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84《人物志》魏刘邵撰.docx

5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18122241
  • 上传时间:2024-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56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84《人物志》魏刘邵撰《人物志》 魏·刘邵 撰述 名著通览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刘邵撰述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作者在自序中阐述撰著目的:“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魏时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材该书即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择人材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十六国时刘昞为之作注,重在“疏通大义,不沾沾于训诂,文词简括”其后流传既久,传本颇多谬误明万历甲申河间刘用霖用隆庆壬申本旧版合官私书校之,去其重复,成为定本今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其书自《隋唐经籍志》以后皆列于名家,《四库全书》则归入子部、杂家类一 刘邵,字孔才,邯郸人魏建安中为计吏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太和初,出为陈留太守,征拜骑都尉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卒,追赠光禄勋刘邵学问渊博,通天文、律令,文学也有高深造诣著作除《人物志》外,“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著《律略论》,受诏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乐论》,《法论》等书。

      并作《赵都赋》、《许赋》、《洛都赋》等,皆寓讽谏之意,有一定文学价值 《人物志》分上、中、下3 卷,12篇上卷包括九征,体别,流业,材理;中卷包括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下卷包括七缪,效难,释争以《九征》“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为纲,对人的形质、才性、才能、资质以及如何辨析、任用等问题开展详尽的论述 《人物志》每篇讲一个问题首先讲《九征》他认为人物的性情由于人的禀气不同,从形态展示,共有九种其中以中和之质为最贵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美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他把儒家中庸之道作为观察人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以此来定评人物第二讲《体别》他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优点和不足,用人者要知其所长,明其所短并由此分析了十二种人的性格和优缺点第三讲流业他认为人的流品大略有十二种,据其不同,可以任命他们担任各自不同的职务如法家,立宪垂则,可以任司寇口辩家,应对给捷,可以任外交第四讲《材理》他认为人的材质既不同,理智也不同应加鉴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第五讲材能他认为人的材能有大小,应量其力而任其职,才能人尽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宽宏的人,可以任郡国守、相如国君以用人为能,能听话为能,能行赏罚为能;臣子以承担本职工作为能,能说话为能,能行动为能第六讲利害他认为除清节家外,其他各家都有利弊,利于国家,害及自身如“法家之业,本于制度,待乎成功而效,其道前苦而后治,严而为众故其未达也,为众人所忌,己试也,为上下之所惮其功足以立法成治,其弊也为群枉之所仇其为业也,有敝而不常用,故功大而不终第七讲接识他认为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第八讲英雄他认为“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信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第九讲八观他认为人们的才智各异,考察他们有八种方法一曰观其救夺,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知,以知其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他认为对各种人物要仔细辨析,有时似是而非,如“直而讦者偏也有时似非而是,如“大权如奸而有功,大智如愚而内明第十讲七缪他认为对人物的考察是极其复杂的,往往出现七方面的谬误。

      一曰察誉而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第十一讲效难他认为知人的效能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而无由得效之难为什么无由得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材己莫知,或所识者在幼贱之中未达而丧,或曲高和寡,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他概叹说:“须识真在位,百不一有也第十二讲释争他认为争则两败俱伤,和则两利他举例说:“并辔争先而不能相夺,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他教育人们,“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早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及其终极乃转祸而为福,屈仇而为友,使怨仇不延于后嗣,而美名宣于无穷 《人物论》以儒家的中庸思想作指导,用两点论的方法从正反、利弊、优劣、得失诸方面细致地剖析人物,在当时为推进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材,开启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的清谈之风有一定作用;对后世如何观察甄定人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序 人性为之原,而情者性之流也性发于内,情导于外,而形色随之故邪正态度,变露莫状,溷而莫睹其真也惟至哲为能以材观情、索性、寻流、照原, 而善恶之迹判矣。

