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子生物学27章作业及答案.pdf

2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75766689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2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DNA 的一级结构: 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 3’ , 5’磷酸二酯键相连 形成的直线或环状多聚体,即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2、DNA 的二级结构:DNA 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3、DNA 的三级结构: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4、 DNA超螺旋: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 DNA 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两大类按DNA 双螺旋的相反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成为负超螺旋,反之,则称为正超螺旋所有天然的超螺旋 DNA 均为负超螺旋 5、DNA 拓扑异构体:核苷酸数目相同,但连接数不同的核酸,称拓扑异构体 6、DNA 的变性与复性:变性(双链→单链)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DNA 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复性(单链→双链)变性 DNA 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想的现象 7、DNA 的熔链温度(Tm 值) :DNA 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 的温度,即 DNA 分子内 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

      Tm 值计算 第 2 页 公式:Tm=69.3+0.41(G+C)%;<18bp 的寡核苷酸的 Tm 计算:Tm=4(G+C)+2(A+T) 8、DNA 退火:热变性的 DNA 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9、基因:编码一种功能蛋白或 RNA 分子所必需的全部 DNA 序列 10、基因组: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 DNA,包括核 DNA 与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DNA 11、C 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 DNA 量称为 C 值 12、C 值矛盾:C 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与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 C 值矛盾或 C 值悖论 13、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与突变产生 14、假基因:假基因是原始的、有活性的基因经突变而形成的、稳定的无活性的拷贝表示方法:Ψα1 表示与α1 相似的假基因 15、转座:遗传可移动因子介导的物质的重排现象 16、转座子: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17、逆转座子: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 DNA 转录为 RNA 后,再转录为 cDNA 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 18、开放读码框:是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中间不含终止密码子。

      二、简答题 1、影响 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是什么?其中哪一种最主要? 2、 DNA 二级结构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自会在细胞的什么情况下出 第 3 页 现? B-DNA、A-DNA、Z-DNA DNA 在一般的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多以 B-型存在 在不同的条件下,DNA 可能有不同的构型,有时可相互转换 1)碱基组成 :A-T 丰富→B-DNA;RNA-RNA 或 RNA-DNA 杂交→A-DNA; poly (GC) →Z-DNA; B-DNA 大沟表面的胞嘧啶甲基化→Z-DNA 2) 盐浓度、 湿度: 75%, K+、 Na+、 Ca++→A-DNA; 92%, 0.1mol/L Na+ →B-DNA; 66%, (有时含 Li+) →C-DNA; 高盐 4mol/L Na+ →Z-DNA 3)活性状态:Z-DNA 可能跟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A-DNA 可出现在转录本与模板形成的暂时结构中:即 DNA:RNA 3、简述 B 型 DNA 双螺旋的结构要点,包括主要的参数 (1)DNA 分子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的; (2)糖-磷酸骨架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交替链接,排在外侧, 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侧。

      恒定的宽度: 直径 2.0nm;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扁平的碱基对垂直于糖-磷酸骨架; (4)链间有螺旋形的凹槽,较浅的为小沟,较深的为大沟 B-DNA 的主要参数:碱基倾角( )6;碱基间距 0.3nm;螺旋直径:2.0nm;每螺旋碱基数 10;右手性 4、简述细胞中 DNA 拓扑异构酶的种类及其主要的作用 第 4 页 Top I:每次切开一条链,松弛负超螺旋不需要 ATP Top II:每次切开两条链, 引入负超螺旋, 松弛正超螺旋 需要 ATP 5、图示并描述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典型结构 真核生物中典型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含子(intron)③5’ -端与 3’ -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6、何谓基因家族?举例说明基因家族的种类 基因家族(gene family):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重复(duplication)与突变产生。

