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的预算管理实务(共22页).ppt
20页政府政府预预预预算管理算管理王庆2009年春季 1. 1 政府预算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 2 政府预算的起源与演进1. 3 政府预算的功能与特征1. 4 政府预算分类1. 5 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第一章 第一部分 政府预算的基础理论导导 论论其实,政府预其实,政府预算和我们每个算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都息息相关!!政府预算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灯塔私人部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政府部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财政与预算的概念理解--- 顾名思义,就是“理财之政”就财政一般意义而言,财政是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 指国家以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维持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各项支出的政府基本收支计划Description of Public Finance 财政Description of Government Budgeting 政府预算“ “财政财政” ”的的字源字源 考考察察13-1513-15世纪世纪该词出现在拉丁文中,意为结算支付期限、支付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1616世纪世纪传入法国,意为公共收入1919世纪世纪进一步阐明是指国家及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并相继传入欧洲其他国家,英语为“Finance”1919世纪末世纪末日本引进“Finance”的词义,同时借用中国的两个汉字“财”与“政”,确立“财政”一语(1882年日本开始用“财政奏折”一词)政府预算的起源与演进1717世纪世纪演变为专门指国家理财1919世纪世纪909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财政”一词由日本传入我国。
自民国始,以“财政”命名官方机构,称“财政部”现代预算产生的三个条件:生产方式、行政制度、货币化●部落时代 采集狩猎 祭祀 缺乏预算精神●帝国时代 农业生产 祭祀加竞争 内生预算精神●商业时代 非农业生产 竞争 民主预算精神“ “预算预算” ”的的字源字源 考考察察…………政府预算(budget)一词源于拉丁文“Bulga”,原意为“皮革袋子”、“钱袋”的意思,根据《美国传统辞典》的字源分析,其进一步的字源来自古法语“Bougette”和中古英语“Bouget”,意指国王存放公共支出所需货币的钱袋现代西方现代西方现代预算制度与预算管理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政府预算的起源与演进17331733年年英国首相瓦尔皮尔(Oralpole)的财政提案,被一本叫做《提包打开了》(The Budget Opened)的小册子所讥讽东方东方将这一词汇意译为国家预算准确地说,国家预算应该称为政府预算英、美两国预算制度的形成 1865年1910年 1921年国会成立了一个拨款委员会专门主管财政收支问题威廉•塔夫特总统责成研究建立美国联邦预算制度。
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至此才正式规定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出预算报告1215年英国《大宪章》首次确认的“非赞同毋纳税” 的基本预算与税收原则现代预算制度在西方的兴起最早出现在英国最早出现在英国 1789年,英国首相威廉•配第在议会通过《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有了正式的预算文件1295年英国模范议会确立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应当由所有人来批准”的基本预算与税收原则19世纪初,才确立了按年度编制和批准预算的制度到19世纪发展成为典型的政府预算美国美国规定财政部要向国会报告其财政收支汉密尔顿贡献巨大1800年 • • 错误:错误:政府预算视为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 本质特点:本质特点:公共选择或集体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 基本构架:基本构架:监督和制约,以控制公共支出规模西方政府预算形成过程的启示政府预算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更涉及政治具有经济学与管理学科际整合的特征意识形态色彩 应相对弱化• 公共管理的所谓“经济学革命”• 政府预算管理构成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对现代政府预算管理的影响日益显著• 政府预算管理在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层面上具有许多共性的规律• 加快推进中国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应借鉴国际预算管理理念、制度、技术和方法增进对现实世界中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的理解。
我国预算制度的形成过程 1908年1950年 民国时期清理财政局主持编制预算工作,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王朝第一次正式编制政府预算学者对公共预算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与尝试政府预算是公民主权在公共部门中的集中体现清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1800年启启 示示《关于一九五○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概算草案编成的报告》通过 ,这标志着新中国政府预算的诞生1951年政务院发布《预算决算暂行条例》,我国预算制度建立政府预算是为市场经济立宪的重要内容之一普及预算知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预算制度起步较晚,且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而言,更为迫切• • 特点:特点:典型的“二元经济”条件下“双重转型”• • 路径:路径:渐进式制 度变迁轨迹• • 影响:影响:政府作用明显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预算的功能与特征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异性分析转型期政府职能的演进趋势转型期公共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 公共事务管理 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 国有资产管理 职能•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政府预算官员角色的转变• 制度创新问题• 建设法治国家与民主思想的成熟问题政府预算特征 (一)法律性 预算经立法机构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预算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二)年度性 财政年度,是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起止期限一般起止为一年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预算年度与公元纪年相吻合,即采用“历年制”,有些国家的预算年度与日历年度不一致,即采用“跨年制” (三)整体性 要求预算应包括财政收支所有内容 (四)计划性 预算要体现出预测性和准确性 (五)透明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在《财政透明度手册》中的定义,财政透明度指向公众公布政府结构与职能、财政政策取向、公共部门账目和财政筹划 编制形式政府级别联邦制国家中,预算分联邦、州和地方三级预算内容 