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所谓道德底线.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78817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5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明的道德底线所谓道德底线,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也就是使人不至于堕落为禽兽的那条最后防线每一种文明都必须具有道德底线,只有这样的道德底线存在,才能防止人的集体性道德犯罪与无意识全面堕落在一种文化形态中,人如果偶发疯狂的不道德行为,那么一般不是这种文化的罪过,但是,如果这种文化形态能够容忍那些违反人道泯灭人性的行为长期的发生、进行,甚至成为一种非人的制度、习惯,而且这种文化形态不但没有发出抗议的声音与排斥的行动,反而业已将这些非人的制度、习惯融入自身,人们不再以罪恶为罪恶,不再以非人为非人,不再以羞耻为羞耻,那么这种文化一定在某些方面出现重大的缺陷中国 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道德底线的缺失在中国哲学 里,道德底线几乎被推到人性的至高点孟子就说:“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 杨朱主张 “ 为我 ” ,墨子主张 “ 兼爱 ” ,都被孟子斥为“ 禽兽 ” ,孟子心目中的“ 人” ,也就是人之所以成为“ 人” 的底线,就是人和他人,包括“ 君” 、 “ 父” 的伦理关系虽然“ 人皆可以为尧舜 ” ,但是一旦不尊君重父,就同于禽兽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里,儒家哲学对传统文化起了无可替代的支配性作用,可以说,儒家哲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然而,孔子喋喋不休的宣扬“ 仁者爱人 ” ,孟子不遗余力的传播仁政德治,他们的理论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上看,并没有造成一种真正有人文气息,真正尊重人、爱护人的制度与习惯,反而使“ 仁义道德 ” 变成泛道德主义,造成一批假道学的横行这种文化缺乏一条起码的道德底线,也就是制止残暴无人道的事情发生甚至形成制度、习惯的那种内在的文化力量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五千年文明史,津津乐道于“ 四大发明 ” ,直到今天,这些话语仍然被毕恭毕敬的写进历史教科书,让下一代享受意淫的快感然而,“ 四大发明 ” 无论如何伟大,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个“ 孔 ” 生出来的东西,所以火药被拿来做鞭炮吓鬼,指南针用于罗盘捉鬼,造纸术和印刷术则大用于佛经印刷倒是这些东西传播到西方,不久就显出无穷的威力来说到底,“ 四大发明 ” 不是 科学 精神的产物,而是生活经验的造品我们的传统有两大“ 不文明 ” ,说 “ 不文明 ” ,是因为这两者都体现了野蛮的丛林社会的特征,而且,它们的残酷性不但没有被中国的仁义道德所批判、摧毁,反而在仁义道德的文化土壤中存在了千百年,成为社会制度、习惯更可怕的是,这些非人的制度习惯在历史文化的发展 中侵入了文化的机体,甚至已经构成中国人传统品格的一个部分,这两大突出的“ 不文明 ” 就是太监与小脚。

      对一种文化,我们不仅要问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而且要问它使人们避免了什么它使人们避免了什么,也就是它的道德底线守卫到哪个层面在中国传统儒家哲学 经典中,并不乏那些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诲《论语》记载:“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 也就是说,马厩烧掉了,孔子只问伤到人没有,在孔子的心目中人的价值是更高的孟子向诸侯国国君宣扬的都是修德爱民的理论儒家的原始思想达到了牟宗三先生在《历史哲学》中所说的:“ 中华民族之灵魂乃首先握住,生命 ?者因为首先注意到,生命 ? ,故必如何注意到如何调护生命,安顿生命故一切心思,理念,及讲说道理,其基本义皆在,内用?而一切外向之措施,则皆在修德安民 但是,衡量一种哲学与衡量一种文化不同衡量一种哲学主要着眼于其理论的博大精神程度,着眼于其智慧精华的含量;而衡量一种文化则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去观察这样的文化形态支配下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观察这种文化支配下的制度建设与生活模式因此,我们不能以历史的“ 理想 ” 的理论去替代历史事实,不能用哲学上的智慧精华去掩盖历史的糟粕中国传统文化诚然有太多太多“ 注意到如何调护生命,安顿生命” 的内容,但是中国历史却发生了更多更大规模更长期的践踏生命、蹂躏生命的事实。

      牟先生认为,“ 西方以智为领导原则,而中国则以仁为领导原则见道德实在,透精神实体,必以,仁?为首出 ” 但是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从战争的频繁、惨烈程度,从屠杀的规模、手段,从各种各样社会习惯的荒唐、残忍程度,根本不能体现出这个每一本书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 ” 的国度比别人多处一丁点的仁义道德来相反,道德是可以杀人的,女人失去贞操自杀、死了丈夫殉夫,都有一种好听的美德命名,叫“ 贞洁 ” ,而且死后还有立贞洁牌坊,进宗族祠堂的资格,于是一场残忍的死亡,被披上一层神圣的道德光辉在这个以“ 仁” 为道德核心的国度,千百年来那么少人对缠足这样的恶习表示愤怒—— 相反,更多的是下流文人的低级肉麻的赞叹,没有人对太监这种非人的制度表示反抗—— 相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自我阉割这些渗透进了中国文化的骨髓中的毒汁不但没有受到排斥、清理,反而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广泛接受读线装书的人怎么没有这样的疑惑:孔子那么关心人的生命,为什么他的徒子徒孙面对一种把千百个健康的人拿去活生生的阉割的制度,把一张健康的脚板拿去活生生的裹得骨裂形歧的恶习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快,没有认为这些事情都是违反了他们每天挂在嘴边的“ 仁 ” ?一种缺少道德底线的文化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文化。

      道德底线的作用在于让人们把伤天害理的事当作伤天害理加以警惕,把泯灭人性的事当作泯灭人性加以反抗,如果整一个民族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中一代代的重复那些毫无人道甚至灭绝人性的行为,并且和这些制度、习惯相安无事,对这些制度、习惯熟视无睹,那么这种文化绝对是出了重大的问题甚至病入膏肓的正因如此,胡适直到1961 年还在《 科学发展 所需要的社会改革》的演讲中说:“ 一个文明容忍像妇女缠足那样惨无人道的习惯一直到一千多年之久,而差不多没有一声抗议,还有什么精神文明可说?”“现在,正是我们东方人应当开始承认那些老文明中很少精神价值或完全没有精神价值的时候了 这种激烈的结论背后沉淀着历史的苦难从哲学的角度看,不可否认原始儒家思想中存在很多人性的光辉,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家思想世俗化之后建构的传统文化,最明显的缺陷就在于没有提供一种包含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底线伦理当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的时候,应该在人道主义的框架内建立一种起码的道德底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