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1248862涵洞右侧挖孔桩防护方案.doc
9页K124+886涵洞施工专项防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及主要防护方案K124+886涵洞为确保在接长施工、既有线八字墙拆除施工时线路和行车安全,原设计为钢轨桩防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特制定既有线左侧八字墙拆除施工专项防护施工方案,采用挖孔桩结合钢轨桩防护主要内容如下: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进行挖孔桩施工→浇筑混凝土→八字墙拆除既有线涵洞端头采取挖孔桩防护,每侧两根,桩径1m,间距1.5m,桩间采用木板挡土,其余开挖面采取钢轨桩防护,间距0.6m,详见附图《各涵洞施工边坡防护方案示意图》1、施工前,须提前三天向项目部安监部进行汇报,由安监部联系设备单位详细调查地下管线情况,确定地下管线走向,并认真制定管线防护或拆迁方案,密切联系,加强协调2、既有边坡采用挖孔桩防护,涵洞每侧2根,挖孔桩直径为1.0m桩身采用C20砼;护壁厚度上口为15cm,下口为10cm;护壁采用C30砼,护壁钢筋笼采用Φ10钢筋,竖向间距20cm,环向间距15cm(具体布置见详图)护壁混凝土添加早强剂,待混凝土强度大于15mpa后才能进行下段桩身开挖,且开挖进度每天不超过1m 4、第一节护壁兼做挖孔桩空口锁口圈,锁口高出地面30cm,上口厚为18cm,下口厚为12cm,以防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
桩身每循环开挖深度不超过1.0m,采用定型钢模板,桩身采用C20混凝土进行浇注5、具体施工流程如下:场地整平→放线、定桩位→埋设钢护筒→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设置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吊土桶、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灌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灌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对桩孔直径、深度、扩底尺寸、持力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清理虚土、排除孔底积水→吊放桩身钢筋笼→浇灌桩身混凝土→打钢轨桩→拆除八字墙6、挖孔桩之间采用模板进行挡土防护,其余开挖面外侧打钢轨桩,间距为0.6m,详见附图7、施工时设置防护员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施工机械、材料不侵入铁路安全界限,特别是卷扬机,安装在不侵入铁路安全界限的位置,并确保卷扬机顶不高过轨底面,确保线路运营安全二、施工劳动力安排各涵洞施工拟投入1个施工班组组织施工拟投入防护员2人、安全员1人、驻站联络员1人、队长1人、技术员1人、质检员1人、架子工3人、混凝土工2人、杂工5人。
机具、材料应及早到位,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材料强度满足要求,做到不浪费、不窝工表1 机具、材料用量表机具材料名称型 号单 位数 量发电机18KW台2凿岩机台5切割机台5风钻台5钢模板套5高强覆塑竹胶板套5三、安全防护措施 在施工人员进场之前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人生安全教育,检查联络及防护人员的上岗资格,坚持无证不上岗 1、施工前对施工地段前后各100m线路进行扣件“四紧” 及排查;线路缺碴处及时进行填补饱满,防止线路因施工发生胀轨跑道2、挖孔桩施工时所有机械、工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3、挖孔桩施工时设驻站联络员,联络员李高峰,联系:18673780898;工地两端大于800m处设防护员,具体各个施工现场的防护人员由项目部统一安排和调度严格按规定加强联络员与防护员的联系:①施工负责人应通过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时刻,设置好防护后方可施工在作业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来车“预报”、“确报”等信号②现场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发出的预报、确报、变更通知后,均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或按规定信号用喇叭、信号旗等向施工负责人重复,直至对方以同样信号回答时为止同时应加强警戒,注意瞭望,监视来车与工地情况。
如设置中间联络防护员时,应以上述相同方式准确及时地将信息传达给对方③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应至少每3-5分钟联系一次④驻站联络员应加强与车站值班员的联系施工现场平面防护图4、挖孔桩的施工应利用列车间歇时间进行开挖作业,现场作业人员来车时必段严格按规定下道避车:①距钢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小于2.5m;②既有线来车不小于800m下道完毕;③人员下道避车时应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物或绳索伤人;④人员下道避车的同时,必须将作业机具、材料移出线路,放置、堆码牢固,不得侵入限界5、施工范围内线路前后各50米卸道碴确保道床饱满,防止线路胀轨跑道线路检查及养护,在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地段前后线路扣件的加固及时对线路进行保养和维修6、严格执行顶进涵施工线路检查趟检制、状态修的规定,列车通过时,严禁挖土7、挖孔桩停止施工期间,井口应加盖钢筋网片井盖,确保人身安全四、施工应急预案为确保顶进涵挖孔桩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把因施工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给运输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行车和施工安全,结合本工程施工情况,特制定如下预案1、挖孔桩施工阶段防淹措施考虑到施工点所处地区降水丰富且地下水水位较高,针对这些情况特此做好