不同标准下预算的分类不同标准下预算的分类政府预算的分类中央预算地方预算总预算分预算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立法手续正式预算临时预算追加预算按照预算立法程序不同复式预算的内容有不同解释分预算包括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地方预算地方预算中央预算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省自治区总预算总预算直辖市直辖市预算预算省(自治区)本级预算省(自治区)本级预算市本级预算市本级预算设区的市设区的市总预算总预算市辖区预算市辖区预算县(不设区的县(不设区的市)总预算市)总预算自治州自治州总预算总预算州本级预算州本级预算县(自治县、县(自治县、不设区的不设区的市)总预算市)总预算县(市)本级预算县(市)本级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市)本级预算本级预算乡(民族乡、镇)乡(民族乡、镇)预算预算市本级市本级预算预算市辖区预算市辖区预算县总预算县总预算县本级预算县本级预算乡镇预算乡镇预算政府预算的组织构架中国中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形式——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又称单一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公共收支编入一个预算表格。
作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单式预算具有较强的综合功能,能够全面地反映当年财政收入的总体情况,有利于全面掌握政府财政状况,简单明了,便于审议批准;但不能有效地反映财政收支结构和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不便于进行年度间和部门间的比较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市场经济国家的复式预算制度,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这种预算形式对总体情况的反映功能比较弱,但能明确揭示财政收支的分类状况,反映财政收支的结构和经济建设项目的效益,较为接近商业会计原则在制订长期计划时,资本预算能够对长期公共投资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单式预算(singal budgeting)复式预算(multiple budgeting)复式预算的发展 我国的复式预算的主要特点: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放弃复式预算的原因:目前,世界上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国家大约有几十个,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复式预算制度;有些发达国家也实行,但存在着减少的趋势 1927年丹麦率先创立复式预算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掀起,国有经济规模的相对缩小,许多发达国家已不再编制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制度中的经常预算,对应的是公共部门日常收支活动,支出范围多限于满足公共部门实现社会管理职能所需,其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其支出主要是非市场性投资,收入包括经常预算的结余、各类专项建设税费、公债等从1992年起,我国的国家预算由以往的单式预算开始改按复式预算试编,即把全部预算收支按其性质,分别编制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就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西方诸国的代表性而言,复式预算制度未必能代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主流模式首先,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减少了对市场运行的干预程度,资本性政府支出的数额相对下降,通过实行复式预算提高政府投资效能的需求相应降低;其次,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逐步转向运用税率、利率、汇率、产业政策等间接调控手段,资本预算所代表的政府直接投资管理手段的效用也在逐步弱化涵盖了西方的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大内容,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则是西方的政府预算制度中所不具有的内容我国采行复式预算模式的必要性分析我国采行复式预算模式的必要性分析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形式——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第一,复式预算制度适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第二,复式预算管理模式体现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因素。
第三,复式预算制度有利于提高纳税人权利主体的意识,约束消耗性支出的非效率扩张中国现行复式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证考察中国现行复式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证考察★ 我国现行的预算收支分类体系大体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 通过对我国现行复式预算结构的考察可以发现,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都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资本预算的色彩★ 现行预算制度也可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属于广义的复式预算管理模式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形式——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第一,在未来的预算法修订中,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复式预算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架,为中国复式预算制度的继续完善,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支持中国复式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二,资本性支出应单独予以反映现行复式预算体系中的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和债务预算支出,都包含有资本性支出 第三,根据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在政府公共预算之外,增设国有资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我国社会经济转型阶段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各种重大问题 第四,注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预算的整合与协调政府预算编制方法是以过去年度已经达到的预算收支指标为出发点,考虑影响预算年度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来确定财政收支计划,编制预算的方法。
基数预算基数预算法法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法法是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绩效为目标,以成本为基础,强调预算产出或结果的预算编制方法是任何使用预算资金的单位在提出预算计划时,无论是原有项目,还是新增项目,都要以产生的支出效益为标准,重估其必要性,凡不必要项目不予保留,需要项目也要重新核定支出数额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