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监理工程师《工程控制》教材重点(第七章).doc
8页2010监理工程师《工程控制》教材重点(第七章) 第一节 质量统计基本知识 *[了解]质量数据的收集方法 □(一)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是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逐一观察、测量、计数、登记,从而获得对总体质量水平评价结论的方法 □(二)随机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根据对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推断总体质量水平的方法——*[口诀:简、分、等、整、多]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完全随机抽样,是对总体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进行随机抽样,获取样本的方法 □2.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或分组抽样,是将总体按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然后在每组内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方法 □3.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系统抽样,是将个体按某一特性排队编号后均分为n组,这时每组有K二N/n个个体,然后在第一组内随机抽取第一件样品,以后每隔一定距离(K号)抽选出其余样品组成样本的方法如在流水作业线上每生产100件产品抽出一件产品做样品,直到抽出n件产品组成样本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一般是将总体按自然存在的状态分为若干群,并从中抽取样品群组成样本,然后在中选群内进行全数检验的方法。
如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可按原包装的箱、盒为群随机抽取,对中选箱、盒做全数检验;每隔一定时间抽出一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等 由于随机性表现在群间,样品集中,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产生的抽样误差也大,同时在有周期性变动时,也应注意避免系统偏差 □5.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上述抽样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整个过程中只有一次随机抽样,因而统称为单阶段抽样但是当总体很大时,很难一次抽样完成预定的目标多阶段抽样是将各种单阶段抽样方法结合使用,通过多次随机抽样来实现的抽样方法如检验钢材、水泥等质量时,可以对总体按不同批次分为R群,从中随机抽取r群,而后在中选的r群中的M个个体中随机抽取m个个体,这就是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二阶段抽样,它的随机性表现在群间和群内有两次 质量数据的分类 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1、计量值数据 计量值数据是可以连续限值的数据,属于连续型变量其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取精度较高一级的数值它通常由测量得到,如重量、强度、几何尺寸、标高、位移等 2、计数值数据 计数值数据是只能按0、1、2、3数列取值计数的数据,属于离散型变量。
可以分计件值数值和计点值数据 (1)计件值数值 表示具有某一质量标准的产品个数 (2)计点值数据表示个体上的缺陷数、质量问题点数 *[了解]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 描述数据分布离中趋势的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一)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1、算术平均值 2、中位数:样本中位数是将样本数据按数值大小有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数值当n为奇数时,数列居中的一位数国中位数,当样本n为偶数时,取居中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二)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特征值 □1、极差: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仅用于小样本 □2、标准差:标准差是个体数据与均值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算术根,是大于0的正数标准差值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均值对总体的代表性好是最常用的反映数据变异程度的特征值 □3、变异系数:表示数据的相对离散波动程度变异系数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适用于均值有较大差异的总体之间离散程度的比较 质量数据的分布特征 (一)质量数据的特性 □质量数据具有个体数值的波动性和总体分布的规律性。
质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反映了总体质量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了解](二)质量数据波动的原因 质量特性值的变化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波动称之为正常波动,是由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若是超出了质量标准允许范围的波动则称之为异常波动,是由系统性原因引起的 □1、偶然性原因 一般不会产生废品,生产过程正常稳定通常把4M1E因素的这类微小变化归为影响质量的偶然性原因、不可避免或正常原因 □2、系统性原因 当影响质量的4M1E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工人未遵守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过度磨损,原材料质量规格有显著异常等情况发生时,没有及时排除,表现为异常波动,次品、废品产生,这就是产生质量问题的系统性原因或异常原因 (三)质量数据的规律性 一般计量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计件值数据服从二项分布、计点值数据服从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最重要、最常见、应用最广泛 第二节 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与因果分析法 一、统计调查表 统计调查表往往和分层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更好、更快的长出问题的原因 *[掌握]二、分层法 常用的分层标志: (1)按操作班组或操作者分层;(2)按使用机械设备型号分层;(3)按操作方法分层;(4)按原材料供应单位、供应时间或等级分层;(5)按施工时间分层;(6)按检查手段、工作环境等分层。
分层法是质量控制统计分析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掌握]三、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1、口诀: 0—8、8—9、9—10; 主、次、一般; A、B、C 2、应用 (1)按不合格点的内容分类,可以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 (2)按生产作业分类,可以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 (3)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可以找出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4)将采取提高质量前后的排列图对比,可以分析措施是否有效; (5)此外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费用、安全问题分析 *[掌握]四、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也叫特性要因图、树枝图 因果分析图由质量特性、要因、枝干和主干等组成 3、绘制和使用因果分析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集思广益;(2)制订对策 第三节 直方图、控制图与相关图法 *[掌握]一、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正常型直方图是中间高,两侧底,左右接近对称的图形 (1)折齿型——分组不当、组距确定不当出现的直方图; (2)左(右)缓坡型——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造成的; (3)孤岛型——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造成的; (4)双峰型——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进行生产的,然后把两方面的数据混在一起整理产生的; (5)绝壁型——数据收集不正确,可能下意识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某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直方图与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详教材P148) 排列图法和直方图法是质量控制的静态分析法 *[熟悉]二、控制图法:又叫管理图,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1、控制图的用途 控制图法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它的用途为过程分析和过程控制 2、控制图是典型的动态分析法 3、控制图原理 产品质量服从正态分布特点——分布中心与质量标准中心M重合,散差分布在质量控制界限之内,表明质量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4、分类 按用途分可为分析用控制图和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图两种分析用控制图是静态的,而管理用控制图是动态的 按质量数据特点可分计量值控制、计数值数据两种; 5、绘制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绘制控制图的目的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稳定状态的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 异常点子情况包括:链、多侧同次、趋势或倾向、周期性变动、点子排列接近控制界限 *[熟悉]第四节 抽样检验方案 二、抽样检验方案分类 (1)按数据性质可分计数和计量抽样检验方案 (2)按抽检方式可分标准型、分选型、调整型和连续型抽样检验方案。
口诀:标、分、连、调) (3)按检验次数可分一次、二次、多次、逐次抽样检验方案 1、计数值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检验方案 d≤C时,判定为合格批,接受该检验批;d>C时,判定为不合格批,拒绝该检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