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差异.docx
3页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差异一、 关联方认定差异: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表现在同受国家掌握的企业应否成为关联方的规定不同我国:“仅仅同受国家掌握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凡是同受国家掌握的企业都是关联方,都应进行披露题外话:假如将同受国家掌握的企业界定为关联方的话,那我国上市公司对关联方的披露将非常复杂,成为国资委“天下一盘棋”吧二、 合并会计准则的差异:中国会计准则区分同一掌握和非同一掌握,而国际准则只用购买法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掌握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处理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根据合并日占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非同一掌握下的企业合并根据购买法进行处理,按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只允许使用购买法中国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掌握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发生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非同一掌握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发生的.合并费用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国际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中支付的费用直接归属于合并成本三、 资产减值准则差异:固定资产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中国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国际会计准则中主体必需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削减在最终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转变时,才能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但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在随后期间不得转回四、 政府补助准则差异国际准则范围广,包含了政府救济,中国准则不包括政府救济我国会计准则仅规范政府补助,将其与全部者投入相区分与IAS20中政府救济的概念更接近IAS20范围广,不排解政府的投资行为两者对于政府补助的熟悉不全都中国准则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安排,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根据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国际准则中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补助列做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的确认为收益二是确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将补助扣除,并通过削减折旧费的方法,在应折旧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将补助确认为收益五、 国内会计准则基本是受托责任观的体现,而受托责任观所强调的是牢靠性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是更加注意决策有用观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的表现就是更加注意相关性,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也已经把相关性表述为照实反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