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是幼儿园大班的社会课,主题为“认识蒙古族”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同时提高幼儿认知及学习能力二、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了解蒙古族这一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通过图书、游戏等教材,增强对蒙古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开始积累关于蒙古族文化的词汇和基本知识2.实践目标• 学会简单制作敦煌莫高窟造型;• 通过羊脂球、马奶茶等方式感受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学习简单蒙古语问候语或歌曲以及舞蹈,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日常生活情况3.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的民族观念,加强他们对各个少数民族的尊重和接受;• 提升儿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三、教学内容1.认识蒙古族(1)通过图书了解蒙古族的起源和分布等基本情况;(2)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了解蒙古族的文化特色• 饮食:羊脂球、手抓肉、马奶酒等;• 衣食住行:蒙古包、馕、哈达等;• 艺术文化:长调和蒙古族舞蹈等;• 语言文字:蒙古字母、蒙古语问候语等2.蒙古族文化体验(1)手工制作敦煌莫高窟造型•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敦煌莫高窟造型;• 指导孩子们用面团或玉米粉制作。
2)品尝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提供羊脂球、马奶茶等食物,让孩子们尝试;• 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食品文化3)学习蒙古族的语言和舞蹈• 通过视频教学引导孩子们跳蒙古族舞蹈;•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并教授蒙古语问候语或歌曲3.游戏体验• 进行一些关于蒙古族文化的游戏,如“找蒙古元素”、 “认识蒙古族文化”等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反思(1)优点:(a)通过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对蒙古族更加感兴趣; (b)蒙古族手工、饮食以及舞蹈的学习等活动让孩子们尽情地展现了自己,并展现出了蒙古族文化的魅力2)不足之处:(a)游戏环节可以增加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更容易吸引孩子们兴趣,让他们更好地自主探究; (b)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引导孩子们模仿蒙古语,更贴近蒙古族文化2.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本次教学方案的实施,孩子们对蒙古族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多个实践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培养并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更接近真正的自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