      根据基因家族的复杂性,分为: (1)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家族成员串联在一起,形成基因簇如真核生物的 rRNA 基因 (2)复杂的多基因家族:一般由几个独立的基因家族组成,以间隔序列隔开,基因家族成员都不相同,转录方向也不一致如海胆、果蝇组蛋白基因3)发育调控的复杂多基因家族:基因家族成员具有发育阶段表达特异性如人的β−球蛋白基因家族 7、何谓假基因?有哪些种类?假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假基因是原始的、有活性的基因经突变而形成的、稳定的无活性的拷贝表示方法:Ψα1 表示与α1 相似的假基因 分类:第一类假基因:由基因重复与分歧引起,其位置一般与起源的基因拷贝临近,保留着祖先基因的组成特点第二类假基因:加工的 第 5 页 假基因;第三类假基因:残缺基因 产生的原因:启动子错误;有缺陷的剪接信号;框架中引入了终止信号;插入或缺失导致移码 8、何谓转座子?原核生物转座子有哪些类型? 转座子是指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类型:插入序列;复合式转座子;TnA 家族 9、转座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转座引起的遗传学效应:插入突变;抗性表型;染色体畸变;基因进化 10、转座机制有哪些?图示并说明之。

      非复制型转座 复制型转座 非复制型转座留下断裂(breakage)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DNA 的半保留复制: 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分子, 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成为 DNA 的半保留复制 2、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DNA 复制的过程中前导链的复制是连续的,而另一条链,即后随链得复制是中断的、不连续的 3、前导链:在 DNA 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同,以 5’→3’方向连续合成的链称为前导链 4、滞后链:在 DNA 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 5ˊ-3ˊ聚合而成的链,称为滞后链(后随链) 第 6 页 5、复制起点: DNA 双链解开与复制起始发生的位点复制起点序列包,括起始蛋白结合位点与容易解开的位点 6、复制子:基因组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每个复制子包含一个复制起点原核生物为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为多复制子 7、冈崎片段:滞后链的合成是一段一段的DNA 复制时,由滞后链所形成的子代 DNA 短链称为冈崎片段 8、逆转录:以 RNA 为模板, 按照 RNA 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 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该过程由逆转录酶催化进行。

      亦称反转录 9、cDNA:利用逆转录酶可合成出与 RNA 模板的碱基序列互补的DNA—互补 DNA(cDNA) , 二、简答题 1、Meselsohn 与 Stahl 是如何证明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2、简述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过程 复制起始:(1)识别起始点,合成引发体(2)形成单链(3)合成引物 复制延伸:(1)按照与模板链碱基配对的原则,在 DNA 聚合酶 III 的作用下,逐个加入脱氧核糖核酸,使链延长2) DNA 聚合酶的即时校读与碱基选择功能,确保复制的保真性3) 由于 DNA 双链走向相反,DNA 聚合酶只能催化核苷酸从 5’→3’方向合成,前导链的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一致,可以连续复制 4)而另一模板链沿 5’→3’方向解开,随从链的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复制只能在模板链解开一定长度后进行,因此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形成的是若干个岗崎片段5) DNA 聚合酶 I 的 3’-5’核酸外切酶活性去除 第 7 页 RNA 引物6)DNA 聚合酶 I 填补 DNA 间隙7)连接酶使相邻两个DNA 片段的 3’-OH 末端与 5’-P 末端形成 3’ ,5’磷酸二酯键。

      复制终止:两个复制叉的汇合点就是复制的终点两个复制叉向前推移,在终止区相遇而停止复制,复制体解体 3、简述 DNA 聚合酶反应的条件判断下列四种情况下 DNA 聚合酶能否催化 DNA 的聚合反应(假想其他条件满足;5 ’端为磷酸基,3’为羟基端) 反应的条件:模板(template) 、引物(primer) 、dNTPs、Mg2+ (3)DNA 聚合酶能催化 DNA 的聚合反应 4、 完成下表,有该性质的记+,没有的记-,填写在相应的表格里 表 大肠杆菌三种 DNA 聚合酶的性质比较 性质 DNA 聚 合酶 I DNA 聚 合酶 II DNA聚 合酶 III 5’ — 3’ DNA 聚 合酶活性 + + + 3’—5’核酸外切酶活性 + + + 5’ — 3’ 核酸外切酶活性 + - - 第 8 页 新生链合成 - - + 5、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 的酶切大片段—Klenow 片段有何酶活性?它有哪些用途? 大片段(Klenow 片段):聚合酶活性、 ’-5’ 外切酶活性, 校正功能 Klenow 片段的应用:填补反应, 用于 DNA 的末端标记;填补反应, 用于 DNA 的末端标记;缺平移,用于 DNA 标记 6、以原核生物为例,简述参与 DNA 复制过程中主要蛋白质的种类及功能。

