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昌大学外国文学专题研究第九讲 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医生》.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125321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M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讲 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医生》一部抒情小说、爱情小说与政治小说,一部忧伤的知识分子心灵史帕斯捷尔纳克像 《日瓦戈医生》外文版封面 一、帕斯捷尔纳克的生平与创作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年1月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艺术世家:父亲为犹太人,莫斯科美术、雕塑、建筑学院教授、美术院士,曾为托尔斯泰《复活》画插图,是托尔斯泰的挚友母亲是钢琴家父母经常举行家庭聚会,客人都是莫斯科文化艺术界的精英艺术家,包括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等1909年,帕斯捷尔纳克进入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还到德国马尔堡大学专门研修康德的哲学大学毕业后,出版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1914)、《在街垒上》(1916)两部诗集风格明显受到了象征主义诗人安德列·别雷、勃洛克以及未来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因之被人们称为“诗人的诗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骑马导致的意外伤害,没有去服兵役1922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三部诗集《生活,我的姐妹》,诗歌风格摆脱了象征主义的晦涩,开始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显示了苏联十月革命后正在创建的新社会带给他的希望和灵感。

      生活啊,我的姐妹生活,我的姐妹,今天已在汛期她像一场春雨与众人撞了个满怀,而那些衣冠楚楚者不仅高雅地抱怨,还像麦田里的蛇,礼貌地吐着信子老成的人们自有他们的道理,而你的理由却显然非常天真:你说雷雨中,眼睛和草坪都是紫色,潮湿的风从天边带来木樨草的气息那是在五月,当你在卡梅申支线的包厢里翻阅火车时刻表,会觉得它比圣书还要恢宏,尽管你从前也草草翻过后来黄昏中,有一群妇人涌上了站台一阵激动之后,才明白那不是我到的车站,西沉的太阳坐过来,安慰我后来铃响三遍远去的铃声是一声绵长的道歉:很遗憾,不是这一站夜色透过窗帘在黯黯燃烬,而原野延伸,像通往星星的天梯横卧只有它还在闪烁眨眼,别的却睡得香甜,像我亲爱的人和着轻纱入梦心在下车的每一个小阶上阵阵拍击,把早已拍碎的车门撒向原野十月革命”后,父母和两个妹妹都在1920年流亡到欧洲,帕斯捷尔纳克则最后决定留在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在整个20年代,他的创作力有了第一次迸发:出版了第四部诗集《主题与变奏》(1923),完成了三首叙事性长诗《崇高的病》(1924)、《一九〇五年》(1926)、《施密特中尉》(1927),这几首长诗都是他对苏维埃新政权的激情赞歌1920年代里,斯大林和托洛斯基都接见过他,斯大林甚至提出要他担当“时代的歌手”。

      但是,在192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政权的逐渐稳固,政府对文化的控制逐渐加强,文网开始渐渐收紧帕斯捷尔纳克也十分敏感地察觉到了新社会对作家、艺术家的敌意他不再那么乐观了,开始有了反思进入1930年代后,他的创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已经从一个云雀般赞美黎明的歌手,变成了深深地进行内省的诗人这首先体现在他的自传体随笔《安全保证书》(1931)中散文集呈现了他对“旧时代”的文化辉煌的记忆和怀念,对还没有被专政机器所打碎的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依恋在1934年召开的苏联全国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负责文化和宣传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还依然在赞美帕斯捷尔纳克是“我们时代的诗坛巨星”1930年代后期,斯大林展开了“大清洗”运动,苏联社会的空气越发紧张起来1936年到1939年有六百多名作家被捕,在那些自杀与被害的作家当中有不少是帕斯捷尔纳克的亲密朋友1938年,帕斯捷尔纳克也曾被列入了清洗的黑名单,据说是斯大林的一句话救了他(“不要触动这个天上的人……”)帕斯捷尔纳克感到痛苦和困惑,他开始警醒和反思新政权的可怕力量卫国战争爆发后,帕斯捷尔纳克走上战场,写下了一些描绘士兵和侵略者作战的通讯和特写1946年,帕斯捷尔纳克开始着手创作一部反映他所经历的这个大变革时代的长篇小说。

      到1955年,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这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时代的人质 伊文斯卡娅1960年5月30日病逝在莫斯科郊区自己的乡间别墅里二、《日瓦戈医生》赏析1、小说章节上卷第一章 五点的快车第二章 来自另一个圈子的姑娘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第四章 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第六章 莫斯科宿营地第七章 旅途中下卷第八章 抵达第九章 瓦雷金诺第十章 在大路上第十一章 林中战士第十二章 荒漠中的花楸树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金诺第十五章 结局第十六章 尾声第十七章 尤里•日瓦格的诗作上部主要讲述了日瓦戈的童年、在莫斯科的求学和“十月革命”前后的那段岁月;下部则描绘了日瓦戈前往西伯利亚的经历见闻以及返回莫斯科后的情况在小说的结尾,以日瓦戈医生留下来的24首诗作为全篇的结束乐章2、人物表日瓦戈——男主人公冬妮娅——日瓦戈的妻子拉 拉——女主人公,日瓦戈的情人帕沙(斯特列利尼科夫)——拉拉的丈夫、一名军官科马罗夫斯基——日瓦格父亲的私人律师、拉拉母亲的情人、新政权的敌人3、小说情节日瓦格与拉拉日瓦格岳父、妻子与儿子《日瓦格医生》主要写了日瓦格40岁死前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20世纪初期的一段历史——包括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国内战争以及20世纪30年代俄国国内的动荡。

