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渔家傲课堂.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59345185
  • 上传时间:2023-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一句这一名言抒发了范仲淹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文,也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作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近范仲淹,去感悟他的忧国情怀我们先来借助手头上的资料,了解下范仲淹的情况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看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1052 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好,今天我们讲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它的写作背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这首词,看看范仲淹当时内心具有什么情感同学们先来自己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但读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要求,第一,要读准字音第二,我们要注意感情等下再看哪位同学读得好好,大家自由朗读唔,大家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呀?下面请XX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这首诗嗯,请坐大家觉得读得怎么样呢? 都觉得读得好是吧?嗯我也这么觉得她的读音非常准,也颇具感情声音也很大值得大家学习下面呢,我们就来赏析下这首诗歌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 ,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 ,故称“塞下”。

      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而其“异”是从三处来体现的第一处是“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 ,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 ,寒风萧瑟,满目荒凉边塞本来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这里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是属于异寒下边续写边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这是属于异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

      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这是属于异势 上片就是从“异”来表现出了荒凉、萧瑟、肃杀的感情 下片主要抒写征人的思乡之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语句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这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 ,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 ,总收全词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回去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知识,背下这首词然后积累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如: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品:《范文正公集》等二、作品写作背景 国家积贫积弱之时三、作品朗读四、作品赏析 上片:手法:白描图画: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三异:异寒、异声、异势 感情:荒凉、萧瑟、肃杀 下片:征人的思想之情 悲壮 惆怅 全诗: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真切感人 是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五、课后作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