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T、MI常见不良类型包括以下:.doc
2页SMT常見不良類型包括以下:1) 锡珠2) 拉尖3) 部品偏位4) 脱焊(开路)5) 锡桥(短路)6) 虚焊7) 锡量(多或少)8) 漏件9) 极性反10) 元件浮起11) 碑立12) 部品反转13) 浸润不良14) 孔洞15) 基板不良16)外观破损17)铜箔翘起18)胶点偏位19)胶沾染焊盘20)胶点(大或小)21)固化后元件引脚上浮/移动22)拉丝/拖尾23)只有点胶动作,却无出胶量24)喷嘴堵塞24)其它2002 年 11 月 20 日星期三(可焊性差、温度底、焊料差、板氧化或污染、速度快)(元件/焊盘可焊性差、助焊剂活性差及烙铁或锡炉温度不够)点胶工序点胶--- 波峰焊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1、 拉丝/拖尾现象:拉丝/拖尾是点胶中常见的缺陷产生的原因:胶嘴内径压力太高,胶嘴离 PCB 的间距太大,粘胶剂过期或品质不好,贴片粘度太高,从冰箱中取出后未能恢复到室温,点胶量太多解决方法:改换内径大的胶嘴,降低点胶压力,调节“止动”高度,换胶,选择适合粘度的胶种,从冰箱中取出后应恢复到室温(约 4 小时) ,调速点胶量2、 胶嘴堵塞现象:胶嘴出量偏少或没有胶点出来产生原因:针孔内未完全清洗干净,贴片胶中混入杂质,有堵塞孔现象,不相容的胶水相混合。
解决方法:换清洁的针头,换质量好的贴片胶,贴片胶牌号不应搞错3、 现象:只有点胶动作,却无出胶量产生原因:混入气泡,胶嘴堵塞解决方法:注射筒中的胶应进行脱气泡处理(特别是自己装的胶) ,按胶嘴堵塞方法处理4、 元器件移位现象:固化后元器件移位,严重时元器件引脚不在焊盘上产生原因:贴片胶出胶量不均匀(例如片式元件两点胶水中一个多一个少) ,贴片时元件移位,贴片胶初粘力低,点胶后 PCB 放置时间太长,胶水半固化解决方法:检查胶嘴是否有堵塞,排除出胶不均匀现象,调整贴片机工作状态,换胶水,点胶后 PCB 放置时间不应太长(小于 4 小时) 5、 固化后,元器件粘结强度不够,低于规定值,有时用手触摸会出现掉片现象:固化工艺,元器件粘结强度不够,低于规定值,有时用手触摸会出现掉片产生原因:固化工艺参数不到位,特别是温度不够,元件尺寸过大,吸热量大,光固化灯老化,胶水量不够,元件/PCB 是否有污染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6、 固化后元件引脚上浮/ 移动固化后正确的形态如图(1)所示现象:固化后元件引脚浮起来或移位,波峰焊后锡料会进入焊盘,严重时会出现短路和开路,如图(2)所示产生原因:贴片胶不均匀,贴片胶量过多,贴片时元件偏移。
解决办法:调整点胶工艺参数,控制点胶量,调整贴片工艺参数 图 ( 2) 固 化 后 常 见 的 缺 陷 -引 脚 上 浮 /移 位图 ( 1) 固 化 后 正 确 的 形 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