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现实引领让教学难点轻松突破-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911560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3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现实引领让教学难点轻松突破-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                    摘要: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堂教学也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让现实照进课堂教学,用现实生活来演绎历史概念,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课堂而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学难点就会轻松突破,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而出人意料关键词:现实生活 历史概念 课堂教学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名词术语和概念,即便是与现实息息相关、涉及政治常识的内容,也让学生头疼,不用说很多东西都是远离现实的,这就更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和接受在此情况下,如何让概念生动地呈现并让学生轻松吸收和掌握,就成为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了把历史拉近现实,用现实生活来演绎历史概念,让死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起来,那么课堂教学也就能够具有活力而高效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现实生活之于课堂教学,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课堂教学需要溶入现实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涉及的名词和概念多,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集中和突出。

      一般老师传统的做法是花费大量时间解释什么是责任制内阁、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什么是议会民主制,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是越学越糊涂,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其实,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有限,这些抽象的概念,就如同15克盐一样,要学生一下子吸收,是难以下咽的而如果化这些概念为现实问题,把现实热点引入课堂教学,那么这些概念就会悄无声息地消溶于学生的脑海和记忆里我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把现实热点引入进来,提了几个学生较感兴趣的问题问题导入一:英国现在有无国王?国王的权力有多大?有无任期?她与中国古代的皇帝相比有何区别?知识点掌握: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但国王是世袭的,且是国家的象征、是英联邦联系的纽带对于这个问题,我提供了一些关于伊丽莎白二世、英国王室的相关热点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能一一作答,从而也很轻松地掌握了君主立宪制即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其权力受到法律限制的一种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政治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异同,将教学拓展并加深难度,但学生似乎都无排斥,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问题问题导入二:现任英国首相是谁?假如你是现任英国首相,你在任前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知识点掌握:英国的政党政治;英国首相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英国首相形式上得到国王的任命。

      该问题针对现实热点,以卡梅仑是英国首相并假设自己为首相必须具备的条件作导入,学生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课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果然,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整个课堂中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感性认识到英国的政党政治,首相是工党或保守党的领袖,工党或保守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首相本人还要由国王任命才行等等知识点在合作探究中,在学生自己扮演英国首相这一活动中,学生轻松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了解了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历史知识,这将对他们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问题导入三:前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内阁全体成员大体同意还是反对?为什么?如果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布莱尔会不会撤兵?为什么?议会中多数人反对,结果又会如何?知识点掌握: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并与首相共进退;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容,首相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么内阁垮台,要么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问题提出之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各扮演一个角色:一是首相及内阁成员,一是议会,一是国王。

      学生被赋予这些角色之后,立即投入到问题之中,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一时整个课堂沸腾起来该问题通过前几年的热点导入,让学生全面掌握首相与内阁大臣的关系、首相与国王的关系及国王的地位与作用、首相与议会的关系等等问题,让教材中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迎刃而解《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应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进入生活,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也拉近了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的距离,把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既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的探究能力和获得的知识原理还是他们进一步探究的保证,实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并能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达到《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明确要求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也一样离不开生活的土壤,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死气沉沉的、僵化的、无生命的,学生也就成了机器、被动接受的机器。

      在问题二和问题三中,我结合了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模式中的群学、独学、对学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让学生既能独立思考问题,又能加强协调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自主参与,学生把课堂当作生活,当作可以主宰的自己的生活让现实照进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让生活溶入课堂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效果就会高起来而这也正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我相信,在这点上,我的这堂课也是较为成功的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