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439856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0.92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高新伟 曾 娇[摘 要] 东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平衡;依靠石油资源建立起来的工业经济体系,其发展随油田衰竭全面放缓;油田服务业的内部化及历史原因导致第三产业相对滞后,总量不到山东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由于地域和交通的限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城镇化水平低发展东营县域经济,必须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现有的特色优势[关键词] 东营;县域经济;对策[]F127.522DY[]A[] 1673-5595(2009)06-0041-(05)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区域经济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再次,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1]东营市油地经济结构单一,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投入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后发展地方经济主要还是依靠县域经济的发展一、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一)县域经济整体水平不高1.位次比较根据2009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山东有25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尤其是龙口市在百强县中排第11名,荣成市第12名而东营市只有广饶县进入百强县,但该县总体位次很靠后,2006年排第93名,2007年第81名,2008年第77名,2009年第73名虽说广饶县整体排名近几年上升比较快,与荣成市的差距在缩小,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却依然很大,见表1同时,2009年广饶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山东县域经济中排第21名,发展相对滞后2.发展水平比较(1) 与威海及整个山东县域经济的对比除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外,东营县域经济的其他指标都低于同期山东县域经济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只有平均水平的30%~40%左右,见表22) 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对比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全国百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别为314.90亿元、16.7亿元和7.590元,东营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别为190.50亿元、7.9亿元和6.576元,分别为百强县的60.5%、47.31%和86.64%。

      ①(3) 与东营市总体水平的比较占全市土地面积63.2%的东营县域三县,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全市的56.09%和66.4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仅为全市的36.52%、25.6%和29.37%县域经济对东营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②(二)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主要经济指标对比2008年经济总量GDP,广饶320亿元,垦利160亿元,利津100亿元从2004年到2008年东营县域经济强弱县人均GDP的倍数呈上升趋势2004年强县广饶是弱县利津的1.78倍,到2008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2.18倍2008年,三县地方财政收入7∶3∶2,差距在3倍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8∶1,差距在3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1,差距也在3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3东营除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大以外,其他都是强县是弱县的两倍2.三次产业发展状况通过经济分析可以看出,广饶县无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比率都比较高,高于其他两县从第一产业来看,广饶县2004—2008年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增长比较快利津和垦利县都有下降的趋势。

      从第二产业来看,东营三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比率大约22%,呈现下降趋势从第三产业看,广饶县发展比较好,增长速度快,增长比率也比较高垦利县有下降的趋势,利津县近三年增长也比较缓慢广饶能进入县域经济百强主要靠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提升三)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东营与山东、威海县域三次产业结构对比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东营县域经济第二产业过重,第三产业过轻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山东县域16.34个百分点,低于威海县域16.24个百分点,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比重只有山东省平均值的一半四)城市化水平严重偏低东营县域城镇化率从2005到2008年一直在14%左右徘徊,变化不大与山东县域经济第一强市威海市相比,差距特别大,从2005到2008年威海县域城镇化率比东营城镇化率分别高出24.48、37.42、37.97和37.83个百分点,东营县域城镇化水平只有威海的1/3由于东营市是依托胜利油田而建成的资源型城市,受生产条件的约束,所以产业布局不集中,居住相对分散,城市人口聚集度低再加上东营市建市历史较短,人口基数小,城市人口总量少,缺乏能够有效吸引境外人士的条件,聚集人流的引力不强,外来流动人口少,服务业缺少大发展的条件和动力,难以聚集人气和商气。

      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低的聚集度,影响了对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2](五)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东营和山东县域经济强市威海都属于山东沿海城市,但两者对外开放水平相去甚远东营县域出口总额从2004到2007年增长比较快但威海2004到2007年的县域出口总额分别为东营县域的5.74倍、4.81倍、3.42倍和2.45倍东营2004到2007年县域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是威海县域经济的8.38%、2.96%、4.4%和5.92%③二、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一)建市时间不长东营这个1983年才设市的城市,由于受土地盐碱化、淡水资源缺乏以及黄河改道和泛滥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发展严重受限在盐碱地上建立起来的东营,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第三产业起步更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比较低二)过分依赖石油资源东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石油以及由石油而发展起来的相关化工产业,其他产业的发展非常薄弱东营市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胜利油田以及靠油田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这导致了东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不是很高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1.服务业体制的制约一是胜利油田服务行业存在限制进入和垄断现象,导致服务供给质量差、价格高,企业大包大揽,抑制了需求。