      DNA 解链酶,解螺旋酶:打开 DNA 双链; SSB,单链结合蛋白:结合于处于单链状态模板链上; 引发酶:合成滞后链; DNA 聚合酶 III:使链延长 DNA 聚合酶 I:填补 DNA 间隙 其 3’ -5’ 核酸外切酶活性去除 RNA引物; 连接酶: 使相邻两个 DNA 片段的 3’ -OH 末端与 5’ -P 末端形成 3’ ,5’磷酸二酯键 7、生物体如何保证 DNA 复制的准确性(保真性)? 复制的保真性 ( fidelity ) 主要依赖 4 种机制: #对碱基的选择;# 3′→ 5′方向的外切核酸酶活性起校正作用;#RNA 引物最终被切除, 提高了复制准确性;#复制后错配现象的特异性修复机制 8、为什么线性 DNA 复制存在 5’端隐缩的问题,而原核生物的环状 第 9 页 DNA 复制不会出现该问题? 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两端有端粒结构, 防止染色体间的末端连接与核酸酶降解 9、真核生物是如何解决线性 DNA 复制存在 5’端隐缩的问题的? 由端粒酶负责新合成链 5'端 RNA 引物切除后的填补,保持端粒的一定长度 10、逆转录酶有哪些酶活性?其发现有何理论与实践意义? 3 种酶活性: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活性;D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活性;核糖核酸酶 H(RNase H)的活性。

      理论与实践意义: (1)不能把 “中心法则” 绝对化, 遗传信息也可以从 RNA 传递到 DNA (2)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病毒学的研究,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目前,反转录酶已经成为研究这些学科的有力工具 11、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不同 (1)DNA 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S 期; (2)染色体 DNA 有多个复制起点,为多复制子; (3)冈崎片段长约 100—200 bp (4) 每个复制子在染色体 DNA 全部复制完成前,不能再开始新一轮复制;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中,起点可以连续发动复制真核生物快速生长时,往往采用更多的复制起点 第四章 转录 第 10 页 一、名词 1、 转录:是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的RNA (除了T →U之外)单链的过程 2、转录单位:是可以被 RNA 聚合酶转录成一条连续 mRNA 的一段DNA,包括转录起始与终止信号一个转录单元可能包含不只一个基因 3、 启动子: 被 RNA 聚合酶识别、 结合并开始转录的一段 DNA 序列,它还包括一些转录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4、终止子: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 DNA 序列 5、终止因子:协助 RNA 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 (蛋白质) 。

      6、抗终止因子:使 RNA 聚合酶在终止序列继续转录的蛋白质 7、增强子:指增强基因的启动子的活性,促进转录起始的 DNA 顺式元件 作用: 增强基因转录起始的频率, 即增强基因的启动子活性 8、沉默子:是一种抑制基因表达的 DNA 元件,即负调控元件它可以不受序列方向的影响,也能远距离发挥作用,并可对异源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9、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分子 10、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序列被不编码的插入序列分割成几段,这样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11、内含子: 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核苷酸顺序不全部反映到蛋白质一级结构上不编码的插入序列,称内含子 12、外显子: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编码的序列称外显子 第 11 页 13、拼接: 断裂基因的原初转录产物除去插入部分,使编码区成连续序列的过程 14、内含子的 GT-AG 规则:几乎所有编码蛋白质的核基因内含子5’端是 GT,而 3’末端是 AG 对应于 pre-mRNA 来说是 GU-AG这种类型的内含子称为主要内含子少数内含子 5’端是 AT, 3’末端是 AC这种类型的内含子称为次要内含子GT-AG 规则不适用于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tRNA 与 rRNA 基因的内含子。

