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__即景》教学设计.doc
10页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__即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教学重点】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题目2.结合课前观察,初步完成习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理解“即景”的意思教师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景物,这节课咱们就是这用上从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去写写自己眼中美好的世界出示课件2)教师引导:在你上学放学的路上,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和大家分享一下吧!预设1:花园小雨预设2:灯塔日出预设3:山间小路出示课件3—5)二、引导学生审题,拟定习作题目1.审题指导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学习:请你认真读一读《“漫画”老师》的习作提示,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预设2: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8)教师:说得对,这些分别是写作对象、写作要求和题目要求再读一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预设1: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预设2:还要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2.开拓思路出示课件9)教师过渡:我们来理清作文中的几个概念,这样写起来更方便!教师引导: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预设1:“自然景象”指的是风霜雪雨、闪电、月缺月圆、天气冷暖、结冰化冰等现象预设2:“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高山大河、森林草原、沙漠、高原、洼地、雨林等出示课件10)教师追问:结合第二自然段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雨中、日落是自然现象;田野和窗外是指观察的范围教师相机点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让明确即景的内容,明确写作对象教师提问引导:你们知道“即景”是什么意思吗?可以先想想“即”的意思即”有当时、当下的意思预设:即景应该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出示课件11)教师总结:是的,即景是一种创作手法,就眼前的景物吟诗、作文或绘画等,即景不能写发生了很长时间的景色。
例如,整体来看《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就不是即景但其中写春天黎明时的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就是即景在轻松的谈话中让学生认识到:用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记录下最美的风景,将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即景”的意思为明确写作内容作铺垫三、明确习作重点1.梳理习作要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一读这课本上需要注意的两项内容,说一说本次习作的写作要点预设:本次习作的要点是要按顺序描写景物,还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出示课件12)教师:没错,那么景物都有哪些变化呢?(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如果写风,需要怎么写呢?预设:可以写“起风—风大—风小—风停”这样的变化教师引导:如果写日出呢?预设:可以写“天空变亮—太阳慢慢变大—一片光明”这个过程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写树林和草地分别可以怎么写呢?预设1:树林里阳光的变化,小河的流淌,动静的转换预设2:空间转换,草的颜色品种,草的疏密程度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15)教师小结:也就是我们可以按时间写发展变化写由前到后;也可以照观察的空间顺序来写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等教师:课前让大家观察景物,填写《观察记录单》,经过上面的交流,来补充完整一下你的记录单吧。
出示课件16—18)观察时间早上观察地点楼顶景观或现象日出观察顺序时间景物变化太阳随着时间慢慢变大、变圆观察时间下午观察地点树林景观或现象落叶观察顺序时间空间景物变化落叶从树上落到地上,树上越来越少,地上反之观察时间早上观察地点窗户景观或现象窗花观察顺序时间景物变化窗花慢慢融化,化成水珠,窗外景物越来越清晰2.(出示课件19)教师过渡:对题目深刻理解后,思路也打开了下面就是我们该如何写的问题了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请大家看下面的课文段落,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的片段一: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片段二: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高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珠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预设1:片段一中“泛着”“染上”“飘着”是动词,这些词语可以描写色彩、气味、触觉等,课文中描写的是颜色“鱼肚色”预设2:片段二中“月亮是长了腿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先是”“再是”是表示顺序变化的词,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教师小结:描写动态变化时可以使用恰当的动间,从景物的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写;还可以使用“先……再……”等表示时间顺序词语。
