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材料汇总一pp.doc
18页参考材料整理---PP(杂)(2011.08.16百度文库下载)1.增韧体系对于POE增韧PP体系,一般认为PP共混物脆韧转变点处的POE含量为15-20%原理可以用S.H. WU 的逾渗理论解释5%的添加量没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共聚PP需要满足乙烯含量高、共聚PP添加量高这些要求才能明显增韧弹性体的增韧行为与它的含量、粒径及粒间距密切相关,一定大小的弹性体区域将会产生最大的韧性,此区域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韧性对于pp/poe体系的增韧机理可如下解释:①. 一般来讲,一般均聚PP的体系,TC≈0.095μm-0.1μm,(有文献可查),Tc与分散相的粒径及体积分数无关,对于一个给定的聚合物,在一定的形变速度、温度下,Tc仅是聚合物本身的特征参数②. 弹性体含量低时,弹性体粒子数目少则粒子之间的距离也相应较大,粒子之间的应力场相互影响很小,塑性变形能力很小,这时T>Tc③. 随着弹性体含量的增加,粒子间距变短使得粒子间应力场相互作用有增强银纹和剪切屈服的趋势,且能更有效地终止银纹,当弹性体含量达到某个值时,冲击强度冲击强度大幅增加,这时T ④. 如果弹性体含量继续增加,弹性体粒子数目非常紧密,此时大量的弹性体粒子发生团聚导致超过了银纹化的临界值,由于应变迅速转变成热能导致的绝热升温,引起破坏⑤. 但随着你的PP原料的组成和比例的不同,脆韧转变点(TC值)不是一个固定值,有的文献说脆韧转变点在POE25%左右,有的说20%,那是在他的特定体系里,加25%POE的东西你卖的出去吗?如在均聚PPF4**/共聚PP****=1:1中,脆韧转变点为10%POE,至于"POE加到45都没有脆韧转变,缺口大概也就10kj",是由于大量的弹性体粒子发生团聚导致超过了银纹化的临界值,由于应变迅速转变成热能导致的绝热升温,引起破坏⑥. Tc 的粘弹本质决定了它受加载方式、测试温度和测试速度的影响Tc(t)== 0.8+0.023t t 为试样平衡温度不难理解试样在温度高的环境中比在温度低的环境中冲击强度高的原因通过上面的讨论,可看出PP增韧的关键是:PP基体聚合物的选择(最重要)、弹性体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再生PP增韧:HDPE与POE一起用,效果一般较好也可以用一些再生的EVA;有专门的再生胶粉,黑色的,是硫化橡胶脱硫后制成的胶粉,一般会再替换一部分生橡胶来降低成本。 还可以直接买保险杆TPO破碎;也可以用无规共聚PP板材,增韧效果也不错当使用HDPE在PP中增韧时,用HDPE5000S是个不错的选择补充:在改善PP的MFR上,加2%的降温母粒,能使PP熔指从5增加到10,刚性基本上还稍微变大点,冲击降一个左右高光泽填充PP:若加到30%的硫酸钡时,表面光泽会不太好,可考虑在PP/硫酸钡中(如果允许软一点),适当添加部分碳酸钙做抽水马桶盖的可考虑加15%硫酸钡/15%滑石粉;(上海安亿亚纳米硫酸钡,专门用于高光PP, 0.7u, 硅烷活化处理;广州集美硫酸钡;广西地区的硫酸钡等很不错)提高PP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的稳定性:本质是解决分散问题透明PP增韧使用kuraray的hybrar 7311和7125,效果都很好,并且能够提高透明性,具体如下: 配方(重量比)1234聚丙烯(均聚物)100907060<HYBRAR>71250103040光学性能(1mm 厚度膜) 浊度%60503023光学性能(1mm 厚度膜)光传导性%79808790杨氏模量MPa800680220220伸长率%1400143014501480拉伸强度MPa39392930硬度邵氏D69645750冲击强度埃佐冲击强度 @ -20˚CJ/m16161625exxon vistamaxx 也可以用来增韧PP,且基本不影响透明性.DOW的versify2.如何改善共聚PP应力发白现象消除PP应力发白功能性母粒PP-LBAR05(PB-1 KTAR05)(巴塞尔):聚丁烯类塑料弹性体,优良的柔韧性、弹性、抗压缩变形性能。 应用于PP工程塑料改性,添加3-9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应力发白现象,添加10分可完全消除PP应力发白同时可有效地提高pp的抗冲击性能、耐刮擦性能及提高透明性性能 单位 PP-LBAR05熔点 癈 110-114 熔融指数MFR-@190/2,16 [g/10min] 0.5-1 拉伸永久变形100%(1) [%] 35-40 压缩永久变形22h 23癈 (1) [%] 40-45 压缩永久变形22h 70癈 (1) [%] 40-45 弹性模量(ISO 178) [MPa] 20-25 硬度SHORE-A (1) NR 70-80 缺口冲击强度@ +23'C [kJ/m^2] 无断裂缺口冲击强度@ 0'C [kJ/m^2] 无断裂 缺口冲击强度@ -20'C [kJ/m^2] 5.1 断裂拉伸强度(1) [MPa] 12-15断裂伸长率(1) [%] >400 增韧效果没有POE好;耐应力发白比POE好很多,略微提高透明度;耐刮擦性能好;与PP高度相容。 