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转向柱布置技术规范.doc
5页编号代替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转向柱布置技术规范2006-10-25 制订 发布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前 言本技术规范是在经过了 CM8A、CM8、CV9、CV7 车型的开发过程后总结出来的,其中指出了开发过程、责任方、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具有指导转向柱布置的作用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底盘所负责起草;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吴仁军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版本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转向柱布置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转向柱布置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配备普通机械式转向柱或者电动转向柱(C-EPS)的四轮汽车2 引用标准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GB 11557—1998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3 布置要求3.1 总体布置要求与转向柱布置有关的总体输入如下:1. 座椅 R 点;2. 方向盘中心点及角度;3. 如果是可调式转向柱,还应包括调节范围;3.2 转向柱布置要求转向柱在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如下要求:1. 转向上轴与转向下轴轴线夹角(下图中 AB 与 BC 夹角的补角) 、转向下轴与转向器小齿轮的轴线夹角(下图中 BC 与 CD 的夹角的补角)均不得大于 30°,且两夹角角度大小应保持尽量相近。
2. 转向柱设计过程中应做出转向柱的运动包络,通过其运动包络检查其与周边的间隙,要求与刚性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10mm,与柔性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15mm,而且其与脚踏板全行程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20mm3. 为了防止方向盘转动过程中干涉,转向柱布置过程中应考虑方向盘下护盖与组合开关壳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5mm4. 转向柱上安装方向盘及 DAB 后,转向柱顶端与气囊模块最下端(包括接头)的距离应不小于 5mm5. 方向盘与转向锁之间应保证有足够的布置空间用来布置组合开关、时钟弹簧、组合开关壳等部件6. 转向上轴的吸能行程最好大于 80mm,最少不小于 60mm,而且在吸能溃缩时不能与周边部件(如转向锁、转向支撑等)发生干涉现象7. 调节手柄在调节范围内不能与其它部件干涉为了美观,手柄锁紧后最好能够隐藏在组合开关壳内8. 在方向盘位置及仪表范围确定后,应由总体所进行组合仪表视野的校核;在产品工程化数据出来后,应将数据提交总体所进行对照检查及校核;如果设计过程中需要改变方向盘位置和角度,需要总体所重新进行组合仪表视野的校核9. 转向柱总成的相位角(相位角定义见下图中 δr)应根据转向柱具体的布置情况来确定,确保转向时的平顺性。
可以利用转向柱相位角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如果曲线输出值在 0.95~1.05 范围内,则相位角可以接受如果不满足,需要重新调整相位角曲线情况如下图:相位角定义相位角曲线图相位角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