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公共管理论文.doc
2页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_公共管理论文 摘 要:目的:了解宗教信仰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2006年全国老年人生活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10%的样本,Binary 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其次为基督教等生理健康、家庭因素、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总信仰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结论:宗教信仰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健康 宗教信仰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在中国,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信教,在全国约有18%的老年人信教[1-2] 宗教信仰已成为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国内对于宗教信仰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少数民族人群,而关注老年人宗教信仰的并不多见在研究方法上多偏向于定性访谈和政策的回归研究,定量分析的比重较少那么,什么样的老年人群会倾向于有宗教信仰?宗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 如果有影响, 其作用机制如何?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06年全国老年人生活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10%的样本,调查访问对象为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60个县市、640个街道乡、2000个村居委会样本量为1980人 2.2调查工具 利用调查问卷中的老年抑郁量表(15项简表)(GDS),计算老年人的抑郁等分,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是1分总分0分~5分为正常,5分~9分可疑,10分以上有抑郁症状在本研究中将可疑组合抑郁组合并为抑郁,其余为正常 2.3变量测量 研究中自变量类别分为:人口学变量、家庭因素变量、社会经济保障变量、健康变量、主观情感变量因变量为是否抑郁 2.4统计分析 基于以往的研究经验和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及规模,最终研究使用的统计模型拟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3.结果 3.1老年人宗教信仰的总体情况 在1980个调查对象中,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为344位占总体的17.4%,没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为1628位占总体的82.2%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有宗教信仰在344位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中佛教信仰的比例最高,达到58.5%约199人。
其次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占比例分别为19.7%和12.6% 3.1老年人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用抑郁分组作为因变量,将人口学变量、家庭因素变量、社会经济保障变量、健康变量、主观情感变量纳入模型中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本文截取模型总显著的变量列于下表1中 回归卡方值为85.360,自由度为27,显著度为0.0002Log likelihood=57.790,NagelkerkeRSquare=.665 4.讨论 4.1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诱因之一 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会较好婚姻家庭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婚姻家庭美满,没有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抑郁水平也较低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即抑郁水平较低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是宗教吸引老年人信教的原因之一,宗教信仰与宗教参与缓减老年人的内心压力,促进老人心理健康 4.2宗教是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 老年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不但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丧偶之痛,经历身体素质的下降,遭遇情感缺失与精神需求,社会参与下降等因素使老年人危机四伏。
老年人社会资源的丧失和健康机制下降,使他们固有的支撑系统无法改变现实境况,需求新的解决系统适应与积极应对危机因此,宗教被老年人视为一种应对危机的机制和策略在健康方面,宗教可以缓减生理机能下降造成的压力通过宗教组织内外部的网络支撑,老年人可以获得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病人依靠宗教信仰来面对危机,老年人将宗教作为应对各种心理危机和压力的机制当生活处于痛苦或矛盾中时,宗教可以为他们提供慰寄、理解和忏悔的渠道, 这是一种压力缓冲机制当老人生活中出现危机时常常运用宗教加以解释和应对由此可见,宗教应对机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危机应对机制能帮助老年人缓减压力和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武林(2010).”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学刊(01):111-116. [2]王婧媛,姚本先, et al.”有无宗教信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世界宗教文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