巴塞尔的抗应力发白母料在使用后,产品先放个两三天再测试,原因是它有个晶型转换的时间,且较长利安德巴塞尔PP应力发白改性剂;日本大金抗滴落阻燃剂;日本喜多村PTFE耐磨润滑剂;伊立欧丁腈粉末P83(广州申悦贸易) 关于应力发白(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可能有很多误导之处):1,大大降低PP的结晶度,对于这种链柔性,小的变形不会导致链大面积断裂,变形的结果是PP的分子链发生取向,晶型发生变化,折光率变化,所以发白,曾有人比较过共聚PP、均聚PP、以及HDPE、LDPE,结果发现LDPE几乎不发白,HDPE明显发白,共丙又比均聚的好而多组分的,链段性质相差明显的如HIPS,ABS,我认为,可能是在力的作用下,要么刚性链断裂,要么就是原本比较松弛的链段在力的作用下,组分局部发生了移动,导致光线的路线改变,所以显得白2,大大提高PP的结晶度,而且晶型尽可能完整,细致,以及结晶速率,结晶速率提高了,至少顶出发白的风险降低了,另外晶型细致完整了,抵抗变形的能力也提高了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应力发白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大量的微裂纹聚集区,由于此区域折光指数降低而呈白色的一种现象微裂纹是指因为应力而在材料内部产生的包括银纹和裂纹和空穴等一些不同种类的缺陷。 这个原理基本是得到大家认可的至于由于材料的不同,甚至同种材料的不同应用也会产生不同现象,当然需要具体分析,比如PP的应力发白以银纹和裂纹为主,且应力发白是产生在银纹产生部位,而PMMA的应力发白与银纹是产生在不同部位的同样是PP,注塑件应力发白是以银纹和裂纹为主,但PP膜的应力发白主要以空穴为主,这些都是有定论的,所以上述观点值得推敲 至于应力发白的影响因素,如应力大小、作用速率、压力,应变程度等等很多的这仅仅是对于均相材料而言;对于含有填料的非均相材料,影响因素更多,填料的分散性、粒度、处理情况,都是影响应力发白变化的因素的至于解决的办法,分两种情况,首先是对于成品,应力发白产生后,对产品重新进行热处理,是可以部分或完全消除发白现象的在生产前对原料进行处理减少应力发白的产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几点注意事项,确实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仅仅是降低发白程度毕竟,应力发白作为PP的一种本质特征,几乎成为他的鉴别特征了简单点 POE 接TPP 就可以让PP消除应力发白,国外东西不见得很好用实际出真理呀直接用EMA或者eba就可以了,对折耐发白,耐折性都很好,就是增韧效果比poe略微差一些吧一般说来,应力发白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大量的微裂纹聚集区,由于此区域折光指数降低而呈白色的一种现象。 微裂纹是指因为应力而在材料内部产生的包括银纹和裂纹和空穴等一些不同种类的缺陷这个原理基本是得到大家认可的至于由于材料的不同,甚至同种材料的不同应用也会产生不同现象,当然需要具体分析,比如PP的应力发白以银纹和裂纹为主,且应力发白是产生在银纹产生部位,而PMMA的应力发白与银纹是产生在不同部位的同样是PP,注塑件应力发白是以银纹和裂纹为主,但PP膜的应力发白主要以空穴为主,这些都是有定论的至于应力发白的影响因素,如应力大小、作用速率、压力,应变程度等等很多的这仅仅是对于均相材料而言;对于含有填料的非均相材料,影响因素更多,填料的分散性、粒度、处理情况,都是影响应力发白变化的因素的至于解决的办法,分两种情况,首先是对于成品,应力发白产生后,对产品重新进行热处理,是可以部分或完全消除发白现象的,怎么热处理就很简单,不用我细说的第二种情况,即在生产前对原料进行处理减少应力发白的产生通过几点注意事项,确实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仅仅是降低发白程度毕竟,应力发白作为PP的一种本质特征,几乎成为他的鉴别特征了3.PP+GF造粒断条的工艺和配方分析在PP+GF造粒时,经常会出现料条断条现象,原因讨论如下:1)口模两边的料条有蜷曲现象,最容易断条;2)刚开机时,容易断条;3)把口模两边的孔堵起来,有利于料条稳定。 对应分析:1)口模两边的料条有蜷曲现象,最容易断条:这个一般认为是压力不足,有时候也会发现两边容易出现纤维外露的情况可认为原因是:纤维没有被充分的湿润,受剪切不足导致2)刚开机时,容易断条:这个可能还是跟压力相关的做GFPP经常发现生产时间长了,在网板处有大量未能充分剪切的纤维滞留,这些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头压力的稳定,减少由于挤出时压力波动导致的断条3)把口模两边的孔堵起来,有利于料条稳定:这个还是压力卷曲的问题和断条的问题,大多可能主要是模头压力的问题, 模头压力稳定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断条现象可以通过工艺来解决至于作玻纤增强产品我建议不要加网板,至于螺杆组合,应该用三头螺纹做,性能数据都很好 因此玻璃纤维经常在模头处出现加个网板也是为了处理这个情况另外也为了机头压力的稳定不加网板,机头压力会更低,那样断条更频繁而且,那些没有剪切好的玻璃纤维会老从模板冒出来,那样的话粒子表面会比较难看断条的机理应该不止一个我认为,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机理:机理一:熔体应力分布不均匀大家都知道,熔体在口模中的流动前锋呈抛物线形,这是应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沿口模壁附近的熔体受到最大应力,料流中心的熔体受最小的应力。 黏度大的玻纤增强体系不仅强化了这种边壁效应,而且玻纤取向更加限制了边壁聚合物分子的松弛这样,口模两边的料条由于高应力状态而出现卷曲,从而也更容易断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