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论文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2422361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 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一      被称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的《日本灵异记》是一部复杂的文学文本日本文学研究专家丸山显德关于该书就曾经有这样独到而精确的定位:“《日本灵异记》不能用‘佛教说话集’一言足以述尽其性格但还是将其看作‘佛教说话集”’从这段评论可以看出,相比较而言,《日本灵异记》的“佛教说话集”性格更为显著当然,这是从该书的宗教性质的角度来审视的同时,这句评论也暗示此书还有其他性格笔者认为,它成书的特殊性是这种多重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灵异记》的上卷序文中这样写道:“昔,汉地造冥报记,大唐国作般若验记何唯慎乎他国传录,弗信恐乎自土奇事粤起自瞩之不得忍寝居心思之,不能默然故聊注侧闻,号曰:‘日本国现报薯恶灵异记”可见,该书是在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刺激下创作而成的故事的内容、情节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模仿、借鉴、吸收了中国的文学要素,因此《日本灵异记》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舶来性格基于此,影响研究成为中国学者研究《日本灵异记》的主要方法这方面研究成果有,王晓平的《佛典,志怪·物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李铭敬的《(日本灵异记)的现报重视的编撰与(冥报记)》(新典社平成十三年)、林岚的《(日本灵异记)中骷髅诵经故事的源流及特色》(日本学论坛2001年)、马俊的《(日本灵异记)》‘神力型’故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以《小子部、道场法师及其孙女传说为中心》(《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4期),以及拙稿《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以佛像灵异故事为中心》(《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然而,《日本灵异记》正如其全称《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所表述的那样,该书是为了日本人而量身制作的,因此其内容必然要符合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口味。

      为了减少甚至是避免由于引进外来故事而产生的“陌生化”,在该书的故事中融入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俗是有必要的这样,该书又具有浓厚的本土性格在诸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日本民俗的视角切入,以该书中的地点名词“桥”、“坍”、“玉坂”为研究对象,对《日本灵异记》的本土性格进行再解读      二      《日本灵异记》中卷26段《未作毕佛像而弃木示灵异表缘》原文如下:   禅师广达者,俗姓下毛野朝臣,上统国武射郡人一云,畔蒜郡人也圣武天皇代,广达入于吉野金峰,经行树下而求佛道时吉野郡桃花里有椅椅本伐梨,引置之而历岁余同处有河名日秋河彼引置梨度于是河人畜俱践,而度往还广迭有缘出里,度彼椅往,椅下有音曰:“呜呼莫痛逾耶”禅师闻之,怪见无人良久徘徊,不得忍过就椅起看,未作佛了而弃木也禅师大恐,引置净处哀哭敬礼,发誓愿言:“有因缘故遏,我必奉造”请有缘处劝人集物,雕造阿弥陀佛、弥勒佛、观音菩萨等像今居置吉野郡越部村之冈堂也木是无心,何而出声唯圣灵示更不应疑也   文中“椅”字就是指“桥”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一个叫广达禅师的僧人路过一条名为“秋河”上的桥,听到桥下有喊痛的声音,发现原来桥是用雕刻佛像而没有完成的丢弃的梨树木头搭建的。

      长年有人和牲畜在上面来往践踏,刻佛之木不堪其痛遂呼喊求救后来,广达召集信众将佛像雕刻完毕,供奉起来   该故事属于佛像灵异故事中的佛像发声类型故事读起来除了让人感到离奇怪诞之外,更耐人寻味的是故事的地点竟然是发生在桥上在日语中,“桥”最初被定义为“用来连接物与物的东西”在古代日本通常在道路的终点,也就是路的“一端”架设桥梁并且从读音来看,日语中“桥”读作“hashi”,而读音“hashi”又写作“端”由此可见,“桥”本身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端”,“桥”有连接事物两端的意思作为连接“此端”与“彼端”的建筑物,“桥”在古代的人们思想之中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桥”被当做一种连接“此世”和“异界”的交界线   日本民俗研究家赤田光男这样论述道:“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村外来物加害与己村人们认为疾病、不幸、病害虫、歉收等都是恶神恶灵作祟的结果为了防范这些,在村边进行各种各样的驱魔的神佛祭祀和各种仪礼活动,他相信作为‘此世’与‘异界’分界线的村与村的交界处是极度危险的空间,是妖怪与幽灵的出没之地”自古以来,日本人对“异界”这种特殊的地理空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畏惧心理,即进入到了“异界”或交界线就意味着会有离奇的遭遇或带来伤害甚至是死亡。