      圣人没,诸子之言性者各胶一见,以倡惑于后、是俾驰辨斗异者得肆其说,蔓衍天下故学者莫要其归,而天理几乎熄矣予好阅古书,于史 部中得刘邵人物志十二篇,极数万言其述性品之上下,材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贯于道,若度之长短,权之轻重,无铢发蔽也大抵考诸行事,而约人于中 庸之域,诚一家之善志也由魏至宋历数百载,其用尚晦而鲜有知者吁!可惜哉矧虫篆浅技,无益于教者犹刊镂以行于世,是书也,博而畅,辨而不肆,非 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其效不为小矣予安得不序而传之媲夫良金美玉,籝椟一启,而观者必知其宝也 自序 「魏」刘邵撰「凉」刘昞注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天以三光著其象,人以聪明邵其度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聪于书计者,六艺之一术明于人物者,官材之总司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君子者,小人之师小人者,君子之资师资相成,其来尚矣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九土殊风,五方异俗,是以圣人立其教不易其方,制其政不改其俗制礼乐,则考六艺祗庸之德虽不易其方,常以诗礼为首,虽不改其俗,常以孝友为本。

      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继天成物,其任至重,故求贤举善,常若不及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忠臣竭力而效能,明君得贤而高枕,上下忠爱,谤毁何从生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采士饭牛,秦穆所以霸西戎,一则仲父,齐桓所以成九合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举德行为四科之首,叙生知为三等之上,明德行者道义之门,质志气者材智之根也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中庸之德其至矣乎,人鲜久矣,唯圣人能之也尚德以劝庶几之论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三月不违仁,乃窥德行之门若非志士仁人,希迈之性,日月至焉者,岂能终之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仁者爱物,蔽在无断信者露诚,蔽在无隐,此偏材之常失也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或进趋于道义,或洁已而无为,在上者两顺其所能,则拘抗并用 疾悾悾而无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厚貌深情,圣人难之,听其言而观其所为,则似托不得逃矣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言必契始以要终, 行必睹初以求卒,则中外之情粗可观矣人物之察也,如此其祥不祥察则官材失其序,而庶政之业荒矣。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 子裁览其义焉 卷上 九徵第一 人物情性志气不同,徵神见貌,形验有九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是以观人察物,当寻其性质也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知无形状,故常人不能睹,惟圣人目击而照之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质不至则不能涉寒暑,历四时禀阴阳以立性,性资于阴阳,故刚柔之意别矣体五行而著形骨劲筋柔,皆禀精于金木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由气色外著,故相者得其情素也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质白受采,味甘受和,中和者百行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惟淡也故五味得和焉,若苦则不能甘矣,若酸也则不能咸矣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平淡无偏,群材必御,致用有宜,通变无滞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譬之骥,虽超逸绝群,若气性不和,必有毁衡碎首决胸之祸也聪明者,阴阳之精离目、坎耳,视听之所由也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耳目监察,通幽达微,官材授方,举无遗失自非圣人莫能两遂虽得之于目,或失之于耳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 达于进趋而暗于止静,以之进趋,则欲速而成疾,以之深虑,则抗夺而不入也。

      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性安沉默,而智乏应机以之闲静,则玄微之道构,以之济世,则劲捷而无成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人各有能,物各有性,是以圣人任明白以进趋,委守成于玄虑,然后动止得节,出处应宜矣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阳动阴静,乃天地之定性,况人物乎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徵,亦各著于厥体矣筋勇色青,血勇色赤,中动外形,岂可匿也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为母,故气色从之而具五物之实,各有所济五性不同,各有所禀,禀性多者则偏性生也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木则垂荫,为仁之质质不弘毅,不能成仁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土必吐生,为信之基也基不贞固,不能成信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水流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物,天地之常气五德,人物之常行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温而不直则懦,扰而不毅则剉.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刚而不塞则决,弘而不毅则缺愿恭而理水之德也愿而不恭则悖,理而不敬则乱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宽而不栗则慢,柔而不立则散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简而不畅则滞,明而不砭则翳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人情万化,不可胜极,寻常竟源,常在于五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自然之理,神动形色,诚发于中,德辉外耀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于内,容见于外心气之徵,则声变是也 心不系一,声和乃变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清而亮者律,和而平者吕 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心气不同,故声发亦异也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非气无以成声,声成则貌应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 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声既殊管,故色亦异状夫色见于貌,所谓徵神貌色徐疾,为神之徵验徵神见貌,则情发于目目为心候,故应心而发故仁,目之精,晔然以端心不倾倚,则视不回邪勇,胆之精,晔然以强志不怯懦,则视不衰悴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未能不厉而威,不怒而严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