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寒三友》教学反思.doc
3页三个结合 上好图题诗杨家小学:张博红竹与松、梅一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吟颂松、竹、梅的诗篇很多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统文化应该起到传承的作用在“岁寒三友”这个单元当中,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角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梅、竹、松”的品性单元开篇三个“诗画欣赏”选取的都是名家名诗名画,对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对于这种诗画一体的形式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涨,另外也许还有骨子中传承的中国人对于“岁寒三友”特殊的情感因素在其中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把诗和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尝试着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这是这三首诗应该抓住的特有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成长背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深入领会作者意图的途径在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够自然的把这些融入到自己的体会中,发言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也能够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打动自己,打动课堂上的每个人通过教学我认为要上好这几篇文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 赏读结合。
二、诗画结合三、内外结合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课文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今后在这方面,教师要继续加以指导中国的诗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要把它上好,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我认为要上好图题诗教师还要下功夫,下面我就以《墨梅图题诗》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赏读结合对于梅花,身处南方的孩子是不太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开放”的动画片断,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时间及渠道有限,这一设想最终没能实现后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梅花图画,再通过后面学诗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诗歌,希望能借助“赏”与“读”的结合,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二、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三、内外结合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而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各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画,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的名句积累,还有学生自己画梅花,写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是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今后在这方面,教师要继续加以指导 中国的诗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要把它上好,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