      二是由于就业压力,许多企业将本来应该由专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以达到安置富余职工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三是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导致消费者倾向为未来进行储蓄而不愿增加当期消费2.市场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性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主要表现: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还不健全,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还存在,且各级政府管理的服务价格仍然偏多二是一些服务行业尚未进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发展轨道,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经济效益亟待提高;福利型、事业型的服务业单位还很多,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的步伐不快三是发展环境不宽松,服务业很多行业的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缺乏规划和规范,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配套在服务业用地、用水、用电等诸多方面存在歧视性政策3.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东营服务业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仍然不尽合理这主要表现在:相对于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快速增长,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内部传统行业比重仍然偏高,相对于东营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如旅游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人才资源等,开发利用不够,蕴藏的巨大经济潜能未充分发挥出来;金融保险、运输邮电等行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与东营的优势和潜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在服务业中,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运作也还不是十分规范另外,零售、餐饮娱乐、旅游等流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传统的运作方式仍为其主要特征传统的分配、消费方式,如福利制度、社会服务体系、城乡壁垒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业发展[3]4.服务型人才缺乏受服务业人才职业化机制不畅的制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一支能够熟练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在信息、物流、会展、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区位偏僻,交通不便首先,东营属于沿海城市却并不具备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优势面海傍河、坐拥港口、拥有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世界上所有大河三角洲得以快速、优先发展的天然优势,而黄河三角洲恰恰缺少黄金水道和港口黄河流经利津和垦利县,并在垦利入海,但黄河不能通航,而且沿海水深不够,触礁危险性高,垦利和广饶地区港湾狭窄,不具备建立港口的条件东营港虽然正在建设当中,但沿岸的货运、客运量与其他港口城市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其次,东营地处山东省的北部,地理位置比较偏,铁路发展比较滞后,没有有机并网且过路车次少,难以形成流动通道。

      航班通行地区有限,至今还未开通国际航班,不利于外资的引进再加上信息比较闭塞、运输成本比较高、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地广人稀等特点,都不利于大型经验交流会、贸易洽谈会的举办以及大型项目的引进五)制度和体制的制约一是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进城落户比较困难二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不仅数额少而且很难到位三是教育培训制度中,农村不仅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低,而且进城后的职业培训得不到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的流动和城镇化的发展四是行政制度上县级政府缺乏自主权,而且上级审批层次过多,部分县级发展资金被县级政府截留五是金融体制上县级金融机构缺乏自主权,且对县级企业贷款条件严格,农村资金以各种形式被抽走,农村信用社势单力薄等六)人才的制约东营市是仅有183万人口的城市,中心城人口仅有51万,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1.2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5%东营市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343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7%,特别在企业,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全部是外聘人员人才观念上,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而轻本地人才的开发;重高层人才的管理,轻基础人才的培养由于东营市的知名度小,吸引力弱,人才引进工作十分困难,本地人才外流现象却非常突出。

      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财政投入明显较少,政策支持不够,仅仅是给予引进人才几万元的安家补助和每月几百元的特殊津贴县域配套设施和发展空间与市区差别更大,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弱,高素质劳动力更短缺,发展后劲不足[4]三、东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首先要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强县指通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来逐步改变单纯依靠石油资源的工业发展格局,提高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要利用东营这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契机实现石油产业的优势延伸和优势再造,同时要把石油化工产业作为转型的基础产业加快实施,做大做强石油装备产业是东营市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球制造业争夺的市场焦点东营市发展石油装备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胜利油田这块实验与展览基地,同时又起到市场支撑作用东营市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石油装备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使之与石油开采、石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