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斜井作业规程(改).doc
69页目 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 工程概况第二节 编制原则、依据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 地面位置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三节 水文情况第三章:井筒技术特征及支护说明第一节 技术特征第二节 井筒支护第三节 矿压监测第四章:施工准备第一节 技术准备第二节 工程准备第五章:施工方案第六章:主要生产系统机械设备配置第一节 提升系统第二节 供电、通风、压风系统第三节 供水、排水系统第四节 信号、照明、通讯系统第五节 混凝土搅拌输送系统第七章:主要系统能力分析第八章:劳动计划和材料供应安排第一节 劳动计划第二节 劳动作业方式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一般措施第二节 “一通三防 ”管理第三节 顶板管理第四节 火工品及爆破管理第五节 防治水安全措施第六节 机电第七节 运输管理第八节 供电安全管理第九节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第十节 揭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一节全员培训第十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第十一章:工期计划保证措施第十二章:合理化建议第十三章:冬、雨季施工措施第十四章:文明施工及环保第十五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工程概况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盛泰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高平市陈区镇建宁乡,南西距高平市 15Km,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3º03´35"~113º05´49",北纬 35º50´07"~35º53´22"。
井田南北长 6.0Km,东西宽 3.35Km,面积 14.56Km²井田北部和长治县相临,北距长治市直线距离 38Km,西南距高平市直线距离 15Km井田及周边交通发达,长(治)-晋(城)二级公路,长 (治)- 晋(城)高速公路从井田西侧约 9Km 通过,西距太(原)-焦(作)铁路线高平站约 15Km曲(沃)-辉(县)公路从井田南侧通过,交通极为方便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4 号文 《关于晋城市高平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确定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由 4 个整合关闭矿井、5 个十关闭矿井及 1 个已关闭矿井等 10 个矿井整合而成批准开采 3-15 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4.5643km2(新增矿区面 积 8.481km2),生 产能力 1.2Mt/a(新增产能57 万吨/年)副斜井翻扩利用原冯家河煤矿的回风井,井筒地面标高1008m一、施工名称及目的1、施工工程名称:盛泰煤矿副斜井井筒2、施工目的:为井下运输设备、材料,人员上下出入3、用途:副斜井井筒掘进完毕后铺设永久轨道,为井下运输设备、材料,人员上下。
质量要求必须严格,切实按照“ 安全生产、质量第一” 的思想教育 职工, 严格按照初步设计 及施工图表进行施工二、井口位置副斜井井筒布置于回风立井西南约 200m 处其坐标:X=3973212.15 Y=19687648.85第二节 编制原则、依据一、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在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以及合同所规定其它指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织施工2、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先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3、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工程圆满完成4、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保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全面实现二、编制依据(一)、矿方提供的工程基本情况《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盛泰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种操作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煤矿安全规程》3、《煤矿建设安全规程》4、《煤矿井巷质量验收规定》5、《煤矿井巷质量检验评定标准》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定》7、《采矿工程设计手册》8、《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9、《煤矿井巷工程质量》(MT5009-94)10、《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12、国家、省市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要求。
13、《建井工程手册》、 《凿井图册》等国家及煤矿行业有关政策、法令、规 定和标准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 地面位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盛泰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高平市陈区镇建宁乡,南西距高平市 15Km,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3º03´35"~113º05´49",北纬 35º50´07"~35º53´22"井田南北长 6.0Km,东西宽 3.35Km,面积 14.56Km²副斜井翻扩利用原冯家河煤矿的回风井,井筒地面标高1008m,坐标:X=3973212.15 Y=19687648.85第二节 地质构造井 田 位 于 山 西 省 沁 水 煤 田 东 南 部 ,晋 城 煤 炭 国 家 规 划 矿 区 高平 西 区 的 北 东 部 井田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以及第四系本区构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轴向北东向的褶皱构造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的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地层总厚为 158.27m,共含煤 12-15 层,煤 层总厚度为 11.32m,含煤系数为 7.15%,含可采煤 层 2 层, 总厚 9.00m,可采含煤系数5.69%。