      15、拼接体:由 U1,U2,U4,U5 与 U6 snRNP 以及一些拼接因子在RNA 拼接位点组装而成的复合物mRNA 前体的拼接在拼接体中进行 16、反式拼接:分子间的拼接,称反式拼接一个 RNA 分子的 5’拼接点与邻近的另一 RNA 分子的 3’ 拼接点间发生类似顺式拼接过程,可使前者 5’ 拼接点上游序列与后者 3’ 拼接点下游的序列连在一起 17、选择性拼接:在高等生物中,一个基因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细胞类型与生理状态下,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得到不同的 mRNA 产物,称选择性拼接 18、外显子洗牌:不同基因中,两个或多个编码不同结构域的外显子彼此连接形成全新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洗牌外显子洗牌是基因进化的一种方式 19、RNA 编辑:mRNA 分子由于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导致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 DNA 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RNA 编辑 二、简答题 第 12 页 1、何谓中心法则? 由克连克首次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该法则阐明了 DNA 复制、RNA 转录以及翻译产生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2、简述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各亚基组成及各亚基功能 细菌 RNA 聚合酶核心酶:a2ββ’ω;全酶 a2ββ’ω a:核心酶组装;DNA 双链解开;与调节蛋白相互作用;与启动子识别有关 β: 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 与β’ 一道构成催化中心 β’ 与 DNA 模板非特异结合 σ :负责模板链的选择,识别启动子,保证转录正确起始 ω : unkown 3、简述原核生物启动子的保守核心序列及其功能。

      E. coli 中σ70 识别的启动子包含两个保守的核心序列: -10 区 (Pribnow box)中心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10bp 处,一致序列(Consensus sequence)为 T80A95T45A60A50T96, 所以称-10 区为 RNA 聚合酶牢固结合位点 -35 区 (Sextama box) 中 心 位 于 转 录 起 始 位 点 上 游35bp处 , 一 致 序 列 为T82T84G78A65C54A45为 RNA 聚合酶识别位点 -35 区与-10 区是σ70 启动子的核心元件,除此之外, 还包括上游元件( UP element ) 上游元件是-35 区上游的一段 DNA 序列,它为 RNA 聚合酶提供了另外的作用位点,起增强转录频率的作用, 第 13 页 赋予启动子特异性 4、简述影响原核生物启动子的因素 在―10 区与-35 区之间的序列并不重要, 然而两者间的距离却对启动子强度有较大影响 -35 区与-10 区间的距离对σ因子与启动子的结合及转录起始的频率有较大影响以 17bp 最强 5、简述足迹法的原理及用途 足迹法,用来测定 DNA(或 RNA)的蛋白结合序列的一种技术。

      原理:用核酸酶消化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样本,核酸中结合有蛋白的部位受保护不被消化, 没有结合蛋白的部位不被保护,受保护与不受保护的样本的凝胶电泳带不同 用途:利用该技术可以确定启动子的核苷酸顺序 6、简述原核生物终止子类型及各自的结构特点 不依赖于ρ因子与依赖于ρ因子;不依赖于ρ因子结构特点:富含 GC的茎-环 (stem -loop)结构;茎-环结构后连续的 U 依赖于ρ因子结构特点:必需在ρ因子的存在下才发生终止其回纹结构不含富 G-C区,回纹结构后也无寡聚 U细菌中少见噬菌体中多见 7、简述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类型、细胞中的位置及所负责转录的基因 RNAPⅠ:核仁,rRNA gene(5.8S, 18S, 28S) ,except 5s rRNA gene) RNAP Ⅱ:核质,all protein genes, most snRNA genes 第 14 页 ATATAA CCAAT GCCACACCC 或 GGGCGGG +1 转录起始位点 TATA box CAAT box GC box 增强子 UPE or UAS Py A Py -30 ~ -20 -80 ~ -70 -110 ~ -80 RNAP Ⅲ:核质,5s rRNA gene, tRNA gene,Sn U6RNA, 胞质小 RNA(scRNA) 8、图示蛋白质基因启动子元件的组成。

      9、简述增强子的特点及其与启动子的区别 增强子:指增强基因的启动子的活性,促进转录起始的 DNA 顺式元件 (1)它没有方向性,不管其位于启动子上游还是下游,对相邻的启动子起促进作用;将增强子序列倒转,也起作用 (2)可以远距离发挥作用; (3)要有启动子才能发挥作用,没有启动子存在,增强子不能表现活性作用:增强基因转录起始的频率,即增强基因的启动子活性 与启动子的区别:都是顺式作用元件但: a.相对于启动子来说, 增强子的位置不固定;而启动子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固定区域内 b. 可以在很远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启动子只能在临近的范围起作用 c. 无方向性:可以在启动子的上游,也可在启动子的下游;将增强子序列倒转,也起作用 d. 调节元件的密度大 ,排列紧密 10、何谓核酶?简述其种类及发现的意义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分子 类型 ① 剪切型 :相当于内切核酸酶 ② 剪接型 :相当于内切核酸酶及连接酶 第 15 页 ③ 其他类型:如核苷酸转移,脱磷酸作用 意义 ① 突破了酶的传统概念; ② 揭示了内含子自我剪接的奥秘,促进了 RNA 的研究 ; ③为生命的起源与分子进化提供了新的依据;④为治疗破坏有害基因,肿瘤等疾病提供手段。

