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doc
12页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田晖(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200135 )摘要:现代职教体系下,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人才培 养的关键 问题本文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 决定》的解读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 徒制,中高、中本贯通,课程体系构建、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建 设等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职业能力;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根据我国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和具体实践经验,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源主要是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 为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合适人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人才也出现了从单一技能型到复 合型的转变,二是努力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打破一考 定终生的高考现象;三是在职教内部建立人才直升渠道,在 职教和普教之间建立沟通对话平台,给教育一个全面协调发 展的合理结构根据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对自身发展 的需求,国家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计划而中职 院校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如何培养出适 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符合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 转变模式的合格中职生,就成了摆在中职院校面前首要解决 的问题。
这些均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培养 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形成服务社会、纵向提升、横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 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一部分进入 社会各个行业工作岗位,用他们的所学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 的贡献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技能,能掌握 行业基本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另外,在现代职 教体系中,“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贯通机制,给中职生提供 了更多的进一步升学的空间和机会这势必要求我们在职业 技能的培养上,既要面对现代行业企业要求,又要为他们的 进一步职业技能提升夯实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二、现代职教体系下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途径(一)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力的重要途 径1. 校企合作3个重要的对接: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三个鲜明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具 有外部适应性,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 求在现代职教体系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 集团,学校的专业设置区域发展做出相应调整。
笔者查阅相 关文献和经过观察,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在一些条件较好 的地方可以根据园区产业链建设学校专业链、行业标准引入 学校教学标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我们之间的对应 关系,见表1 O表1校企深度合作,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项目学校对应内容举例说明园区联合园区产业学校专业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行业联合行业标准教学标准行业深度参与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企业联盟企业资源教学资源实训项目、兼职教师企业不断更新的生产实践,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鲜的教学内 容,这直接保证了职业教育的与时俱进要求专业群、专业 的建设,教学标准的制订,教学资源的优化直接关系到教学 质量的提高学校在这样的校企合作平台下,能充分汲取最 新职业技能和信息,整合企业、学校相关的人力、物力、设 备等相关资源学生在这样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接触到 的是最新行业知识与技能,其所学即为所用,大大提高了职 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性和现代性,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利于 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图1显示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 要求校企共同开发 真实的T•作内容 实用的工作技能参照相关职业能力标准 修订课程标准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一> 课程体系T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贴近职业岗位 符合职业规范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 参照相关职业能力标准改革课程体系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图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2.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 学实践中,以往的教学实践通常在学校内部通过实验、实训 进行,加上企业的顶岗实习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实训中, 往往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与学生到工作岗位上的 应用相脱节的情况而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由于缺乏合理有 效的机制,很多顶岗实习易于流于形式,走过场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企业不仅参与如上所 述的教学资源开发,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工 作流程及产品标准在实践教学中,校企深度合作,给予学 生进行岗位现场的认识实习、生产实训等机会,大大加强了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将书本上 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企业真实工作 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见表2表2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认识实习阶段生产性实训阶段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教学实践场所车间车间车间车间教学师资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二)在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行有了基 础和平台近年来,在北上广等地区,经常出现“技工荒”这一现象 充分说明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暴 露了以往职业教育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欠缺。
如何使 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首要的任务在这样的背 景下,现代学徒制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逐渐成为职 业教育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现代学徒制既具有“学徒制”特 征,又具有“现代性”,在我国目前阶段,推进现代学徒制的 关键点有以下3个方面:1. 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中,是学校、企业二元主体校企共育,必 然要求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高度融合有了这个融合,才 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才能实行现代学徒制2. 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在企业中,有着集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成熟经验于一 体的众多生产一线、流通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 是校企合作中宝贵的财富,他们在某一行业领域工作数年,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了培养学生 职业能力,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以往校企合作往往会有停 留在表面、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实用型人才的作用他们能不 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较投入地传、帮、带?愿 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企业愿不愿意提供场 地、设施、设备等给学生使用?这些都成为校企合作用遇到 的难题而现代学徒制在办学主体上是二元主体,招生即招 工,企业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其学徒 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场地、设施、 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对于学校来说,现代学徒制,不仅可以 让学生直接学习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还能培养学生严明的 组织纪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 苟的工作作风,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协作的快乐3. 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现代学徒制的学徒有双重身份,因此需要校企双方共同 管理,共同评价在学校,他们是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管 理制度,要按照学校的评价制度来要求自己;同时,他们也 是企业的员工,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企业的考核 与评价具体在执行时,可以学生在岗学习,由企业管理; 在校学习,由学校管理三) 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等职业教育内部纵向流通给职业能力 的提升提供了空间在现代职教体系中,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 学位研究生的纵向流通机制,给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提 升开拓了空间,给学生在其整体职业能力构建上提供了途径 很多试行了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人才模式的院校,势必会在 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上做出相应调整他们会开展 市场需求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一体化人才 培养方案,制订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考核要求和考试 大纲等建立贯通培养的教学管理工作小组,制订相应的教 学管理文件,规范教育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形成符合贯通 培养目标的、规范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组织开发与课程实施 配套的相关教学资源。
这些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实行优秀人才 的培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原先单一的狭小视野拓展到 高职、本科视野,从知识的在中职阶段的单一运用,到高职、 本科的复合型应用,夯实了知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 用能力不仅如此,由于中高贯通、中本贯通在职业能力要 求上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先进性,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就会 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深入和挖掘职业技能丰富内涵,构建 强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网络,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四)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改变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深入调研社会行业岗位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改变是其落 脚点专业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 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改变需要注 意以下几个问题:1. 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充分调研,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作为行业 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 方案2. 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育人才的总体方案,是达成培养目标的具 体化和依托性文件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和及时应变,直接 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层次水平和学习有效性课程体系应突出 知识运用能力,突出行业特色。
能使学生掌握相应工作岗位 的专业技术、相关理论、法律法规等内容在课程体系设置 上,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先后顺序,密切结合中 职生身心学习发展规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根据岗位、专业群,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制订课程标准, 并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需求如在课程 体系构建时,可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 模块等构成,每个模块都由相应的课程来支撑,每个课程又 由相应的课程标准来支撑,从而构建知识、技能、素质目标3. 教学资源的开发使用在明确了课程体系后,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 一起开发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共同开发教材教材开发以现代教育 理论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环境 为手段,深度融合专业特点,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立体化教 材(含纸质版教材、网络资源等)通过产教融合,从企业收 集并提炼典型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图片等资料,学 校教师认真研究资料,结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制作真实性 强、系统性高的教学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料,为学生的自主 性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五)“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是职业能力提高的有力 保障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下,组建了课程体系,开发了教材 等教学资源后,“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则成了提高学 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双师结构型”与“双师型”是不一 样的概念,“双师结构型”更注重教师的理论构成、实践经验 的双重结构,即实践经验是实际工作经验,倾向于有过专业 相关工作经历的且又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教师而“双师型” 教师,侧重于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大 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招聘是从大学毕业学校到职业院校, 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然后经过短暂实践培训,比如教师 下企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成了 “双师型”教师双师 结构型”与“双师型”教师,其自身专业理论和技能构成也 不一•样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 强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既能走得上讲台,又能开得了机器 这就要求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必须深入与企业一线师傅交流, 学习经验,并主动创造实践机会,切实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