以下措施:挖孔桩周边砌筑30cm高的护肩,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的数量的土袋,紧急对挖孔桩周围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孔内;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即使获取天气信息,预先作好准备工作;在现场进行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2、挖孔桩防止变形、坍孔措施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及时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围护桩变形情况、地表隆陷情况、地下水情况等,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
3、如若发生桩体塌方,则如下处理:⑴、发生土方大面积塌方或架空设备失稳情况时,施工负责人应立即派员在事发地段两端,按规定距离设置停车防护,并迅速告知施工地段两头车站值班员,停止向事发地段放行列车,并立即使用沙袋堆码、道碴填筑,确保线路及时恢复⑵、事件发生后,施工负责人应立即向车站汇报⑶、发生塌孔时,事发工地施工负责人应果断采取编织袋装土或装沙回填,防止塌方扩大⑷、接到工地事件发生汇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力、设备增援,材料和机械部门应及时将抢修需要的机具、设备装车运送事发工地⑹发生塌方后,不要慌张,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抢救工作;救援人员通过钢吊笼下井抢救受伤人员;井上人员准备好氧气包、医用消毒药水及纱布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处理;及时组织车辆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治疗若塌方继续发生为防止周围桩孔发生意外,及时疏散周围桩孔作业人员;对塌方的桩孔待塌方稳定后及时组织人员修补、处理;4、防洪措施 a、提前做好施工地段的防汛抢险预案工作和报警制度,对本工程的排水系统和防护设施以及易发生水毁等自然灾害的施工要段,加大汛前检查力度,做好排险加固工作,及时做好抢险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必要的技术和物资储备,以减少灾害发生时所带来的损失。
b、结合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从思想上重视,施工领导亲自部署抓好落实,指定专职安全员负责防洪工作c、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忧患意识,加强对当地气象、水文、防洪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汛情发展态势,提高防洪预警能力d、施工时,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准备好编制袋,砂卵石、潜水泵等机具,及时排出工作坑积水,发现边坡不稳时马上用砂石装袋反压加固道床边坡,防止溜坍e、现场医疗急救措施如果发现险情的存在,要及时通知相关合同医院,进入戒备状态在发生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必须首先抢救受伤人员一旦险情进一步发展成为事故,要立即拨通合同医院,要求医院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参加抢险工作,负责伤员抢救工作合同医院:0737-8201920 0737-8822936现场人员伤亡超出合同医院抢救能力时,立即拨通120求助基保持稳定,若有病害要及时整治序号品种规格数量存放地点1挖掘机 1台作业队驻地2装载机 1台作业队驻地3自卸车 2台作业队驻地4铁锨 30把作业队驻地5十字镐 20把作业队驻地6警戒线彩带 20卷作业队驻地7雨衣、雨鞋 40套作业队驻地8水泵 5台作业队驻地9木桩Φ15cm100根作业队驻地12钢轨桩 30根作业队驻地20片石m330作业队驻地21道碴m330作业队驻地22河砂m320作业队驻地23编织袋个100作业队驻地24枕木根50作业队驻地25彩条布m2200作业队驻地26信号旗面6作业队驻地27对讲机台8作业队驻地28响墩个6作业队驻地29火炬支4作业队驻地30口哨个6作业队驻地31弦线m60作业队驻地32手锤个2作业队驻地33停车牌块2作业队驻地34减速地点标块2作业队驻地35作业标块2作业队驻地五、防汛重点与措施下大到暴雨时,开挖面用彩条布覆盖保护,防止雨水冲刷作业面造成塌方。
1.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险情来临之际停止深基坑作业,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实施先行撤离作业面(点)的疏通方案,把人员损失降到最小2. 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安排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将抢险物资运往险情地点,组织人员及时排除险情3.施工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引发土方大面积塌方危及行车安全时,施工负责人应立即派员在事发地段两端,按规定距离设置停车防护,并迅速告知施工地段两头车站驻站联络员,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停止向事发地段放行列车当已有列车在区间运行时,在不能保证行车在限速安全通过的情况下,安全员、防护员可直接把列车拦截在无危险的区域外,然后通知邻近两端车站待工地负责人确认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后,通知驻站联络员,联络员通知车站值班员放行列车4.事件发生后,施工负责人应立即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接到事件发生工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力、设备增援,材料和机械部门应及时将抢修需要的机具、设备组织抢险5.发生大面积土方塌方时,事发工地施工负责人应果断采取编织袋装土或装沙堆砌,防止塌方事故进一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