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污泥处置技术方案.docx
56页xxxxx污泥处置项目技术投标文件9 / 57(一)技术方案目录(一)技术方案21. 设计方案51.1项目概况51.2污泥干化及焚烧工艺51.2.1污泥干化加热方法:61.2.2污泥干化的热源61.2.3污泥干化的系统组成:71.2.4焚烧工艺81.3污泥处理要求81.4 艺设计依据91.4.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91.4.2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91.4.3设计原则101.5工艺流程及说明112. 优化方案122.1厂址122.1.1总图布置122.1.2 J "区道路和运输132.1.3结构设计132.1.4 F区道路、大门、围墙132.1.5 1艺设备优化133自动化设计203.1自控系统203.1.1 概述 203.12自控仪表系统方案203.1.3中心控制室主站233.1.4控制系统软件243.1.4 接地 273.2闭路电视监视系统294主要设备的采购计划安排294.1项目主要设备采购计划表295工艺设计325.1干化工艺325.1.2干化过程325.1.6选型计算325.2焚烧匸艺355.2.1 Z艺设计355.3烟气处理工艺375.3.1除尘系统385.3.2双碱法脱硫405.3.3活性炭吸附法脱氮425.4灰渣处理系统435.5主要设备一览表436.技术经济指标447成本概算457.1设备投资概算表457.2 建投资概算表467.3其他费用投资概算表478. 项目成本估算498.1项口建设投资498.1.1劳动定员498.1.2 土建及设备投资概算508.3设备投资表508.4其他费用部分518.5工程总投资528.2运行费用估算538.2.1基础数据538.2.2成本计算538.2.3年运营成本539. 项目工期计划559.1项目工期计划表551 .设计方案1.1项目概况项I」名称:XXXXXX污泥处置厂项目规模:100吨/天(按80%含水率计)项目占地:12.34亩1. 2污泥干化及焚烧工艺生活废水污泥按含有的主要成分来进行分类。
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两大 类生物法污泥为有机污泥.是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典型的有机污泥是剩余生 物污泥.此外还有油泥及废水中固体有机物沉淀形成的污泥等有机污泥的特性 是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污泥颗粒细小,往往呈絮凝体状态,相对密度 小含水率高,持水性强,不易下沉、压密、脱水,流动性好,便于管道输送 无机污泥是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亦称泥渣,为化学处理方法产生的污泥,如混 凝沉淀和化学沉淀物无机污泥的特性是相对密度大、团体颗粒大,易于沉淀、 压密、脱水,颗粒持水性差,含水率低,污泥稳定性好,不腐化,流动性差,不 易用管道输送热干化是利用热能将污泥烘干干化后的污泥呈颗粒或粉末状,体积仅为 原来的1/5〜1/4而且lh于含水率在10%以下时,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而避免产品 发霉发臭,利于储藏和运输热干化过程的高温灭菌作用很彻底,产品可完全 达到卫生指标并使污泥性能全面改善产品可作替代能源,但是需要说明的是 污泥热干化仅使污泥中的水分得到缩减,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并没有减少故其 并不是稳定化处理干化处理技术耗能量过高,应用于生活污泥处理成本较高如果稳定化匸 艺中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能够充分利用,可以考虑使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 来辅助干化污泥,达到以废治废的LI的。
1-2.1污泥干化加热方法:污泥干化的加热方式:直接干化和间接干化干化是依靠热量来完成的,热量一般都是能源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生的热量 存在于烟道气中,这部分热量的利用形式有两类:(1) 直接利用:将高温烟道气直接引入干燥器,通过气体与湿物料的接触、 对流进行换热这种做法的特点是热量利用的效率高,但是如果被干化 的物料具有污染物性质,也将带来排放问题,因高温烟道气的进入是持 续的,因此也造成同等流量的、与物料有过直接接触的废气必须经特殊 处理后排放2) 间接利用:将高温烟道气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传给某种介质,这些介 质可能是导热油、蒸汽或者空气介质在一个封闭的回路中循环,与被 干化的物料没有接触热量被部分利用后的烟道气正常排放间接利用 存在一定的热损失对干化工艺来说,直接或间接加热具有不同的热效 率损失,也具有不同的环境影响,是进行项目环评和经济性考察的重要 内容直接加热形式中热源烟气直接成为介质.其热效率接近燃烧效率 本身其余加热形式均是通过换热设备将热传给某种介质的间接加热 烟气可以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给空气,空气作为换热介质与湿物料进 行接触烟气可以提高热交换器将热传递给导热油或蒸汽,然后利用导 热油或蒸汽来加热金属或匸艺气体,由金属热表面或工艺气体与湿物料 进行接触。
这两类换通过热交换器的换热均形成一定的热损失,一般来 说在8-15%之间1.2.2污泥干化的热源干化的主要成本在于热能,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选择和利用恰当的 热源干化工艺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其可利用的能源来源有一定区别,一般来说 间接加热方式可以使用所有的能源,其利用的差别仅在温度、压力和效率直接 加热方式则因能源种类不同,受到一定限制,其中燃煤炉、焚烧炉的烟气因量大 和腐蚀性污染物存在而难以使用,蒸汽因其特性无法利用按照能源的成本,从 低到高,分列如下:(1) 烟气:来自大型工业、环保基础设施(固废焚烧炉、电站、窑炉、化工 设施)的废热烟气是零成本能源,如果能够加以利用,是热干化的最佳 能源温度必须高,地点必须近,否则难以利用2) 燃煤:非常廉价的能源,以烟气加热导热油或蒸汽,可以获得较高的经 济可行性尾气处理方案是可行的3) 热干气:来自化工企业的废能4) 沼气:可以直接燃烧供热,价格低廉,也较清洁,但供应不稳定5) 蒸汽:清洁,较经济,可以直接全部利用,但是将降低系统效率,提高 折旧比例可以考虑部分利用的方案6) 燃油:较为经济,以烟气加热导热油或蒸汽,或直接加热利用7) 天然气:清洁能源,但是价格最高,以烟气加热导热油或蒸汽,或直接 加热利用。
