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初中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万家****客
  • 文档编号:343219806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0.50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二、课内文言文梳理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三)课文分析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课文字词详解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是:这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①安:怎么②固:固然③固:本来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

      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二)重点句子翻译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三)课文分析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22.《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善:益处,好处⑦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故曰: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2.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课文分析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

      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生字专项复习课件.ppt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pptx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配套课件).pptx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 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 课件.ppt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5.2 第1课时 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 课件.ppt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2.3 第2课时 商品利润最大问题 课件.ppt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4.4 第2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课件.ppt 【2025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22.1.4 第2课时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课件.ppt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 第1课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件.ppt 【2025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课件.ppt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词语专项复习课件.pptx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5.1.2 概率 课件.ppt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2.3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 课件.ppt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专项复习课件.pptx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标点符号专项复习课件.pptx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 第2课时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课件.ppt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指导专项复习课件.ppt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指导专项复习课件.ppt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pptx 【2025年秋】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件.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