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区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专题讲座PPT模板.pptx
23页汇报人:XXX 时间:XX年XX月,动态PPT 框架完整精美大气可以编辑,苏区精神学习教育活动 PPT模板,目录,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正确领导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
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中枢指挥的作用,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鼓舞革命群众的斗志,推动革命斗争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在其后近三年时间里,在政权、军队、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离市区不远的叶坪村旧址,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谢氏宗祠,1931年的11月7日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苏大)在祠堂里胜利召开会上,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确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改名“瑞京”从此,瑞金以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首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促使党中央最终选定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瑞金的首任京官邓陈县平告诉记者,1931年8月初,抵达瑞金,被推举为瑞金县委书记,以赣东特委派往瑞金协助工作的名义开展工作可以说,正是果断、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瑞金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赢得了党中央的信任,最终选定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令驻江西的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 此役,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的第一个战役,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5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大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2月,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3月下旬,国民党军18个师、3个旅、3个航空队共20万人,分别在雲都(今于都)、赣州、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黎川、南丰、康都、建宁等地集结完毕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以少数兵力在苏区北部边缘配合地方武装监视国民党军,主力于3月下旬,由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南移至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加紧进行反“围剿”的各项准备 此役,红一方面军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半个月中横扫七百里,连打5个胜仗,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并乘胜转入进攻,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6月下旬,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不到一个月,即带着英、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来到南昌,亲自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方针,组织对中央苏区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企图彻底摧毁中央苏区7月1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下达总攻击令 国民党“进剿”军主力一再扑空,使他们精疲力竭,士气低落这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宁粤两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两广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大举北进,进入湖南鉴于上述种种情况,9月初,蒋介石下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毛泽东、朱德令红军发起反击,取得老营盘、方石岭战斗的胜利至15日,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共歼敌3万余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转入进攻,占领会昌、寻邬等县城,使赣南和闽西联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毛泽东深情地写下了:“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的著名词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此役,红一方面军抵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进攻战略,继续实行诱敌深入方针,取得黄陂、草台岗两仗的胜利,共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万余支,创造了红军战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5月,在南昌成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要务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蒋介石本人坐镇南昌6月,蒋介石召开五省“剿匪”军事会议7月至9月,在庐山举办三期军官训练团,受训者达7500多人经过半年的准备,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自任总司令,决定首先以50万兵力,分几路“围剿”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其中,北路军共33个师另3个旅,担任主攻;另有南路军、西路军和第十九路军,分头担任阻止红一方面军向外发展的任务 1934年4月中下旬,国民党军队集中力量进攻广昌。
毛泽东和张闻天都不主张进行广昌保卫战,但李德不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博古、李德等命令红军主力保卫并不利于坚守的广昌,同敌人进行“决战”从4月10日开始,国民党军队向广昌发动进攻广昌失守后,根据地日益缩小,军力、民力和物力消耗巨大国民党军队调整部署,加紧对根据地中心地区的“围剿”,红军虽经顽强抵抗,但节节失利,陷入困境到9月下旬,中央根据地仅存瑞金、会昌、雩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只能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了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根本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和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奋勇向前。
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求真务实的实践探索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实行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苏区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苏维埃政权作为新生的国家政权,不仅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而且代表了工农劳苦大众的利益,践行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性,而且从行动上非常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保证中央苏区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进行,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严格要求苏区干部养成清廉从政的工作作风,实行了一系列坚决有力、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措施,创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赢得了高度赞誉。
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不仅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真实写照,更表达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肺腑的赞颂之情这一时期,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苏维埃工作人员的所有干部,一律没有薪饷毛泽东到宁都县铲田区调研,在区政府住宿一晚,坚持交上食宿费“大洋一元八角”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艰苦奋斗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困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异常艰难,每人每天只发不到1角钱的菜金和大半斤粮食在节省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政府不断推进反对贪污浪费和消极怠工的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精神,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争创一流的工作境界 苏区精神中的争创一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干部勤奋工作,为民服务,争当模范,突出体现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待工作的一种基本境界。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广大苏区干部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的革命精神,涌现出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的模范县、乡,培养和造就出大批模范干部和优秀党员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及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苏区军民发扬争创一流的精神,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踊跃支前扩红、发展生产,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苏区党的建设、行政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无私奉献”突出体现在“一切为了苏维埃”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苏区干部没有薪饷,“自带干粮去办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苏区群众义无反顾、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支前参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使党和红军能够在极端艰难时期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苏区群众从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维护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府,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新政府。
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结束语,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