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何对英语诗歌进行文体分析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英语教学论文4038.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53094140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何对英语诗歌进行文体分析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英语教学论文摘要:从广义上讲,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语言理论研究各种文体的一门学科对诗歌进行文体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诗欣赏水平和语言能力通过对叶芝的短诗《一亩青青草地》的示范性分析初步显示如何对诗歌进行文体分析以达到欣赏的目的,并希望其对教学有所启示0 引言对大部分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英诗可能是最高深莫测的领域之一有时遇到一篇比较晦涩的诗歌,他们连理解大意都有困难,更谈不上欣赏,原因之一可能是语言功底欠缺,遇到较生僻的单词或较复杂的句型会感到棘手;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语言分析以达到理解的目的传统的文学教材和文学课往往从Beowulf到VirginiaWoolf拉一条主线,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作者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间接的知识,即使具体介绍作品,也往往停留于经典著作,而大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早已对这些作品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所以少有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分析的机会,这就很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较高级阶段的文学课则倾向于在学生尚未打好基础前直接向其介绍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各流派的文艺批评理论,结果使文学仍然只是少部分学生的神圣殿堂。

      上述问题是传统的文学教学方法难以单独解决的,因此,本文试将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推荐给英语学生及教师,希望其对诗歌教学乃至文学教学有所启示1 文体学应用于教学之概况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口语体和书面体,其本质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成果对各种文体进行研究早在1969年,David Crystal和Derek Davy就在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一书中对文体分析的框架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探讨,主张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和语意层面上对文本语言进行描述,达到理解和鉴赏的目的后来Mick Short(1984)又概括了文体分析的三个步骤(description→interpretation→evaluation)国内学者秦秀白(1986)、钱瑗(1991)、徐有志(1992)、王守元(2000)等在把文体学作为一门学科介绍引入时也基本上沿用了此模式和思路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与语言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例如,文体学先后运用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语意学、语用学等领域的语言学理论在诗歌、小说、戏剧及其他非文学语篇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代文体学吸收语言学发展的成果,分支逐渐增多起来,按分析角度的不同可分为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心理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等,但各类文体学的共同点仍然是着重于从文本或语篇所使用的语言着手,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和比较的手段。

      现代文体学应用于文学教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剑桥大学的文学批评家I.A.Richard在他的Practical Criticism中记录了他在本科生中开展了一个实验,他将一些诗歌的题目及作者名隐去,让这些名校的佼佼者进行评价,结果证明许多学生无法独立得出令人满意的见解这一发现促使他开始探讨将文体学应用于教学,当时以俄国的Roman Jakobson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者以及英美派的新批评家们采取的都是只注重文本的形式文体学,这一举措对于扭转当时的文学教学过于依赖背景知识以至于到了舍本求末的局面有很大的帮助(Eagleton,1983;Page,1984)而在近代众多的文体学大师中,H.G.Widdowson对文体学与教学的探索最为引人注目,他在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1975)中着重对文体学应用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教学进行了阐述,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对叶芝的《丽达和天鹅》的分析Widdowson一改传统的介绍背景的做法,摈弃先入为主的观念,由定冠词“the”的不同语法功能和意义逐步推理出叶芝在该诗中所再现的是一幅画,结论令人信服且与实际相吻合。

      Widdowson这种从一字一词的语言特征着手进而达到诗歌赏析目的的方法在他后来的PracticalStylistics(1992)中得到充分应用他在此书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诗,集中对文体学运用于诗歌教学进行了更详尽、更系统地介绍他通过我们熟知的形式,例如完形填空、释义(paraphrase)、诗歌不同版本间的比较、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不同诗人创作风格的比较,将语言学不着痕迹地运用于诗歌的语音、字词和语法分析中,使文体学和诗歌教学的结合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切实可行譬如,在阐述诗歌中特殊的时空纬度时,他选用了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为例,首先揭示了该诗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之间随意交替转换的超常的语法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对比这两种时态的不同功能,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该诗作为故事特殊性及其表达意义的普遍性特征,从而阐明了读者在读诗乃至文学作品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跨度性视角正如他在其他的文体分析中取得的成就一样,对教学的启示仍然是演示如何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将一个哲理讲述得简单明晰,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外,作为文体分析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验的一个极精彩的演示,AlexRoger的“O WhereAre You Going?”:a Suggested Experiment in Classroom Stylistics(1982:123-161)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AlexRoger曾在爱丁堡大学负责留学生的英语学习,他对文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尤其是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在这篇数万字的论文中,他借助传统语法、语意学及语用学等方面的为人熟悉却又容易忽视的一些原理对奥登的这首颇为晦涩的诗歌进行了逐字逐行完整精辟的分析,取得了深入浅出的效果,笔者曾将这篇论文稍加演绎,在选修文体学课的研究生中进行实验,反映极佳尽管Alex Roger采取的是一种字斟句酌的办法,但他的做法是罕见的,一方面他所选析的诗歌篇幅短小,使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奥登的这首诗是特例,字字句句都有极密切的联系,形成一张语意网,使其成为必要同时Alex Roger的目的是进行课堂实验,可能有意识地夸张了这个分析过程而在实际的做法中,并不是对每一个字词都不加区分,没有选择地一一展开说明因为这样有时会防碍或打断正常的理解程序,适得其反一般是遵照Mick Short(1984)对文体学性质的综述,选择具有文体效果的语言点———通常是被前景化了(foregrounded)的语言点来进行具体分析,这包括背离共核语言(common core)的变异(deviation)以及过于规则化的语言特征(overregularity),例如,语音上的各种音韵和格律,句式上的排比和反复等。

