈正相关(r.=.377,Sig.=.000)这表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愿意用英语交流,反之亦然这个结果正好验证了二语水平显著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MacIntyre,1998;Alemi et al.,2011;Yang,2013)二语水平更高的学生可能会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中获得很大的信心,他们的二语水平和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Maclntyre et al,1999)相反,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这可能会阻碍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Yiqian Cao,2011)从师生访谈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特别是听、说能力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不多,语法掌握不好,发音不准,有时听不懂老师的提问,很难用英语组织语言,害怕说错英语被嘲笑,因此不愿在课堂上说英语四、 结论与启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了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较低,且课堂内交际意愿强于课堂外交际意愿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更愿意用英语交流,英语交际意愿和英语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教师在今后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

      由于高職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听说方面为了减少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英语教师可以放慢语速、重复关键词、写出生词或利用手势语让学生听懂同时,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当学生犯错时,告诉学生这是正常现象,每次只纠正学生一个错误,切不可纠正过多打击学生信心只有在这种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意愿,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2. 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视听网站,开放语音室、VR实训室,布置有趣的课后活动,组织各种英语竞赛,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3. 帮助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英语水平研究表明英语水平是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因素之一,英语水平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Oxford(1995)研究发现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语言学习成功之间有明显关系,积极运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知,组织学生分享和讨论学习方法,制定学习目标等,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参考文献:[1]Yashima,T.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Japanese EFL contex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2,86:55-66.[2]彭剑娥.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94(4):260-265.[3]吴旭东.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J].现代外语,2008,31(3):280-29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