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三(可编辑).docx
12页红楼梦诗词鉴赏之三 宁国府上房内联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
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秦可卿卧室联语 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是酒香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宝玉随可卿来到她的卧房,一进屋就闻到一股香气,又见壁上挂着明代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纪酒醉后沉睡的美态),旁边挂着宋代秦太虚(观)写的这副对联宝玉一下子高兴起来,连叫“这里好!”就在这里沉酣入睡,并作了一场极其离奇荒唐的梦 第二回书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讲到宝玉说过的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贵族男人一进仕途就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品格堕落;而闺中少女和社会隔绝,保持着纯洁的天性,这是宝玉厌男喜女的基本根据他愿意在秦可卿房里午睡,就同他上述特点联系着 可卿的卧室是个青春少妇的卧室,其摆设、色调、气息,处处都同普通卧室不同书中说宝玉当时已十三岁,正是青春萌动期的开始,这个卧室的一切都仿佛对他是一种朦胧的启示在这里凭空杜撰了许多摆设,什么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掷伤杨贵妃乳房的木瓜,寿昌公主(刘宋时人)的卧榻,同昌公主(唐代人)的珠帐,等等上述这些人都是风流女性,其含意不言自明唐伯虎的画和秦少游的对联,也是根据需要杜撰的。
从这些暗示看,秦可卿不像是恪守贞操的女子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说她“情既相逢必主淫”,曲演《红楼梦》里说她“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都说明这个少妇在宁国府这个大染缸里已经自愿或被迫堕落了 有人根据宝玉在梦中同秦可卿结为夫妇,以及可卿吩咐丫鬟“好生在廊搪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等情节,认为在这里暗写了可卿引诱宝玉同她发生了暖昧关系是否如此,笔者下不了断语,读者可从书中情节自己去推断 警幻仙姑歌辞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 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抉乍飘今,闻麝 兰之馥郁;荷衣欲动今,听环佩之铿锵届 笑春桃今,云堆翠髻;唇绽樱颗今,榴齿含 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 今满额鹅黄出没花问今,宜嗅宜喜;徘徊 池上今若飞若扬蛾眉颦笑今,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今,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今,冰 清玉润;慕彼之华服今,闪灼文章爱彼之貌 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今,凤翥龙 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 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 自伺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 人哉?如斯之美也 【诗词鉴赏】 这首赋出初在第五回中,写的是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赋是一种文章体裁,形成于汉代,其特点是讲求文采韵律。
拼命夸张渲染;流弊是堆砌词藻,有时令人生厌 在一个重要人物出场时,为引起读者的兴味来一大套赞美辞,这是旧小说惯用的手法曹雪芹为迎合当时读者的习惯,也写了这么一篇赋赋这种体裁的文章,只能这样写,反反复复地铺陈,不厌其烦地比喻,没完没了地赞叹,一大篇文字也只说了一个“美”字从这篇赋可以窥见多方面的才华,但赋本身并无深意因其内容同全书思想无必然联系,读者也可以不必特别重视它 孽海情天联语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诗词鉴赏】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问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之意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
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诗词鉴赏】 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警幻接受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大观园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藏在这里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霁月难逢”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 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 公子空牵念 【诗词鉴赏】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
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枉自温柔和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
如果说晴至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她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所以偷着和宝玉发生了关系后来黛玉和她开玩笑,称她为“嫂嫂”,说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预先承认了等到宝玉因同蒋玉菡交往和金钏之死而大被贾政笞挞后,王夫人信得过的丫鬟只剩下袭人一个,立即将她的月银提到二两,享受到同荣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宝玉无意中将袭人的汗巾同蒋玉菡作了交换;后来贾家势败后,袭人果真同她骂为“混帐人”的蒋玉菡结成婚姻这样一个最合“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后落到一个戏子手里;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宝玉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这个向宝玉发誓“便是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的袭人,还是被蒋玉茵的花轿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这一切在看来都是命运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后两句的感叹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