      文体学的前阶段虽然侧重文本(text)本身,但语言学的发展早已使其不再排斥对语言使用的语境(context)的考虑,需要说明的是,语境在文学作品里包括内部语境(inner context)和外部语境(outer context),前者是指文学作品中虚构的语境,而后者主要是指创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乃至读者所处 的阅读环境等因素这也是文体分析延伸到语篇层面分析的体现但是文体分析还是鼓励先集中精力于内部语境,如有必要,再到外部语境中寻找有关的背景资料,因为这些对于理解作品具有辅助作用的资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喧宾夺主地取代文本语言本身这一做法正是文体学与传统教学背道而驰之处,也体现了它的特色其利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赏析的能力,不需要把学生变成一部百科全书之后再来阅读文学作品2 文体分析应用于中国学生的英诗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如上所述,文体学的起点是为学生所熟悉的语言,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中国学生来说,将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诗歌赏析有特别的优势,也很必要1)中国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养成了精读的习惯,而文体学提倡的重要方法就是细读(close reading),诗歌的语言往往高度浓缩、凝练,需要耐心细致地去挖掘,因而中国学生具备了进行文体分析的心理条件。

      2)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语法基础比较扎实,这是公认的事实,而语法知识在分析诗歌难点时是首要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也许有人会对学生是否具备繁复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提出质疑,但语言学理论本身与文体分析还是有差别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应用也有差别,这一思路在近期出版的《语言模式:文体学入门》中得到体现:“我们所运用的是语音、词素、句法和语篇的普通语言模式,它们为许多领域的语言分析而非文体学所独有我们发现这些模式适合我们的分析目的,并比某些特地为文体分析而创造的专门的语言模式———比如说,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更实际且有更广泛的适用性”①(Thorn-borrow&Wareing,1998:7-8)由此看来,应用于教学的文体分析并不一定涉及某一特定语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学生掌握了语言各层面较普通规则的基础上尝试进行3)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所以英语文学直觉(literary intuition)可靠性较差很多学生甚至谈不上直觉,只能说是一种大致的印象(impression)但文体分析能化弊为利,正因为学生对自己的理解毫无信心才到文本中寻求更多的信号,这种前思后想、反复钻研的过程便于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独立地得出比较有理有据的解释,同时,这一过程引起了他们对语言表达方式和效果之间密切关系的关注,于是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水平。

      4)与文艺批评理论相比,文体学实践性强,适合于中高层次的英语学生(比如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了进行文体分析的条件,但要进入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时机尚未成熟而文体学正好铺设了这个过渡阶段,因为如果事先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赏析作品的能力,日后再进入理论阶段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而且由于文体分析立足于文本语言,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的客观可信度其次,在文体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对使用语言的“适合性”原则的把握20世纪英国诗人Stephen Spender说过,“诗能教给人语言的全部功能,便利读者掌握各种复杂语言现象诗中自有我们文明的全部伟大思想”,这句话不但很好地概括了读诗的意义,也使得文体学的意义不言自明了3 应用示范下面用文体学的方法来试析叶芝的短诗《一亩青青草地》,旨在初步显示如何对诗歌进行文体分析,侧重点不在于对该诗有何新的见解,而在于示范当然,仅仅一首诗歌的个例分析远远不能满足示范的要求,每一首诗的语言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所选择的分析点、分析层面和运用的语言原理以及分析步骤都随之变化但由于篇幅限制,只能通过举例蜻蜓点水地稍加说明现将全诗完整地抄录如下:ANACRE OF GRASSPicture and book remain  1An acre of green grassFor air and exercise,Now strength of body goes;Midnight, an old house  5Where nothing stirs but a mouseMy temptation is quiet.Here at life’s endNeither loose imagination,Nor the mill of the mind  10Consuming its rag and bone,Can make the truth known.Grant me an old man’s frenzy,Myself must I remakeTill I amTimon and Lear  Or that William BlakeWho beat upon the wallTill Truth obeyed his call;Amind Michael Angelo knewThat can pierce the clouds,  20Or inspired by frenzyShake the dead in their shrouds;Forgotten else by 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