      11、简述真核生物 mRNA 的加工方式 5’ 加帽;3’ 加 poly A 尾巴;拼接;编辑;修饰 12、简述 mRNA 前体分子中有关内含子拼接所必需的保守序列(图示) (1) 5’ splice site(2) 3’ splice site 5’ Exon AG GU Intron AG G 3’ Exon Y= pyrimidine R= purine N=anything AG 前 18 - 40 nucleotide 的位置 YNYRAY (3) Branch point 13、 第一类内含子、 第二类内含子与 mRNA 前体内含子拼接的异同 相同点: 化学过程的本质都是两次转酯反应 不同点:group Ⅰ与 group II 内含子有自我拼接功能; group III内含子需要拼接体催化 groupⅠ需游离的鸟苷或鸟苷酸作为辅助因子,鸟苷(酸)3’-OH 第 16 页 作为亲核供体;自我催化 group II 内含子中腺苷酸残基 2’位羟基作为亲核供体,去除的内含子形成套马索结构;自我催化。

      Pre-mRNA 内含子:内含子中分枝点序列中的腺苷酸残基 2’位羟基作为 亲核供体,去除的内含子也形成套马索结构;需要 在拼接体中完成拼接 14、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及转录产物的差异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翻译、降解同时进行;就整体而言,寿命较真核生物的短 多顺反子 mRNA :编码多个蛋白质或多肽链的 mRNA 在真核生物中,转录、翻译分时间、分地点进行;寿命也较原核生物的长;原初产物需经过 5’加帽、 3’加 poly A 尾、拼接等加工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 mRNA; 单顺反子 mRNA:只能编码一条多肽链或蛋白质的 mRNA 三、问答题 举例说明病毒是何以实现早期、中期、晚期基因转录的时序控制的 噬菌体的一些早期基因是通过宿主的 RNA 聚合酶转录的,这些早期基因中就有调节蛋白的基因, 编码调控下一组噬菌体基因表达的调节蛋白 调控蛋白的作用有两种基本类型: 第 17 页 更换 sigma 因子; 合成病毒特有的 RNA 聚合酶 作用于噬菌体基因的启动子 抗终止,RNA 聚合酶发生通读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以 mRNA 为模板,以 tRNA 为运载工具,以核糖体为合成场所起始、延长、终止各阶段蛋白因子参与, 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多顺反子:含有多个开放读码框(ORF)的 mRNA,或编码不只一条多肽或蛋白的 mRNA,称多顺反子 mRNA 3、SD 序列:又称核糖体结合序列(ribosome-binding sequence, RBS) 原核生物 mRNA 通常含有一段富含嘌呤碱基、能与 16S rRNA 3’端的嘧啶碱基互补配对的序列,它通常在起始 AUG 上游10 个碱基左右,在 mRNA 与核糖体结合以及起始 AUG 的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4、Kozak 序列:真核生物 mRNA 起始 AUG 所在的一段保守序列——GCCA/GCCAUGG,是 40S 核糖体亚基识别起始密码子的位点 这段序列能提高翻译效率 5、遗传密码子:指核 苷 酸 三联体 (triplet) 决定氨 基 酸 的对应关系共 64个 遗 传 密码,三联体= 3 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起始密码----AUG 终止密码----UAA/UGA/UAG 第 18 页 6、同功 tRNA:每种 AA 都有一种或数种相对应的 tRNA;携带相同氨基酸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组 tRNA 称为同功 tRNA( cognate tRNA )。