出示课件21)教师组织学生模仿课文片段自己写一段话,描写落日学生自主写作示例:太阳极力从云层里探出脑袋,一会儿张开红彤彤的脸,一会儿又露出橘黄色的笑容火红时像一个大红球,橘黄时像一个大橘子慢慢地,太阳收起那刺眼的光芒,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脸蛋像涂了胭脂似的周围的云朵也跟着它涂上了红妆过了一会儿,阳光变弱了它旁边的云朵在变化着各种颜色,仿佛是一位画家把他那五彩的颜料一不小心泼洒在天上红色的,灰色的,粉红色的……五光十色一瞬间,晚霞铺了半个天空3.(出示课件22)教师提问:关于这次习作,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呢?预设1:这次作文引导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世界,我们要善于发现变化并描写出这个变化预设2: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都是不相同的,我在写作中要突显这些变化预设3: 我会向课文学习,用上动态词语,用上表示时间或方位变化的词语出示课件23)四、指导写作提纲1.(出示课件25)教师提问:你想好自己的作文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出示课件26)教师组织学生明确习作提纲的要求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或景观,写出景物的变化1)你打算选取什么景物?(2)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作?(3)它有哪些变化?你如何连缀起它的这些变化?(4)你会重点写变化的哪一部分?使用上哪些动词、关联词和修辞?(5)你打算如何将题目补充完整?(出示课件27—29)教师出示提纲示例,让学生了解提纲应该怎么写。
五、完成习作,互相评价(出示课件30)教师组织学生动笔写作出示课件31)学生写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同桌互评设计意图: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性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2.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教学过程】一、明确评价标准,赏评例文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写了习作“ 即景”,这节课咱们一起来进行一下赏评2.(出示课件33—35)学生自由读习作《晨雾即景》,教师指导评议教师引导:你觉得她哪写得好?预设1:开篇交代起雾了预设2:“起初,天地间仿佛笼罩着一幅无比宽大的雾帘,远处的花草树木、教学楼,在雾中若隐若现;阳光一点也不耀眼,只显出朦胧的影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雾弥漫的情形预设3:“等转过身再看时,他们的背影已慢慢远了,仿佛进入了仙境”写出了初入雾中,如入仙境预设4:“我伸手去抓,哈,我抓住了!当我张开手细看,它早从我指尖溜走了,空气中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让我分不清哪是雾哪是仙境了,多顽皮的雾啊” 手抓雾的情景,尽显童趣。
预设5:“一些大树的枝叶已经羞涩地从雾中露出了婀娜的身姿,柔枝摇曳,似乎是在招呼天上淡淡的白云”和“可爱的雾儿呢,好像在太阳出来前表演够了,这会儿也该下场了,你看,它正轻轻地、轻轻地挥动着衣袖,慢慢地离去”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突出了雾的变化预设6:“太阳这位杰出的画师又轻甩画笔,刹那间,我已置身在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里了”自然结尾3.(出示课件36)教师总结优点:(1)抓住景物特点文中描写浓雾弥漫,如入仙境;走入雾中,轻纱似的薄雾一颗颗、一粒粒,如烟、如尘……这些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雾在变化形态上的不同特点2)按照顺序描写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写起床时发现大雾,然后“起初”走入雾中;再“过了一会儿,雾小了”,最后 “雾儿终究是淡了,散了”3)注意动态变化文中对于雾儿,多处进行动态描写,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雾中的景物动态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二、出示问题片段,集体讨论、修改1.(出示课件37)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和同位交换作文,根据“评分标准”相互批改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出示课件38)教师评价标准:(1)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2)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
3)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4)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5)文章立意较好,符合主流价值观6)文章主旨明确,有真情实感,抒发手法多样7)语言生动有个性,恰当使用修辞手法8)符合本次作文要求:①描写是自然景观现象,而不是人为的②按照一定的顺写,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③能写出景物变化,而且详略得当④恰当使用生动修辞,语言优美流畅2.让学生自读片段,根据习作要求,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下面是《田野即景》评改前的段落,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淅沥沥,淅沥沥!”是什么声音?喔!原来是下雨了秋雨落到番茄上,让番茄变得更加;秋雨落到茄子,顺着光滑的茄子滴到地上秋雨落到高粱上,让高粱变得更加火红预设:这段话一没有指出“变化”,二没有特定的描写顺序,语言上也过于平实,应该多加些修辞出示课件40)教师引导:这是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说说为什么这么修改原段落:“淅沥沥,淅沥沥!”是什么声音?喔!原来是下雨了秋雨落到番茄上,让番茄变得更加;秋雨落到茄子,顺着光滑的茄子滴到地上秋雨落到高粱上,让高粱变得更加火红评改后:“淅沥沥,淅沥沥!”是什么声音?喔!原来是下雨了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在东边,它把橙红色给了番茄,橙红色的番茄犹如一盏盏小灯笼,照呀照呀照出了丰收的果实;在西边,它把紫色给了茄子,茄子好似一个个滑滑梯,滑呀滑,滑来了丰收的喜悦鲜艳的大红色,是给南边的高梁的,火红的高粱,好似一把把火炬,传呀传呀,传来了幸福小康……预设:评改后的段落,多了“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用颜料盒作比喻,贯穿全段,拟人手法也使得文章增色不少在东边”“在西边”“南边的”等方位词,写出了方位上变化出示课件41)教师总结技巧:最好选择随时间而变化的景物可分为“前、中、后”的顺序写写作的时候要多用动态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