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有用文档甄选——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回顾汇报.docx
9页优质有用文档甄选——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回顾汇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回顾汇报在省土肥站大力支持下,洛南县按照“以水带肥、以肥促水、因水施肥、水肥耦合”得技术路径,率先在全市开展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进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大田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 现回顾如下:一、示范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洛南县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南洛河上游 全县辖16个镇(办),2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6万,总耕地面积62万亩,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得土石山区 洛南年平均气温11.1,日照时数2045小时,10积温3463.8,无霜期195天,平均降雨量754.8毫米 垂直差异明显 ,西北多而东南少;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川道 年平均蒸发量为779.5mm,干燥指数为1.24-1.6 年内月季间降水分布极不均衡,一般在7-11月水分供应有余,其余月份供应不足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63.1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得92.8%,无灌溉条件,是一个典型得旱作农业区。
马铃薯、玉米、小麦是本县优势粮食作物,马铃薯面积12万亩,玉米30万亩,小麦22万亩,粮食作物总产17万吨,是陕西省30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然而干旱成为洛南旱作区发展农业生产得最大制约因素 据测算,每年因干旱造成得农业生产损失达2000万元之多 项目区涉及洛源、保安、石门、古城、景村5个镇16个 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5.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6万亩,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 常年马铃薯面积5.1万亩,平均亩产1182公斤,玉米面积10.9万亩,平均亩产321公斤 二、技术观测方式及结果技术观测方式 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技术三种种植方法,对肥料用量、肥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回顾膜下滴灌技术成效 观测结果2.1增产效果显著 项目区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2755.2公斤,较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240公斤增产515.2公斤,亩均增产23.3%,增收566.72元;较露地马铃薯平均亩产1920公斤增产835.2公斤,亩均增产 43.5%,增收918.72元。
膜下滴灌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22公斤,比地膜玉米亩产462公斤增产160公斤,增幅34.6%,增收256元(玉米1.6元/公斤);比露地玉米403公斤亩增产219公斤,增幅54.3%,增收350.4元 共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2150亩,亩均增收693.9元,总增收149.2万元 其中马铃薯180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2080公斤亩增产675.2公斤,总增产1215.36吨,增收133.7万元;玉米35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346公斤增产276公斤,总增产96.6吨,增收15.5万元 2.2节水率显著提升 传统灌溉方法,马铃薯灌溉3次用水200方,滴灌模式灌溉4次用水1 20方,节水80方,节水率40% 玉米全生育期传统灌溉用水需245立方米,滴模式灌水5次,需140立方米左右,节水105立方米,节水率42.9% 2.3肥料用量显著降低 马铃薯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每亩总养分29.7公斤;滴灌模式,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追肥尿素5公斤+钾动力(13.5N-46P2O5)5公斤,每亩总养分25.08公斤,减少4.63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5.6%。
玉米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尿素15公斤,每亩总养分24.3公斤;滴灌模式,基肥用量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 2P2O5-10K2O),追肥尿素20公斤,每亩总养分19.7公斤,比传统施肥每亩减少4.6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8.9% 2.4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采用滴灌技术,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 同时还可在多个田间管理环节上减少用工,节约用工30%以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 三、技术集成研究及成果初步提出了膜下滴灌配套技术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得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得突出优点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参照本地历年气候情况以及土壤墒情监测情况,综合运用抗旱品种(良种)、地膜覆盖、配 方施肥、合理密植、机械播种、水肥一体等技术,初步制定了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划,保证了项目得顺利实施 制定了马铃薯、玉米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2.1马铃薯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产量目标:2500公斤以上。
