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大豆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x
3页浅谈大豆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王青秀大豆病毒病又称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大、难防治一般年份减产15%左右,重发年份减产达9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2017年我市大豆主产区80%的地块绝收,几百亩地大豆,颗粒无收,特别给一些种植大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大豆病毒病的综合防治,不容忽视一、危害症状大豆病毒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叶片、花器、豆荚均可受害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病株叶片皱缩,向下卷曲,出现浓绿、淡绿相间,呈波状,植株生长明显矮化,结荚数减少,荚细小,豆荚呈扁平、弯曲等畸形症状发病大豆成熟后,豆粒明显减小,并可引起豆粒出现浅褐色斑纹严重者有豆夾无籽粒二、发病特点此病主要分为花叶型病毒病、黄叶型病毒病、矮化皱缩型田间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混合症状病毒主要吸附在豆类作物种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播种带毒种子,出苗后即可发病,生长期主要通过蚜虫、飞虱传毒,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也可传播大豆花叶型病毒病和黄叶型病毒病通过药剂防治能到达较好的效果,而矮化皱缩型病毒病药剂防治基本无效。
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有蚜虫、飞虱发生,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特别是4-5月干旱少雨,大豆病毒病发病重2017年我市大豆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干旱使得病毒病严重发生和蔓延栽培管理粗放,田间地头杂草多,人为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不同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三、综合防控技术(一)选用抗病品种适合我市种植的品种有中黄13、中黄20、齐黄34等品种二)适期播种是防治的关键2017年显示,播种过早的田块发病较重三)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四)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茬,采取玉米和大豆轮作,可减轻病害五)防病先治虫及时治蚜虫和飞虱,减少传毒介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染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六)药剂防治应从苗期开始,这样才能提高防效,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用2~3次药剂可选用宁南霉素、吗胍乙酸铜、盐酸吗啉胍、氨基酸寡糖素等按推荐剂量喷雾防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