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例小学生学习分心问题的个案辅导.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602806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例小学生学习分心问题的个案    口王春玲[Keys]学习分心;条件性情绪;认知调整;放松训练;元认知技术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问题分心是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现象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摆弄文具等,经常的学习分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在传统理念中,家长、老师都认为这一问题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渐渐地消失也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分心是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没有目的性或因长期的学习失败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效能感降低等原因造成的金洪源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分心是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来访者基本情况小刚(化名),男,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聪明、好动,各门学科成绩均在70分左右小刚的父母是商人,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于是请一位50多岁的姥姥(自家亲戚)长期照顾孩子,孩子对姥姥很认可姥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来小刚,并对小刚有很高的期望。

      小刚刚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刚的成绩逐渐下滑姥姥非常焦虑、自责,一度想要放弃对孩子的监管,经小刚父母的再三挽留,才勉强留下来访时姥姥认为小刚之所以成绩下降是他的父母过于溺爱造成的,并为自己不能与小刚的父母有效沟通从而影响了她对小刚的教育而感到懊恼 (以下家长指的是姥姥)二、问题行为表现及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1.问题行为表现在校表现:听课和自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时常有小动作或钻到课桌下玩,老师讲课时随便插话,影响课堂纪律,经常被老师批评;下课经常挑逗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较差在家表现:一提到作业就烦躁,发脾气,写作业时频繁上厕所或吃东西,甚至经常摆弄手指或脚趾长达两三个小时已经小学四年级,还得家长看着学习,而且经常为了不写作业与家长吵闹或干脆拒绝写作业本人自诉:也想学习,但是一学习就烦,也知道家长是为了我好,但就是不愿意学习2.心理机制分析小刚的学习分心就是由于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学生的不良互动方式导致的小刚刚入学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长感到满意,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增多了,家长对小刚有着很高的期望,当看到孩子作业出现错误时,就开始指责、惩罚,遭到批评、惩罚的小刚便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

      随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家长更加烦躁、自责,于是加强对小刚的管教和惩罚力度,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导致小刚和家长都在学习情境中建立起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两人的消极情绪互相影响,形成了恶性增强循环系统 (如图1)小刚先是受家长时偶尔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在学习中大脑处于某种程度的暂时低能的状态;而暂时的大脑低能状态下产生的消极情绪会与当时的学习情景之间建立起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一进入学习情境(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出现学习分心(R),如摆弄手指、吃东西、频繁上厕所等 (如图2)在小刚条件性情绪产生的同时,家长也出现了监督小刚学习情境下的条件性情绪随着小刚学习成绩的下降,家长过程中满意度逐渐降低,随之产生的焦虑、烦躁、自责等消极情绪与当时小刚学习的情景建立起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每当小刚学习时(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便会严厉地批评指责小刚(R),同时家长又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小刚,产生自责情绪(E’),加重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E),形成恶性增强循环系统 (如图3)三、干预技术的设计及实施如上分析可见本案例存在两个主要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循环系统,即家长孩子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循环系统和不良情绪的负作用影响小学生学习分心形成的循环系统。

      这两个循环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加强的其中小刚的条件性消极情绪主要受家长时的条件性消极情绪影响,如果家长的消极情绪消除了,小刚的恶性循环系统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改变家长的消极情绪是本案例的关键1.认知调整(1)对家长的认知调整第一次,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的实质及成因,分析孩子学习分心产生的心理机制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态度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作用,促使其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第二次,认知调整,主要针对家长上次回去后应用新理念和新方式孩子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肯定和反馈,增强家长在孩子学习时的自信心并针对家长在遇到孩子学习出现错误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认知指导,改变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观念第三次,认知调整,针对家长担心愧对孩子父母的重托,期望得到孩子父母的认可、理解与配合的情况,对家长进行了认知调整,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学习的现状,父母对家长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使家长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也开始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2)对小刚的认知调整07年9月21—22日连续两次认知调整,与小刚一起探讨学习的意义,分析玩与学习的重要性和时间的分配,用举例子的方式帮他分析了学习分心的原因。

      帮助他树立近期的目标,共同进行了现场的学习方法的演练并与其讨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使他能够理解家长的行为2.放松训练(1)对家长进行心理放松训练07年9月21日家长第二次来访,针对家长在孩子学习时遇到孩子学习出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问题,运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并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帮助家长消除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先让家长想象自己孩子学习成功时的情景,在获得平静、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引导她想象自己正心平气和,用微微愉快的心情耐心地小刚学习的情景根据交互抑制原理,使新建立起来的适应性条件性情绪代替了原有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同时教给家长自我调整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运动等2)对小刚的行为干预07年9月23日~9月26日,每天对小刚进行局部大块肌肉放松训练,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并在放松过程中使用暗示性引导语,巩固认知调整的内容,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与兴奋度同时指导他掌握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四、的效果07年9月23日第一次行为后,老师反映小刚变化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课了,写作业效率提高了,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07年9月26日,小刚同班同学反馈,小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下课不再挑逗同学了,写作业时特别认真,很少东张西望。

      他的同桌这样说:“小刚现在变化太大了,他再也不来烦我了,我真高兴,我们有时还一起讨论问题小刚自己说:“老师,我成功了,真高兴07年9月27日,家长反映自己现在孩子学习时情绪很稳定,遇到孩子学习困难时,能主动地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小刚是爱学习的孩子,我要耐心地帮助他,他一定能成功”现在她发现小刚写作业越来越快,越来越认真,她很高兴有时她还抽出时间与小刚一起打打羽毛球家长还用书信的方式与小刚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并进一步得到小刚父母的肯定和支持,提高了她孩子的自信心老师反映小刚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写作业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并且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了,老师还发现他开始帮助班级值日生工作08年1月11日家长反馈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小刚的期末考试成绩从原来的70分左右提升到90分左右并且能随时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08年5月,班主任反映小刚在班级中能主动帮助同学,朋友越来越多成绩在稳步提高五、讨论与思考1.对小学生的认知调整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是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具有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等年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时可以结合其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更易于被其接受2.要关注家长的情绪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影响作用小学生学习分心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家长的行为直接相关——由于他们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或成绩,常常会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并伴随消极的行为表现,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家长期待的状态,就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情境下建立起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导致学习低效或学习分心因此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必要的3.要坚持跟踪指导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对小学生个案要注意跟踪反馈,反馈时间由短到长,三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小学生的积极行为,同时还要根据其成长的需要,输入新的知识咨询老师应指导家长、老师注意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契机4.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中的作用本案例中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因为看到了条件性情绪这个核心变量,所以使得问题的产生原因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从而快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并看到了行为背后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知识要素,利用了放松训练这种高效的暗示性学习方式,使得问题得到了较快、较好的解决。

      点评问题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当前问题作错误的心理机制解释和采用错误的干预方法本案例作者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首先分析案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抓住影响学生学习分心问题恶性循环系统的杠杆解,即家长学生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然后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案例分析中作者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现出者的智慧与创作性,将元认知技术灵活地应用到小学生心理过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何正确对待此问题,可以说该案例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点评人:金洪源,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 (稿件编号:100915013)Reference:[1]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116001,电邮:dlqnxl@)编辑/何妍 终校/于洪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