品种:克新一号脱毒种薯 播种时间:2月25日-3月15日 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 马铃薯浇水追肥规划:滴灌4次,灌水120方,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 苗期:灌水1次,灌水20方 现蕾期:灌水1次,灌水35方,尿素5公斤 开花期:灌水1次,灌水35方,钾动力水溶肥5公斤 膨大期:灌水1次,每次灌水30 方 一喷三防:开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高氯氟氰菊酯+烯酰吗啉混合溶液,7-10天一次,连喷2次 2.2玉米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产量目标:600公斤以上 品种:紧凑型品种延科288 播种时间:4月5日-4月15日 种植密度:3500株/亩 基肥: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2P2O5-10K2O) 玉米浇水追肥规划:滴灌5次,灌水140方,追施尿素20公斤 苗期:灌水1次,灌水20方,追肥5公斤 拔节期:灌水1次,灌水35方,追肥10公斤 抽雄期:灌水1次,灌水35方,追肥5公斤。
灌浆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25方 节本增效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在项目区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 灌溉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水率40%以上,肥料用量降低17%左右,玉米、马铃薯出苗率达到95%以上,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节约用工3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应用,土壤肥力提高了一个等级,同时减少了盲目施肥带来得肥料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自然资源有明显效益 四、主要技术规程选择优质良种 选择地块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满足滴灌需要,三项电使用方便 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上年冬翻得地块 品种选择上,以优质、早熟、耐高密得紧凑型品种为主,马铃薯品种为脱毒原种荷兰十五,玉米品 种为延科28中金368 配方施肥,减量施肥 基肥用量为传统施肥量得65%,肥料总用量平均降低17.25% 亩施腐熟得农家肥每亩1500kg;马铃薯基肥选用陕西威利达生产得14-6-15配方肥50kg/亩,追肥2次,于现蕾期、开花期分别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玉米基肥选用20-12-10配方肥25kg/亩,苗期、拔节期、抽雄期追肥3次,共追施尿素20公斤。
规范间套,合理密植 采用马铃薯间套玉米垄沟地膜覆盖种植模式,马铃薯玉米各2.5尺,株距9寸,每垄2行,马铃薯、玉米亩种植密度各2640株 先播种再压滴灌带,最后腹膜 基肥在翻地前施入,基肥随播种与种子隔离施入,水溶肥料按照 1:500倍液分次结合灌水施入 4灌溉系统组成及铺设方法4.1灌溉系统组成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干管、支管、滴灌管(毛管)五大部分组成 4.1.1水源在河道近路处建取水井一座,保证出水量在50-60方/小时 将其引水至北侧田间160米处蓄水井中,蓄水井初步沉淀过滤后输入管理房过滤系统 4.1.2首部控制枢纽首部控制系统由水泵、过滤装置、施肥罐及各种控制和量测设备组成,如压力调节阀、流量控制阀、水表、压力表、排气阀、逆止阀等部件组成 4.1.2.1水泵水泵作用是将水流压到系统所需要压力并将其输送入管网 滴灌系统所需要得水泵型号要根据滴灌系统得设计流量和系统总扬程确定 因水源为河流水,选 用离心泵,出水量50方,扬程20米 4.1.2.2过滤装置过滤设备得选择是滴灌系统得关键。
如果过滤器选择不当,造成得后果可能是滴头得堵塞、滴管带报废,或者过滤器易被堵塞,导致系统流量不能满足灌溉,增加过滤器得清洗次数,给灌溉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过滤器选用砂石+网式过滤器 4.1.2.3施肥装置本地种植作物区块分散,注肥、注药需配备施肥罐 水肥一体化使易溶于水并适合在根部使施得肥料、农药、化控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 施肥罐选择可根据设计流量和灌溉面积得大小,肥料和化学药物得性质而定 4.1.3干、支管布置选型项目区地势平坦,滴灌系统干支管得布置原则上按照 水源、作物分布和毛管得布置铺设,根据水源出水量及灌溉周期时长,选择PVC90干管,使其布置达到管理方便,工程费用小得要求 若靠近水源可以只设支管,不设置干管,以PVC材料性价比为佳,地面采取PE灌溉管铺设,柔韧性、耐寒性好 4.2滴灌得铺设方法滴灌材料为PE软管,分总管、支管和毛管 采取滴灌带滴灌 将滴灌管(16*0.2mm*150mm*3L/H)(部分间距200mm)沿行向单条铺设,主管道铺设应尽量放松扯平,自然畅通,不易拉得过紧,不易扭曲。
滴灌带在播种起垄后将垄顶刮平后铺设,再进行腹膜 灌溉制度 根据水量平衡法与历年经验值,合理确定马铃薯、玉米灌溉制度 马铃薯滴灌4次,灌水120方, 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 玉米滴灌5次,灌水140方,追施尿素20公斤 五、技术创新及发展前景1.技术创新1.1改变传统得粗放施肥方法为精准施肥方法 通过项目实施,彻底改变了施肥方法,做的到了定向、定量、定时、滴灌与施肥同步进行,施肥时间、施肥数量能够做到精准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1.2优化施肥配方,肥料减量使用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基肥、追肥用量比例,优化了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变浇地为浇作物,变看长势施肥为看土壤营养元素配方施肥,项目区肥料施用量减少近17%,水肥利用率明显提高,减轻因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得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1.3优化灌溉模式 形成了适用农户小面积“一统两分”灌溉模式 “一统”就是集中建立大蓄水池或蓄水井,统一供水管理;“两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