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五常管理的实施.docx
9页幼儿园五常管理的实施一、 认识五常法五常法:常组织、常清洁、常整顿、常规范、常自律可以概括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浸会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何广明博士又将五常法发扬光大,发展成为一套更易被中国人理解和实施的方法具体表现如下:1、 常组织(常整理) 将物品分类,将常用的物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把不需要的东西弃置根据单一的原则分类入置,提倡一分钟,一套文具,一张便签2、 常整顿 30秒内取出和放回所有的物品,所有的物品有明确的分类及名称和数量,所有的通道通畅无杂物物品损坏及时修理保证功能标明借出物品的时间,归还率,责任到人3、 常清洁 定期进行清扫活动,包括个人清洁和预防感染环境和常用物品保持清洁隐蔽的地方,及时纠正小问题,确保人人参与4、 常规范 保证物品的储藏方法得当,透明度强5、 常自律 以身作则,互相合作,互相提示,持之以恒,每天运用“五常法”,养成良好地工作习惯让自律成为生活态度,达到最高精神境界二、 实施五常法管理的目的提高管理质量,运用简洁、有序的科学管理模式,体现现代文明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全方位的提高教职工素质,自身文化修养和自律能力。
在遵守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树立文明办公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全员各类工作人员、各个不同岗位的沟通与合作,以饱满的精神,主动自觉的态度投入工作三、 实施五常法的重要性 幼儿园发展的目标,作为市一级一类示范性幼儿园,且有其自身发展的更高层目标,为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有先进的,科学严谨的管理方式四、 实施五常法的方法1、 培训学习2、 具体指导(1) 提高教职工对物品需要和想要的判断能力,即指导教职工根据班级和部门的实际需求,做好分层管理,先拍段必需物品的重要性,在减少不必要的积压2) 提高教职工对物品的分类及恰当储存的能力3) 动员全体教职工每个人都参与一起完成清洁工作,彻底清除污垢分配好每个人应负责清洁的区域4) 在常规活动中具体指导教师正确运用视觉管理,透明度和标签法对物品进行管理5) 提高教职工的自身修养和自律能力,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向每个人反复灌输按照规定方式做事的能力,创造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工作场所时时提醒大家践行五常法活动如:散会后主动放好摆乱的椅子,自觉拣起丢弃在地的纸屑等久而久之,使大家的自律性提高,遇事先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常自律是五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科学运用五常法能力有效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工作环境的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改善形象,提高竞争力的目的首先组织学习,加深体会;成立检查小组,明确每人五常法管理责任;用五常法规范环境布置,制定内部物品管理标准,然后组织实施,用五常法进行日查、月查、季查、交叉检查逐步实现自律达到目的 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又称5S1S—常组织常整理structurise,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本周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它的都清除掉目的: 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注意:要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的加以处置,这是五常法的第一步定义: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做法:1、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2、 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3、 清楚不需要物品4、 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5、 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2S—常整顿常整顿systematise,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示。
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整齐的工作环境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注意:这是提升效率的基础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表示地摆放整齐目的: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找到要找的东西做法:1、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进行统筹(划线定位)2、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规定放置定位)3、 标示所有的物品(目视管理重点)达到整顿的四个步骤1、 分析现状2、 物品分类3、 储存方法4、 贯彻贮存原则3S—常清洁常清扫standardise,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定义:清楚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放置污染的发生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做法:1、建立清洁责任区2、清洁要领: A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地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扫B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要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高地放置C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D破损的物品要清理好E定期进行清扫活动3履行个人清洁责任谨记: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用心来做。