所有的干化系统都可以利用废热烟气来进行其中,间接干化系统通过导热 油进行换热,对烟气无限制性要求;而直接干化系统巾于烟气与污泥直接接触, 虽然换热效率高,但对烟气的质量具有一定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含硫量、含尘 量、流速和气量等只有间接加热工艺才能利用蒸汽进行干化,但并非所有的间 接工艺都能获得较好的干化效率1.2.3污泥干化的系统组成:—般来说,干化工艺需要配备以下基础配套设施,但根据工艺可能有较大变 化:(1) 冷却水循环系统:用于干泥产品的冷却等(2) 冷凝水处理系统:工艺气体及其所含杂质的洗涤等;(3) 工艺水系统:用于安全系统的自来水(4) 电力系统:整个系统的供电(5) 压缩空气系统:气动阀门的控制(6) 氮气储备系统:干泥料仓以及工艺回路的情性化;(7) 除臭系统:湿泥料斗、储仓、工艺回路的不可凝气体的处理(8) 制冷系统:导热油热量撤除(9) 消防系统:为整厂配置的灭火系统和安全区1.2.4焚烧工艺污泥焚烧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量化它既为解决污泥的 出路创造了条件,乂充分消耗了污泥中的能源,且不必考虑病原菌的灭活处 理污泥焚烧的热能可回收利用,有毒污染物被氧化,灰烬中的重金属活性大 大降低回。
缺点是高成本和可能产生污染废气、噪声、震动、热和辐射随着 将一•氧化硫等作为大气污染控制物,将对污泥的焚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1.3污泥处理要求(1) 污泥处理、处置应实施全过程管理,并体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 的原则,在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下,实现污泥的综合利用,回收和 利用污泥的能源和物质2)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优先选择污泥源头削减、污泥稳定化和能源回收 等污泥处理工艺,降低总体运行费用和能耗,减轻末端污泥处置的负荷, 缓解污泥在处理和处置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3) 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应首先根据生活污泥 的性质和特点、当前的处理水平和污泥处理厂技术情况、消纳途径和消 纳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污泥最终处置或综合利用方式,然后经 严格的技术经济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选用合理的处理、处置工艺4) 应依据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规划的要求,对污泥进行区 域性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 确保污泥的最终安全处置5) 污泥应以最终安全处置为目标,鼓励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和处置,鼓励 以政府采购为主导的污泥土地利用,限制性的采用填埋和农业利用技术。
在土地资源紧张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选用干化、焚烧技术,污泥 焚烧灰渣应优先考虑综合利用1.4工艺设计依据1.4.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11.26);(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11) 《建设项I」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3.20):(12)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号;(1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2005.12);(14)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建设 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令2007年第8号,(2007.5.1):(15)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8.1):(16)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1999.10.1);(17)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3]199号):(18) 《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3] 25号);(19) 《生活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 118号。
1.4.2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KT2.1-9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OO8);(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5) 《生活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8年第14号):1.4.3设计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 从实际情况出发,釆取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既考虑近期建设乂 考虑远期发展,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乂最大 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 根据设要求,所选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 可毒、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 运行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