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水经注》中体会郦道元写景文字的精彩.pptx
13页从水经注中体会郦道元写景文字的精彩 以三峡孟门山为例 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关于水经注 优秀的写景文字离不开多种表现手法、修辞的运用,那么三峡中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修辞? 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 铺垫象征 、对比、衬托(烘托)、欲扬先抑 、前后照应、正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用典、白描、开门见山、点面结合 、以小见大 悬念 伏笔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问 反语 引用 对比 双关 对偶 设问 任务一:小组讨论三峡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修辞 表现手法 正侧面描写写山:正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水:正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侧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写秋景凄凉:正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侧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直抒胸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动静结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修辞夸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衬托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引用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任务二:小组讨论孟门山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修辞。
表现手法 正侧面描写写山:正面:夹岸崇深,倾崖返捍 侧面: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写水:正面:浪急: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浪高:崩浪万寻,悬流千 丈.颓叠 侧面: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 窥深悸魄 动静结合倾崖返捍(崖岸即倒但又坚实)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石欲落但又可靠)修辞夸张浪高: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对比衬托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引用山海经淮南扬穆天子传慎子 任务三:小组讨论三峡孟门山有何不同之处 示例1、三峡中写景按夏春冬秋四个季节不同时期的景色,而孟门山中没有提到四个季节2、孟门山中开头大量引用来突出孟门山的著名,受人重视,还运用比喻来突出孟门山水流的迅疾,汹涌 任务四:活学活用根据本节学到的写景方法,学着写一段写景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