      7、密码子的简并性:一个 A.A 有多个密码子的现象 8、tRNA 副密码子:氨酰 tRNA 合成酶识别 AA 与相应 tRNA 的特异性取决于 tRNA 的 AA 接受臂(acceptor arm)与反密码子环的某些位点,这些位点称为副密码子 二、简答题 1、遗传密码子有何特点? (1) 方向性与连续性:连续阅读从 mRNA5'--3’ , 阅读框移位 (frame shift) ,蛋白功能丧失 (2)简并性:一个 A.A 有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简并性);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一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3)兼职性:AUG:起始信号与 Met 的密码子 (4)通用性:从最简单的生物(病毒)到人类,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2、同工 tRNA 反密码子的变偶性有何生物学意义? tRNA 的反密码子的变偶碱基(5’第一个碱基)决定了该 tRNA 能够识别密码子的个数 3、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的差异(可列表)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遗传密码 相同 不同 第 19 页 转录与翻译 不偶联,mRNA 的前体要加工 偶联 起始因子 多、起始复杂 少 mRNA 5’端:帽子 3’端:尾巴 单顺反子 5’端:Kozazk 序列 无需加工 多顺反子 5’端:SD 序列 第六章 一、名词 1、基因表达:基因转录成 RNA 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称基因表达(expression) 。

      对 rRNA、tRNA 基因来说,其表达即基因的转录 2、诱导与阻遏: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这种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表达增强的过程,称为诱导(induction) 如果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是被抑制, 这种基因是可阻遏基因,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降低或表达关闭的过程称为阻遏( repression ) 3、细菌的严谨控制:当处于氨基酸饥饿,无法满足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细菌关闭大部分的代谢过程,借以渡过难关这种现象称为严谨控制 4、降解物阻遏:葡萄糖降解物引起其他糖对应的操纵子关闭,称降解物阻遏 第 20 页 5、操纵子:在原核生物中,若干结构基因可串联在一起,其表达受到同一调控系统的调控,这种基因的组织形式称为操纵子 6、弱化子:是指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著减弱甚至终止转录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可以理解成“位于操纵子结构基因上游前导区的终止子” 二、问答题 1、何谓操纵子?举例说明操纵子的组成结构 操纵子是指在原核生物中,若干结构基因可串联在一起,其表达受到同一调控系统的调控,这种基因的组织形式称为操纵子。

      典型的操纵子可分为控制区与信息区两部分 信息区由数个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组成;控制区通常由调节基因、启动子序列(promoter,即 RNA 聚合酶结合区) 、操纵序列(operator,即调节蛋白结合位 点)与CAP 结合位点构成 2、试述乳糖操纵子是如何实现基因的正、副调控的?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在没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即可被诱导 CAP 的正 (性) 调节 : 葡萄糖存在时 [cAMP]降低, 因而[cAMP∙CAP]降低, 抑制操纵子转录,只能利用葡萄糖;无葡萄糖而只有乳糖时 [cAMP]高,cAMP∙CAP 与操纵子的 CAP 位点,激活转录,细菌利用乳糖 3、试述色氨酸操纵子的工作原理 第 21 页 (1)5 个合成 Trp 的结构基因; (2)Trp 有限时,这些基因有效地表达; (3)2 个水平调节:Trp repressor(转录起始) ;弱化子(转录终止) 4、原核生物中翻译水平的调控有哪些方式? (1)核糖体蛋白合成存在反馈抑制;(2)mRNA 翻译能力的差异 (3)反义 RNA 的调控作用 5、举例说明弱化子工作的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原理: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偶连前导区的转录紧接着前导mRNA 的翻译;前导肽 mRNA 含 2 个连续的 Trp 密码子如果细胞中 Trp 浓度很低,核糖体就会在此暂停;核糖体的暂停改变前导mRNA 的二级结构,2&3 配对,不形成内在性终止子结构,转录继续如果细胞中 Trp 浓度高,核糖体很快通过 2 个连续的 Trp 密码子,3&4 配对,形成内在性终止子结构,转录终止 意义: (1)氨基酸合成中的反馈抑制经济的原则 (2)细菌利用阻遏与弱化双重机制感受细胞内外 Trp 的变化,精确调控 Trp 的合成反应灵敏 (3)单独的弱化作用的效率很高,其他氨基酸操纵子如 His、Leu,没有阻遏蛋白,全靠弱化作用调节 (4)提供了一条不依靠调节蛋白,只依赖 RNA 结构的基因表达调控途径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组成性表达:某些基因表达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个体 第 22 页 发育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的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按其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基因分管家基因与奢侈基因 2、染色质改建:与转录相关的染色质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质改建 3、基因重排:通过基因的转座或 DNA 的断裂错接等形式使正常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使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较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

