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麦和紫苏栽培技术.doc
2页金锄头农业技术库瞿麦和紫苏栽培技术瞿麦瞿麦以全草或根入药,主产于河北、四川等省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光,耐寒,怕涝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瞿麦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栽种,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播前每亩施厩肥 1500―2500 公斤、过磷酸钙15―20 公斤、草木灰 50 公斤施后深耕 25 厘米,耙细整平,做宽 、高15 厘米的畦,或起宽 45―60 厘米的垄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分株繁殖种子繁殖于 4 月中下旬进行,开浅沟条播,沟距 15―20 厘米,沟深 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 米厚的土,稍加镇压,每亩播量 1―斤分株繁殖于 4 月上中旬进行,将根挖出,分成 5―6 株一墩,随分随栽,栽时开深 6 厘米的沟,沟距 24―30 厘米,每 10 厘米栽一墩,栽后覆盖 6 厘米厚的土,将根周围土壤压实后浇定根水田间管理苗高 6―10 厘米时可进行浅中耕,以后每次浇水或施肥后均进行中耕除草,全年可进行 3―4 次,田间草多时可随时拔除每次收割后,每亩追施厩肥 1500―2000 公斤、硫酸铵 5―10 公斤,结合浇水松土,将肥料均匀撒入土中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瞿麦生长均有影响,播后要经常浇水保持畦面湿润,保证出苗;出苗后遇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烂根。
紫苏紫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村边或路旁有野生生长习性紫苏适应性较强,但在温暖湿润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种子一般播后 4 天发芽,生长要求较高温度,前期生长缓慢,6 月以后气温高、光照强、雨水充足,生长旺盛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种植播前每亩施厩肥 3000―4000 公斤施后深耕 25 厘米,耙细整平,做宽 、高 15 厘米的畦,或起 60 厘米宽的垄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于 4 月中下旬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 40―50 厘米开 厘米的浅沟,播后覆盖薄土并稍加镇压,有利出苗,每亩播量 公斤;穴播按株行距 30 厘米×50 厘米开穴,播后覆盖薄土,每亩播量 150―300 克在干旱、高寒地区或种子缺乏时可先育苗后移栽播前先将育苗地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覆盖 米厚的细土,并覆盖草及薄膜保温保湿待幼苗顶土后揭去草和薄膜当苗高 10 一 15 厘米时选阴天或傍晚移栽,随挖随栽在畦上按 50 厘米行距开深 15 厘米的沟,将苗按 30 厘米株距排列于沟内,然后覆土、浇水,干旱时浇 2―3 次水即可成活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植株封垄前必须勤中耕除草,特别是直播容易滋生杂草。
浇水或雨后土壤易板结,应及时中耕,但不宜过深,以防伤根也可将中耕与施肥、培土结合起来进行间苗、定苗、补苗:条播的应在苗高 5 厘米时按株距 10―15 厘米间苗;在苗高 15 厘米左右时按株距 30 厘米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 2―3 株,最后定苗时每穴留苗 1 株如有缺苗应及时补栽育苗移栽的,栽后 7 天,如有死亡,也应及时补栽追肥:如果土壤瘠薄或未施底肥,出苗后可每 14 天施 1 次肥,最后一次追肥应培土排灌水:紫苏在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死亡 专利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