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区域和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赋存有主要可采煤层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由多层石灰岩、不同粒级的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一套灰白、灰黑色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沉积太原组含煤 6~10 层,煤层号为5、6、7、8、9、10、11、12、13、14、15 号,其中可采煤 层 1 层,即 15号煤层, 9 号煤层局部可采,含煤系数 4.52%~9.56%,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山西组含煤 1~3 层,煤层号为 1、2、3,其中稳定可采煤层 1 层,即 3 号煤层,含煤系数 5.30%~13.15%,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第四系主要岩性为浅红色亚砂土,常含钙质结核,夹古土壤层,底部有时见砂、砾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 0-30m,一般厚 15m 左右第三节 水文地质1、地表水流域及其水文特征本 井 田 处 于 沁 水 盆 地 中 南 段 ,区 域 地 貌 以 低 ——低 中 山 区 为主 ,高 平 、晋 城 、长 子 一 带 为 新 生 代 断 陷 盆 地 地 表 水 系 在 丹 珠 岭以 南 属 黄 河 流 域 的 沁 河 水 系 丹 河 支 流 ,以 北 属 海 河 流 域 漳 河 水 系浊 漳 河 南 源 支 流 ,其 地 表 分 水 岭 大 致 呈 近 东 西 向 展 布 。
井 田 附 近区 域 发 育 有 丹 河 (源 区 )及 其 支 流 东 仓 河 等 不 同 级 别 的 次 级 支 流水 系 ,这 些 河 流 在 旱 季 一 般 干 涸 或 水 量 很 小 ,至 雨 季 在 部 分 相 对主 要 的 水 系 中 有 水流出现,丹河上游支流东仓河水系延至本井田的洪流沟谷之中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 3 号煤层以顶板之上砂岩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裂隙充水矿床,煤层埋深较小,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在部分地段已与基岩风化带甚至地表沟通,相应地段的井下矿坑已与风化裂隙水甚至也隙水或大气降水、局部地表水产生了水力联系15 号煤层是以其上灰岩、砂岩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井田内总体构造条件较简单据本井田 ZK4-3 钻孔太原组 含水层三个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平均单位涌水量为 1.06L/s·m,平均渗透系数为 1.583m/d,富水性为中等——强矿井最低排泄面位于地下水位之下,井田内地表水不发育,排泄畅通,充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在浅部较好,深部较差第四系松散层分布于井田的东部与西部,一般厚度在 0-20m 之间,最大厚度约 30m 左右井田内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水位普遍低于 15 号煤层底板,不存在带压区。
但井田局部存在陷落柱及小断层,15 号与 3 号煤矿坑顶板冒裂带在相应的大部分地段可相互连通或很可能连通,由此分析,井田内 3 号、15号煤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总体均属中等类型3、主 要 隔 水 层区 域 主 要 隔 水 层 为 中 奥 陶 统 中 的 泥 灰 岩 ;石 炭 系 中 统 含 水 层层 间 泥 岩 、砂 质 泥 岩 、粉 砂 岩 及 未 开 采 的 煤 层 ;二 叠 系 风 化 裂 隙 带以 下 砂 岩 之 间 单 层 厚 度 不 等 的 泥 质 岩 类 以 及 上 第 三 系 、第 四 系 中的 粘 性 土 层 这 些 隔 水 层 正 常 情 况 下 在 含 水 层 之 间 可 起 到 良 好 的隔 水 作 用 第三章 井筒技术特征及支护说明第一节 副斜井技术特征副斜井为翻扩改造利用原冯家河回风斜井,原回风斜井净宽约4.2m,高 2.8-3.1m,井口砌碹支护,其余为锚 网喷支护按照设计图纸,新 扩断面净宽 5.0m,净高 4.0m,净断面 17.3m²,井筒方位角 97°,倾角 22°其中表土段采取 钢筋混凝土浇 注,基岩段采取锚网索喷支护表土段长64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支 护厚度 400mm,内、外层环向筋为 Φ20@300mm,纵向筋为 Φ18@300mm,梅花型分布联系筋 Φ10@600mm;基岩段长度 262.5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 C25,喷射厚度 150mm,锚 杆为 Φ20×2000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均为800mm,每根锚杆用 K2335 和 Z2335 树脂 药卷各一支。
金属网采用直径为 6.5mm 钢筋经纬 网,网片规格 1000×2000mm,网格间距100mm×100mm顶板锚索规格为 Φ15.24×6300mm钢绞线,间距1200mm,排距 1600mm,每排打3根按要求 设变形缝,缝宽30mm,采用沥青木板填塞井筒每隔 50m 设 3‰坡度横向水沟行人台阶一侧躲避硐8个,长度2米,采用锚网喷支护,净宽2米,净高2米后附断面图及配筋图)副斜井井筒特征表序号 井筒特征 副斜井经距(Y) 19687718.11 井口坐标(北京 1954坐 标 系 )纬距(X) 3973261.7经距(Y) 19687648.852 井口坐标(西安 1980坐 标 系 )纬距(X) 3973212.153 井口 标高(m) +10084 方位角(度) 975 井筒倾角(度) 226 落底水平 标高(m) 885.0井筒斜长(m) 326.58 井筒净径或净宽(m) 5.0表土段 钢筋混凝土支护形式 基 岩 锚网索喷表土段 4009 井筒支护支护厚度(mm) 基 岩 150断面形状 半圆形断面净 17.31310断面积(m2) 掘进 表土段 21.904基 岩 18.97511 井筒装备12 备 注 刷大第二节 井筒支护一、表土段施工表土段土层松软,为确保施工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表土段准备采取明槽开挖的方式进行。
因斜井井筒倾角较大,加上广场实际标高高于设计 5.7m 左右,因此明槽开挖最大长度不超过 40m,施放开挖线时两边坡要求坡度合理、稳定2、永久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1)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厚度表土段 0.4m2)钢筋绑扎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搭接长度按有关规定执行3)混凝土浇筑必须按设计强度 C25 等级进行混凝土配比,浇筑过程中必须使用震动器,混凝土必须浇灌严实浇筑完毕后,必须养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