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还是假 诸葛亮七擒孟获.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hua****92
  • 文档编号:287363100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7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还是假 诸葛亮七擒孟获    内容简介:在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前仆后继,奋力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作为他们的传人,你对于这5000年的了解有多少呢?来读一读这本《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吧,来走近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曾经的生活,探究华夏文明的源头和脉络,让自己成为一个无愧先人的华夏子孙    “七擒七纵”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其中道理如何内容呢?   帝王秘事,后妃传奇,揭秘宫廷重重阴谋,千古文物,神秘故址,隐藏历史发展玄机一本书囊括中国历代悬案谜案史海沉钩,曲径通幽,破解千年历史悬案    《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  :孙建华(文裁缝)  中国华侨出版社  定价:39.00元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

      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今天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就这样一连七擒七纵,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诸葛亮以这种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服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   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史家裴松之、司马光等人对此极尽赞美之辞;文人如赵藩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等赞辞不胜枚举;小说《三国演义》更是汇集了各种传说故事,把“七纵七擒”这句话加以渲染,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长篇故事其影响所及,以至于异国他乡,也是有口皆碑不少来自东南亚缅甸、泰国一些地方的人,都不敢直呼诸葛亮之名,而尊称他为孔明   但是,翻遍《三国志》这本权威的历史著作,也找不到任何地方提到过孟获、更没有关于“七擒孟获”的记载部分史学家们也认为,对于一个叛乱领袖,抓住七次又放掉七次,既不符合诸葛亮谨慎小心的性格,也不符合战争的常规。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孟获其人?诸葛亮是否真的“七擒孟获”呢?   我们先看历史上是否存在着孟获其人,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关他平定南中的记载总共12个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另外,《三国志》在其他章节中有关于南征的零星记载也没有提到过“孟获”这个名字有人据此认为,历史上可能根本就没有“孟获”其人,如果历史上真有“七擒孟获”这种战争史上罕见的成功战例的话,《三国志》上怎么会毫无记载呢?然而,史学界普遍认为,《三国志》中的记载过于简略,漏掉过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与《三国志》几乎同时代的历史著作《汉晋春秋》却提到了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的记载,写作时间稍晚一点点的著名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提到了“七擒孟获”   现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孟性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除此之外,有关孟获祭祀的历史非常久远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显示,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时期至于建国前西南诸省,或建祠庙,或附祀土主庙以祠孟获者多处仅西昌县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五显庙就都设像祭祀。

      民间所供五显埴神,其画轴左侧第三层排列中有一孟获像,俗称“扫坛蛮王”据此,史学界大多倾向于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这个人历史上应该是有的   孟获确有其人,那么,诸葛亮是否对其“七擒七纵”呢?   从时间上来看,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遂至滇池”,时间正是这年秋天从他“五月渡泸”,只用了大约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称兵倡乱”长达两、三年之久的反叛势力“其秋悉平”,或“秋,遂平四郡”了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方务在北”的诸葛亮一方面要攻城克寨,安抚边民,筹集粮草,另一方面又要克服险峻恶劣的自然条件用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那么多的事,这在当时科技交通都不发达的社会里,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办到的《通鉴辑览》也说,“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无识已甚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然以缚渠屡遣,直同儿戏,一再为甚,又可七乎,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而脱�试鹰,发押尝虎,终非善策且彼时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岂宜屡纵屡擒,耽延时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中在三国时期,指现在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西南部,当时是蜀国的一部分,自古称为“夷越之地”,即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诸葛亮是建兴三年三月从成都出发,四月平越隽(今四川西昌东南),五月渡泸(金沙江),至秋,四郡(越隽、建宁、�柯、永昌)俱平,取道滇东北,冬至汉阳(今四川庆符),十二月回到成都的。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诸葛亮安定南中时显然没有到过滇西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在滇西却留下了许多有关诸葛亮南征的“遗迹”和民间传说如《滇云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几乎全都在今天云南西部大理、保山一带地区诸葛亮怎么会在一个自己没到过的地方“七擒孟获”呢?   我们可以看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民间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因为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当地百姓对诸葛亮极为崇尚,难免会将一些其他人物的事迹,都牵强附会到诸葛亮身上,甚至有些好事者编出一些故事附加到诸葛亮身上,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讹传讹,使得史志家也不得不信了   (摘自《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 4Word版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