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pptx

38页
  • 卖家[上传人]:ow****3
  • 文档编号:598959185
  • 上传时间:2025-02-2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86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8/1/2011,#,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目录,CONTENTS,生物分子基础,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基本规律与遗传物质,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方法,01,生物分子基础,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链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01,02,03,0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分为DNA和RNA两类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连RNA通常为单链结构,可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局部双链或高级结构核酸在生物体内承担着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表达等重要功能核酸结构与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具有储能、保温、保护和支持等作用。

      糖类和脂质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生物体的能量平衡和生命活动糖类、脂质及其作用,03,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细胞信号传导、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的基础01,生物大分子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等02,这些相互作用力在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02,细胞结构与功能,01,02,03,04,细胞膜组成,细胞膜功能,细胞壁组成,细胞壁功能,细胞膜与细胞壁组成及功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作为细胞边界,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维持细胞形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参与细胞间的连接和交流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核糖体,01,02,03,04,05,由内外两层膜包裹,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由内外两层膜包裹,内含基粒和基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由单层膜包裹的囊泡状结构,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细胞器种类、结构和作用,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等。

      遗传物质存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遗传信息的表达,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实现细胞核与遗传物质存储,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细胞器种类,繁殖方式,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生物有多种细胞器原核生物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真核生物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区别,03,遗传基本规律与遗传物质,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遗传基本规律概述,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的结构,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相连DNA双螺旋结构,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包括解旋、配对、合成三个步骤,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NA复制过程,DNA结构与复制过程,转录水平调控,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控制mRNA的稳定性、翻译起始和翻译速率等来实现基因表达的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表观遗传调控,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来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方式不改变DNA序列本身通过控制转录过程来实现基因表达的调控,包括转录起始、延伸和终止等阶段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基因内部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类型,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基因突变,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现象,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等类型基因重组,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体外对DNA分子进行切割、连接和重组等操作,然后将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基因工程,突变、重组和基因工程,04,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1,2,3,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认为生物可根据环境变化改变体型和习性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解释了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机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实质和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发展历程,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物种概念与形成,分类学原理,系统分类方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等特征进行分类,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运用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更为精确和科学的分类03,02,01,物种形成与分类学原理,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特征,其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生态系统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生态平衡与调节,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包括生境的丧失、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法律法规、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05,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功能,人体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如抗体、补体等,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负责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维护人体健康。

      隔离和治疗患者,对携带者进行管理和教育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毒和灭虫,个人防护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早期筛查和干预,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率综合治疗和管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结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药物作用原理,药物合理使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监测,药物作用原理及合理使用,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遵循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不良反应药物通过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或细胞代谢过程发挥治疗作用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避免药物配伍禁忌06,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定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动植物和微生物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特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智能农业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的原理,0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02,抗虫、抗病、抗逆等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03,潜在的生态风险、食品安全问题等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定义,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步骤,外植体选择、消毒、接种、培养、移栽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培育、新品种选育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方法,微生物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产品种类多等同时,发酵工程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微生物发酵工程的优点,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功能,通过发酵过程生产人类所需的食品或工业原料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定义,酿造、面包制作、酸奶生产等微生物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07,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方法,了解各部件名称及作用,如目镜、物镜、载物台等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掌握正确的取镜、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学会调节焦距和光线强弱使用步骤与调节方法,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损坏显微镜;定期清洁保养,确保仪器性能良好注意事项与维护保养,显微镜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合理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实验设计原则和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设计原则,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步骤科学探究过程,掌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法论,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点,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如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创新思维在解决科学问题、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