      4、基因的扩增(现象) :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地大量增加的现象短时间地产生大量基因产物以满足个体发育的需要 5、CpG 岛:高等生物中,CpG 二核苷酸中的 C 通常是甲基化的,常成串出现在 DNA 上,称为 CpG 岛 6、顺式元件: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 DNA 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与沉默子由于它们与特定的基因连锁在一起,因此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7、反式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质由于它们反式地激活或抑制另一基因的转录,故称反式作用因子 8、转录因子:真核生物的调节蛋白就是转录因子包括基础转录转录因子与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 9、锌指:肽链中的一对组氨酸与一对半胱氨酸(His2/Cys2)或两对半胱氨酸(cys2/cys2)与一个 Zn2+形成配位键,这些氨基酸对之间的多肽链成环状突出、并折叠成指形结构,称锌指锌指常串联重复形成锌簇 第 23 页 10、 同源异型框: 一段 180bp 左右的 DNA 保守序列, 编码 HTH 转录因子蛋白的 DNA 结合域最初在果蝇中发现 11、同源异型域:由同源异型框编码的高度保守的约 60 个 aa 组成的序列,存在于很多转录因子中,这些转录因子能形成 HTH 模体与特异 DNA 序列结合。

      二、问答题 1、论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差异 真核细胞转录与翻译在不同的细胞区隔进行,基因表达分阶段、分地点,决定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多层次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翻译几乎同时进行 总之,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简单、 灵活; 真核生物则复杂、精确 2、简述真核生物在哪些层次实现基因表达调控, 其中哪个层次是主要的调控层次 DNA 水平上的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水平(RNA 的加工与成熟mRNA 的稳定性(降解) 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 主要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3、何谓顺式元件与反式因子?简述真核生物实现转录调控的基本原理 顺式元件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 DNA 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与沉默子由于它们与特定的基因连锁在一起,因此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反式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 参与转录调控的蛋 第 24 页 Leu-zip NLS WRKY Activation domain 白质由于它们反式地激活或抑制另一基因的转录,故称反式作用因子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大多通过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实现; DNA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即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之间的特异识别与结合。

      绝大多数调节蛋白结合 DNA 前需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4、何谓转录因子?一个典型转录因子有哪些结构域? 真核生物的调节蛋白就是转录因子 包括基础转录转录因子与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 5、简述转录因子 DNA 结构域有哪些典型的结构模体(motif) 从蛋白质结构来分析, 转录因子一般由下列四个功能区域组成 DNA 结合域:转录因子中,识别 DNA 顺式元件并与之结合的一段氨基酸序列 转录调控域:发挥转录调控作用的结构域,分激活域或抑制域 寡聚化位点:二聚化或多聚化位点,蛋白-蛋白相互结合的结构域如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 HLH) 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 OsWRKY89 功能域示意图注:未按比例 6、列举真核生物在 DNA 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的方式 染色质改建;染色体丢失;基因的重排;基因的扩增;DNA 甲基化 第 25 页 7、从基因重排角度, 如何理解生物体中抗体分子产生的多样性 (以抗体分子的重链为例)? 重链基因的重排产生的抗体多样性 人:V: 300;D:20; J:4;Constant segment:2(m,d) (1)DJ 重排, 20×4; (2)V-DJ 重排,20×4 ×300; (3)N 区:VDJ 重排过程中,有时会在结合处插入一个核苷酸,形成“N 区”插入序列,致使重链 V 区重排后形成 VNDN 基因单位; 考虑 N 区因素: 20×4 ×300 ×100( N 区因素) ; (4)还有连接不精确因素: 20×4 ×300 ×100 ×10(连接不精确因素)﹦2.4 ×107 8、简述转录因子活化的几种方式。

      真核生物的调节蛋白就是转录因子 包括基础转录转录因子与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 前者与启动子的核心元件 TATA box 结合,调节基因的基础转录; 后者与启动子的上游控制元件(UCE)与增强子等元件结合,激活或者抑制基因的转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