      小说的结尾部分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瓦格医生死后)时期的情况做了大概的描写,以作为对于过去的回应和对于将来的展望小说开始部分平行展开了两条故事线索:尤里•日瓦戈的故事与拉拉的故事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父亲被自己的私人律师坑骗破产自杀身亡10岁时母亲病故成为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冬妮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冬妮娅结了婚拉拉是一个已经俄罗斯化的法国寡妇的女儿母亲带领全家从乌拉尔来到莫斯科父亲的朋友科马罗夫斯基成为了他们一家的保护人,随后又成为了母亲的情人拉拉的不幸由此开始帕沙的热恋及痛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帕沙报名参军久无音信拉拉来到前线寻找丈夫,阴差阳错成为护士两条线索由此开始交叉叠加在拉拉离开战场回到她的远在乌拉尔地区的尤里亚金市的家以及日瓦格要回到他在莫斯科的家之前,日瓦格和拉拉已经逐渐成为了好朋友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

      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冬妮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在那里,日瓦戈一家过了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后来,日瓦戈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在那里遇见拉拉,随之二人陷入热恋帕维尔·安季波夫(帕沙)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此时,他岳父和妻子冬妮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进而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的军事专家开始成为镇压的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不得已被迫逃跑时局紧张,拉拉和日瓦戈也随时有被逮捕的危险他们不得已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却鬼使神差般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在弟弟叶夫格拉夫的帮助下,被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因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小说最后,拉拉来到莫斯科,为日瓦格与她的孩子寻找栖身之地。

      凭记忆,她去拜访了日瓦格最后的居住之地却正赶上日瓦格的葬礼过后,拉拉帮助叶夫格拉夫整理日瓦格留下的文字材料——以后就被关进了莫斯科劳动营并由此失踪4、小说主题分析 是一部时代(革命时代)的反思之作《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个性淹没于历史潮流的悲剧这既是日瓦戈的悲剧,同时也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革命摧毁了应当被消灭的东西,也连带毁掉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他无法接受以暴力惩恶的现实他的关于人的信念是美好的,但在当时的年代,追求个性完善、反对暴力的思想当然与社会格格不入他追求的是超越时代的人类的最终理想,这部作品的美与吸引力也正来自于此人与历史的关系是这部小说探讨的主要问题帕斯捷尔纳克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他的历史哲学在帕斯捷尔纳克看来,历史的进展应该建立在这些基本信念上:即有利于人类索求生存,维护人格自由,保持个性纯洁,捍卫人性尊严,信奉人道主义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之上,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戈医生》中,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对史无前例的十月革命进行了历史的反思,描写了日瓦戈从内心欢迎革命到精神上背离革命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反映了大革命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小说中对俄国革命的描述,为人们了解俄国革命所造成的破坏和掠夺提供了一个视角。

      在日瓦戈举家迁往乌拉尔的路上,经过了许多遭受内战蹂躏的地区,所见所闻令日瓦戈深感困惑他不理解当时苏维埃政权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暴力的必要性,因而同革命政权越来越疏远有一个村庄被装甲列车炮轰得一塌糊涂,就因为它与另一个拒绝遵守土地分界线的村庄是邻居;还有一个村庄则因没有为军队提供食物和给养而被军队掠夺一空并烧为平地革命的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革命者之间互相猜忌和进行错综复杂的争斗——出于嫉妒和仇恨,他们“以更高的革命审判为名义”,随时准备杀死他们中的某些人小说清晰地表达了对以暴力手段进行“革命”的怀疑态度,对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采取的激进政策造成的后果的痛恨,对俄罗斯古典文化在内战中被毁灭的悲哀感小说中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日瓦格的两个童年时代的朋友(他们俩都曾经在苏维埃战犯集中营中服过劳役,但是现在却成了军队中的军官)反思自己的过去其中的一个对苏维埃体制做了这样的评价:我认为集权式管理是一种错误的和不成功的管理方式,而且它还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揭露其失败之处的人都会被采用各种恐怖主义的方式加以处理,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自我判断、不得不违背自己的眼睛去看见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对于革命年代人们“个性”存在状况的反应及相关思索在帕斯捷尔纳克看来,历史的形成不在于平均化的“人民”,而在于个性;只有个性是不朽的,正是个性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本身帕斯捷尔纳克在作品当中,表达了如下意识:革命之后,“谎言降临到俄国土地上主要的灾难,未来罪恶的根源是丧失了对个人见解价值的信念人们听从道德感觉启示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应当随声附和,按照那些陌生的、强加给所有人的概念去生活兴起了辞藻的统治……,“高尚的,理想的,深沉的变粗俗了,物质化了在作品的尾声里,作者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集体化是一个错误,一种不成功的措施,可又不能承认错误为了掩饰失败,就得采用一切恐吓手段让人们失去思考和议论的能力,强迫他们看到并不存在的东西,极力证明与事实相反的东西由此产生前所未闻的残忍,由此而公布并不打算实行的宪法,进行违背选举原则的选举”这个现实的世界要把人们“纳入官方所提倡的违背良心的体系,日复一日使自己表现得同自己感受的相反”,“大肆赞扬你所不喜欢的东西,为只会带来不幸的东西而感到高兴正是这一切社会病症扼杀了日瓦戈与拉拉的美丽的、充满了人性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