4S—常规范 定义: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依句话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做法:1、认真落实前面3C工作2、分文明责任区、分区落实责任人3、视觉管理和透明度4、制定稽查方法和检查标准5、维持5S意识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时刻不忘5S记住:不搞突出,贵在坚持和维持常规范技巧视觉管理增加透明度制定标准5S—常自律常自律self-disciplin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故事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目的:培养好习惯 营造团队精神 定义: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做法:1、 维持推动前4S至习惯化2、 制定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3、 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应用五常法,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4、 加强五常法管理:每季度一周为5S加强周,纳入质量检查的内容下班前五分钟五常法组织:抛掉不需要的东西回仓库整顿:把所用过的文件、工具、仪器以及私人物品都放在应放的地方清洁:抹净自己用过的工具、物品、仪器和工作台面并清扫地面规范:固定可能脱落的标签、检查整体是否保持规范、不合符的及时纠正。
自律:今天的事今天做: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完成,检查服装状况和清洁度,预备明天的工作五常法的实际效用A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B提高工作效率C提高员工素质D保障品质E塑造良好地单位形象五常法守则工作常组织 天天常整顿 环境常清洁 事物常规范 人人常自律推行五常法的步骤:组织:成立5S推行小组并拟定活动计划规则:组织制定各项5S规范和审核标准培训:宣传5S基本知识、各项5S规范执行:全面执行各项5S规范,自我审核监督:组织检查、互相评估二、怎样推行五常法运动1、常整理如何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大致可用如下的方法来区分1) 不能用 不用 废弃处理(2) 不再使用 (3) 可能会再使用(一年内) 很少用 放储存室(4) 6个月到1年左右用一次 少使用(5) 1个月到3个月左右用一次 经常用(6) 每天到每周用一次以上第(1)(2)应即时清出工作场所,作废弃处理第(3)(4)(5)应即时清出工作场所,改放储存室第(6)项留在工作场所附近处事例)(1) 办公区及料仓的物品(2) 办公桌、文件柜、置物架之物品(3) 过期的表单、文件、资料(4) 私人物品(5) 生产现场堆积之物品2、常整顿 把不要用的清理掉,留下的有限物品在加以定点定位放置。
除了空间宽敞以外,更可免除物品使用时的找寻时间,且对于过量的物品也可以即时处理做法如下:(1)空间腾出 (2)规划放置场所及位置 (3)规划放置方法(4)放置标示 (5)摆放整齐明确效果:(1) 要用的东西随即可取得(2) 不光是使用者知道,其它的人也能一目了然(事例)(1) 个人的办公桌上、抽屉(2) 文件、档案分类、编号或颜色管理(3) 原材料、零件、半成品、成品之堆放及指示(4) 通道、走道畅通(5) 消耗性用品(如抹布、手套、扫把)定位摆放3、 常清扫工作场所彻底打扫干净,并杜绝污染源做法:(1)从地面到墙板到天花板所有物品 (2)机器工具彻底清理(3)发现脏污问题 (4)杜绝污染源 领导者带头来做事例)(1)办公桌面紊乱、粉尘、水渍 (2)垃圾、废品未处理(3)玻璃门窗不干净 (4)水管漏水,噪音污染处理(5)破损的物品修理4、常清洁5、常提高一切的组织活动都是靠人来推动的,假如‘人’缺乏遵守规则的习惯,或者缺乏自动自律的精神,推行五常法易流于形式,不易持续提升常提高主要靠平时经常的教育训练,认属企业、参与管理、才能收到效果。
常提高的实践始自内心而形之于外,由外在的表现再去塑造内心常整理:从心中就有‘应有与不应有’的区分,并把不应有的去除的观念常整顿:从心中就有‘将应有的定位’的想法常清扫:从心中就有‘彻底清理干净,不整洁的工作环境是耻辱’的想法常清洁:心中随时保持清洁,保持做人处事应有态度的想法常提高:心中有不断的追求完善的习惯五常法推行技巧主要采取承包制,即将车间所有的设备、物品及场地分别承包给该车间的员工,做到每一样设备,每一件物品,每一寸场地都有人负责,都可以找到责任人,可以进行奖惩处理生产班组是车间的一部分,其五常法推行方案同车间完全一样采用承包制方案:1. 生产线上员工承包其这一段生产线清洁工作2. 生产线上员工承包其工作台面符合五常法要求3. 生产线上员工承包分配给其的物料区符合五常法的要求4. 生产线上员工承包其物料盛放容器及物料的标识符合五常法的要求5. 组长承包其整个组范围内达到五常法的要求五常法是提升人素质的有效手段一个人要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做事就必须有条理,要有清洁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五常法的精神去处理生活、工作中的事情,是完善自我、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