      桥”作为一种两村的边界标识也被视为一种灵异之地,是神或幽灵的存在之所在这样一种有特定民俗意义的场所,往往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日本灵异记》中这个故事特意标明了事件的发生地是“秋河”上的桥桥的建筑材料是一根被用来雕刻佛像但是没有完工就丢弃了的废木料,正是这段弃木发出了痛苦的呼叫之声对于广达法师来讲,遭遇弃木发声之事实属怪异《日本灵异记》作为佛教文学文本,其故事意在宣扬佛的圣性与神秘,劝人尊佛、信佛,以达到教化之目的故事的地点被特意设在一座桥上是有作者的精心考虑的佛教作为外来之物如要让本国人接受必然要尽量避免“陌生化”,在故事的某些细节之处穿插一些本民族固有的习俗或观念会使读者感觉到似乎在读本土故事一样减少异文化摩擦作者将原本属于佛教的灵异事件的发生地点设定在“桥”这样一个有特定日本民间信仰之所   在该书的下卷29段《村童戏刻木佛像愚夫斫破以现得恶死报缘》中出现了地名“玉坂”故事的原文如下:   纪伊国海部郡仁嗜之浜中村,有一愚痴夫姓名未详也自性愚痴不知因果海部与安谛通而往还山号曰玉坂也从浜中正南而逾到乎秦里当里小子,入山拾薪其山道侧戏游木刻以为佛像累石为塔,以戏刻佛而居石寺时时戏游。

      白壁天皇之世,彼愚夫,呋戏刻佛,以斧杀破弃之而去之不远,举身躄地从口鼻流血,两目拔,如梦忽死谅知,护法非无何不恭敬如法花经说若童子戏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皆成佛道复举一手,小低头,以此供养佛像,成无上道”是以慎信矣   这段故事讲的是一个不信佛法的人将孩童的木刻佛像毁坏,最终得到“恶死”的报应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画线部分有关于名为“玉坂”的一条山路的介绍文中“玉坂”这样一个地方存在的真实性,还没有得到学者考古学上的确认笔者认为,应该是作者虚设的一个故事地点   按照字典意思,“坂”从地理的角度指的是一边高一边低的斜路也通常被比喻成为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大坡、大关等在文本故事中,“玉坂”这个地方是一个郡通往另一个郡的倾斜的山路,也就是两个郡的接点它也相当于日语中的“境”,“境”通常被理解成为“此世”与“异界”的交界线,跨越了这条临界线就进入了“异界”   不仅《日本灵异记》,日本最古老的典籍《古事记》中也有关于“坂”的记载该书中关于伊邪那岐命黄泉国之行的记述伊邪那美命死后去了黄泉国,其夫伊邪那岐命万分思念去黄泉国看望妻子当看到自己妻子丑陋的面貌之后吓得夺路而逃伊邪那美命感到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命黄泉丑女去追赶。

      但没有成功   伊邪那美命又派八雷神,率领一千五百名黄泉军追赶上来伊邪那岐命拔出所佩的十拳剑,一边向后面挥动,一边逃跑一直追到黄泉的边界比良坂这时,伊邪那岐命从坂下的桃树上摘下三个桃子,等黄泉军追到时向他们打 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日本民俗视域下的《日本灵异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去黄泉军最后逃了回去…   最后,伊邪那美命亲自追来伊邪那岐命用千引石堵住黄泉的比良坂他们隔着千引石面对面地站着,发出了夫妻决绝的誓言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得出,伊邪那岐命打败追兵的关键要素有两个其一是桃子在民俗学上有避邪驱恶功能其二是伊邪那岐命到了黄泉国的边界“比良坂”。

      黄泉国是人死后的世界,日语写作“他界”按照《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的解释,“黄泉”应当属于广义的“异界”范畴八雷神之所以败逃,除了受到具有避邪功能的桃子的攻击之外,还因为不敢超越自己的活动界域,而踏进相对自身的“异界”此外,夫妻二人正是在“黄泉的比良坂”发下恶毒的决绝誓言,这清晰地表明“比良坂”作为阴阳、生死两界的界线功能伊邪那岐命的惊心动魄、危机重重的黄泉国之旅已经暗示了“异界”的不可涉入性由此看来,“坂”的界线功能在《日本灵异记》成立一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于日本人的观念之中了   总之正如赤田光男所述:“‘过“蚌”坂’都具有类似村村交接线的功能所以“玉坂”和“桥”、“堺”这样的表现地点的名词,在民间信仰中都有表达连接“此世”与“异界”之义,在这类场所发生离奇事件或受到伤亡,都属情理之中《日本灵异记》中不信因果的愚痴之人尽管是因为毁坏佛像而死亡,但是这一行为毕竟发生在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场所因而,其死亡与一般的毁佛而死是有一定区别的从日本民俗语境来解读,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在“玉坂”这样此世”与“异界”的临界点进行的严格意义上,他已经涉嫌踏入了“异界”,所以受到伤害乃至死亡是必然的   通过细读可以发现,《日本灵异记》作为一种宣扬佛法文本,在醒目的宗教外衣下,却常常隐现出它的“非佛教意义”的本土性格。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