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初中阶段性教学成果评估 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19页初中阶段性教学成果评估八年级数学学科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6,,则不可能是()A. B. 6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由题意知,,即,然后判断作答即可.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6,,∴,即,∴不可能是,故选:D.2. 下列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作答即可.A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叠合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故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叠合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故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叠合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据此求解即可.解: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特点,熟练掌握坐标变换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倍还小,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与边数无关,多边形的外角和是,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倍还小,列方程求解即可.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由题意得:,解得:,故选:C.5. 五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 )条A. 2 B. 3 C. 4 D. 5【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关键是掌握多边形的对角线的算法.利用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条对角线.而每条重复一次,所以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为:,且为整数)计算.解:五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故选:D.6. 如图,与关于直线对称,且,,则()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求得的度数,然后在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解:依题意,得,,则中,.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理解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是本题的关键.7. 已知点F是的重心,连接并延长交于G点,过点F作直线分别交于D点、E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心的概念,掌握重心的定义是解题关键,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即可.解:点F是的重心,是的中线,,故选:A.8. 点(3,﹣5)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 )A. (﹣3, 5) B. (3,﹣5) C. (﹣3,﹣5) D. 以上都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解:点(3,-5)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9. 如图,在中,是高,是角平分线,是中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线、角平分线和中线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分别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意义及平分三角形面积判断A和D;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判断B;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意义可判断C.解:∵是中线,∴,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是高,∴,∴,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是角平分线,∴,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0. 如图,A、B在方格纸的格点位置上,在网格图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它们所构成的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格点C共有的个数为()A. 6个 B. 8个 C. 10个 D. 12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找出C点的所有位置即可.解:如图所示:这样的格点C共有10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画轴对称图形,解题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如图,已知于点C,于点D,,则的度数是_________.【答案】##56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同角的余角相等,先证明,可得,从而可得,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是解题的关键.解:∵,,∴,∴,∴,∵,∴.故答案为:.12. 空调安装在墙上时,一般都会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固定,这种方法应用的几何原理是________.【答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即可.解:∵空调安装在墙上时,采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支架方法固定,∴这种方法应用的几何原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3. 如图,△ABC中,,CD是AB上的中线,AC=8,BC=6,则△ACD的面积为_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C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计算即可求解.解:∵∠ACB=90°,AC=8,BC=6,∴△ABC的面积=×8×6=24,∵CD为△ABC的中线,∴△ACD的面积=×△ABC的面积=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掌握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的关键.14. 如图,,垂足分别为B、C.,与交于点F.连接,则图中共有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答案】5##五【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证明则,,再证明,则,得到,即可证明,则;证明,,即可得到答案.∵,,∴在与中∴∴,,在与中∴,∴,∴,在与中∴,∴;∵∴,∵,∴,∴全等三角形有,,,,,共5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5.15. 如图,在五边形中,,,在边上分别找一点M,N,连接,则当的周长最小时,求的值是________.【答案】##80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作点关于的对称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当的周长最小时,周长为,再由对称性可得,则可求.解:作点关于的对称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当的周长最小时,不等式取等号,即周长为,,、、共线,、、共线,,,,,,,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8道题,共70分)16. 如图,已知,求作一点,使到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要求: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分别作出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所求.如图:画出的平分线,画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则点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复杂作图,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是解题关键.17. 如图,在中,,,平分.求和的度数.【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知识.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最 后 根 据 三 角 形 的 外 角 性 质 求 出 .解:,,,平分,,.18.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DAB的平分线,请你说明它的道理.【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AC为公共边,其中AB=AD,BC=DC,利用SSS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在△ACD和△ACB中,AD=AB,CD=CB ,AC=AC.∴△ACD≌△ACB.∴∠DAC=∠BAC,∴AE是∠DAB的平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这种设计,用SSS判断全等,再运用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19. 如图,是角平分线,,垂足为,,.(1)与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2)若的面积为,求的长.【答案】(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过点作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与的面积之比;()根据()求出的与的面积之比,得到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DE;【小问1】解:过点作于,∵BD平分,,,∴,∴,∴与的面积之比为,故答案为:;【小问2】解:∵,∴,∵,∴.20. 如图,在和中,(1)求证:;(2)若,求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4cm.【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于(1),先证明,可得,即可得出答案;对于(2),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再说明,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小问1】在和中∵∴,∴,∴;【小问2】∵,∴.∵,∴,∴21.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2)连接AF,求证:AF=CF.【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D为BC的中点得出CD=DB,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垂直、平行的性质得出BF=DB,∠CBF=∠ACD,由BC=AC,即可证出(SAS);(2)由(1)得△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BE垂直平分D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证明:(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CB,∠CBA=∠CAB=45°,∵DE⊥AB,∴∠DEB=90°,∠BDE=45°,又∵BF∥AC∴∠CBF=90°,∴∠BFD=∠BDE=45°,∠CBF=∠ACD=90°,∴BF=DB,∵D为BC的中点,∴CD=DB,∴BF=CD,在Rt△CBF和Rt△ACD中,∴(SAS);(2)由(1)知:BF=DB,∠CBF=90°,∵△D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AB,∴BE垂直平分DF,∴AF=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