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秋期单元题九年级语文(上期)单元试题答案.doc
6页宜宾县2014年秋期九年级语文单元试题参 考 答 案第一单元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略 2.C 3.B 4.D 5.C 6.B 7.略8.注意“人生”与“网”的联系示例:(1)人们生活在一张人际情感的“网”中,有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们在这张网中找到自己的港湾与归宿2)人际交往中的关系网.使人生变得复杂起来.甚至隐藏着不可公开的交易二、阅读理解(45分)(一)(12分)9.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10.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蓓蕾”、“夕阳”等意象,它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和“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了朦胧深远的意境11.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帐、失意等情思二)(18分)12.老师的粉笔13. 智慧和心灵14. 各种颜色的粉15. 排比,设问16. 略 17.略(三)(15分)18. 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对小男孩子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满分3分)19. 要点:①老婆婆不知道我是故意的;②老婆婆怕“我”受到孩子父母的责备而难堪;③老婆婆是个宽厚善良的人。
每点1分,满分3分)20. 性格特点:天真(顽皮或单纯)、善良、怯懦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性格特点2分,描写人物的方法1分,满分3分)21. 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③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点1分,满分3分) 22. 要点: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便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每点1分,满分2分三、写作(50分)(按照中考作文标准给分)第二单元一、 积累与运用(35分)1.(6分)(1)mào huī (2分)(2)缀 陶冶 (2分)(3)A:闲淡宁静 B:滋润 (2分)2.(2分,任选一句修改)(1)福州警方将全面排查并整治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的问题3.(3分) C4.(6分)示例: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每句2分)5.略6.(10分)略二、阅读理解(35分)(一)(5分)7.宏大壮观 渴望报效朝廷8.作者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运用典故,是表达委婉含蓄。
二)(16分)9.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实现了转变 10.①“淡淡地”用得好,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漠不关心2分) ②“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充满”只是满的意思,(1分)“溢满”的程度更高,用溢满更能表现小女孩无比幸福(1分) 11.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1分)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动2分) 12.略评分要点:写出女孩受冷落的忧郁得2分,写出女孩的渴望及期盼得2分) 13.议论(1分) 抒情(1分) 仿写:略(2分) 14.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1分)应该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2分)坚韧不拔,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分)(只要答出上述要点就按点给分)(三)(14分)15.(4分,写出两点即可)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充当论据16.(6分)莫言从放牛娃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切皆有可能17.(4分)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三、写作(50分)(按照中考作文标准给分)第三单元一、(30分)1.略 2.C 3.D 4.D 5.D 6.A 7.(1)答案示例:①青春的魅力 ②珍惜青春,笑看生活 ③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④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答案示例:举行“青春宣言”演讲赛 组织“青春名言”交流会(3)答案示例:拥有了友情,就拥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 拥有了友情,就拥有了一份快乐和温馨。
二、(40分) (一)(5分)8.“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词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二)(18分)10.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的学生张星在新来的女教师的信任和帮助下转变了生活态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最终成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花匠意思对即可) 11.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12.篇末点题,总括全文,突出“风信子”在张星人生中的重大意义,以及他念念不忘的感恩情怀13.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讲究教育方法,懂得信任自己的每一 位学生,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她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永远都值得尊敬言之有理即可)14.答案示例: 妈妈,我爱您,祝您永远年轻美丽我将永远铭记您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三)(17分)15.(4分)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每件事2分)16.(4分)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以上五个方面能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17.(5分)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2分) ②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
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3分)意对即可)18.(3分)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分),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答到一点即可)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2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2分)三、19.作文(50分)(按照中考作文标准给分)第四单元一.1、略 2、B 3.D 4. B 5.C(A动宾搭配不当,把“是”改为“有”;B语序不当,把“增长知识”与“提升自 我”对换;D成分累赘,删去“和生活” 6. DACB 7.⑴(A.解释:喜欢、爱好;反义词:厌、恶、憎;B.解释:有益、健康;反义词:坏) ⑵ D ⑶A李逵 B武松二.(一)(5分)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分)9.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3分)(二)(12分)10.我们要勤俭节约11.示例一:方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的相关数据,充分证明全民勤俭节约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示例二:方法:比喻论证作用:把“勤俭节约”比喻为“掘井 采矿”,生动形象地论证勤俭节约是汇集财富是渠道与积累财富的平台12.C13.示例:我有时吃东西感觉不对口味就扔了;有时怕老师发现,往往在打上课铃时将吃了一半的雪糕扔掉现在想想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应该珍惜食物,避免浪费现象三)(12分)14.读书使人优美文章开头列举生活中一些人们使用万千手段使外表变得美好的方法(或人们关心的生活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更好地突出自己的观点15.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能使人优美(或美好)的观点 16.读书能使人养成洗耳倾听的习惯和姿态,让人神采倍增;读书能使人会心展颜,而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和温暖,而且物美价廉利于储存,还能重复使用;读书使人自知,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会让你的红唇胜过任何颜色的涂抹,更加光彩夺目或①专注倾听,可让人神采倍添;重视他人,可使双眸别具魅力;②微笑(乃至哭泣)可传达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③自知使你表达他人的聪慧和自己的理解,让你红唇更光艳夺目. 17.答案示例: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文明;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文静;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智慧等等。
只要能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出读书的作用即可(四)(16分)18.(4分)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分别给2分)19.(4分)答: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2分)20.(4分)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答出压力2分,答出支持和安慰2分) 21.(4分)答:“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三、22.写作(50分)(按照中考作文标准给分)第五单元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嗔 梓 聒 谮 2.D 3.⑵⑴⑷⑶4.D 5.略 6.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⑵《儒林外史》 吴敬梓 范进中举发疯 封建科举制度 ⑶曹雪芹 《红楼梦》二、阅读理解(50分)(一)(16分)7.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8.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美貌,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9.第一问: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志,又暗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第二问:生态的转变,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10.不希望用意一是表现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显示自己的地位11.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精明能干的特点二)(13分)12.这里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长大后外出谋求发展”、“孩子成为父母后又关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循环的过程 13.B14.两个比喻句:“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因为我是一粒树种……”好处;语言含蓄,生动形象15.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